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灭清:从活捉皇太极开始 > 第五十五章 难得爽一回

第五十五章 难得爽一回

    朝堂上真未有如此安静。

    百官是真懵了。

    怎会这样!

    至圣先师在上,这不科学啊!

    姓周的小儿怎会将这种事情奏报陛下,他难道不知道把刀子递到陛下的手里,随时都会掉脑袋吗?今朝可不是两宋,刑不上大夫,尽管被砍头的勋贵不多。

    但夺爵问罪的同样不少。

    姓周的小儿难道真的不怕吗?

    百官真想不通。

    原本气势汹汹,就准备群起而攻。

    可崇祯帝祭出法宝,立刻将群臣压的动弹不得。

    这他喵的还怎么劾?

    人家都主动自首了,而且没把银子装进自己口袋里,要拿出来开荒田修水利,占在了法理的上风,还能怎么说?就算是一贯胡搅蛮缠的御史官言急切间也词穷。

    看到百官缄默,崇祯帝忽然就觉得非常爽。

    君王和臣子从来就不是朋友。

    皇帝想要掌控天下,就必须要掌握最大的权力。

    而臣子也想要更多权利。

    君权和臣权天然就是对立的。

    崇祯帝刚登基时不明白,可两年多过去了,他要再体会不到那可就有问题了。

    在一起重大问题上,百官会联合起来对抗皇帝。

    比如税赋问题,比如敏感的人事问题。

    崇祯帝时常被群臣的软钉子搞的很是愤怒,却不能发火,如今看到百官失声,一时不知该如何再劾破虏侯,就觉的一阵暗爽,问:“众卿可还有话要说?”

    有御史言官一咬牙,就准备死言。

    首辅韩爌一眼瞪了回去,出班拱手道:“臣等无话可说!”

    崇祯帝就更爽,道:“破虏侯忠君体国,赏银一千!”

    群臣只得认了,不少人暗恨不已。

    真是失策!

    非但没将彼辈夺爵问罪,反而又得了赏赐。

    老天不开眼啊!

    ……

    周启忙了一个星期,将玉米种下。

    进入三月,一些消息陆续传到了登莱。

    就在上月,红毛番利用海盗内杠之机偷袭的厦门湾。

    大明的土著分不清,周启却知道,这是荷兰人干的。

    不出数年,著名的料罗湾海战也将会发生。

    届时郑氏将会击败荷兰舰队,真正的称霸大明海疆。

    真真讽刺,统领大明海军的竟然是个海盗头子。

    还是得手里有兵啊!

    就好比郑芝龙,朝廷也只能拉拢。

    郑氏能够发迹,是因为广阔的大洋是大明无法掌控的法外之地,故而让郑氏坐大,可山东就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想搞点小动作可真不容易。

    动作稍微出阁,就得被召回师京问罪。

    朝中百官估计都盯着呢,就等他行差踏错。

    周启暗暗思量,得罪了文官集团。

    现阶段还是得像个忠臣,不然会被召回京师当猪养。

    还有一个消息,武定侯郭应麟没熬过这个春天,薨逝了。

    有点突然,但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已过花甲,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长寿。

    到了这个岁数,就得随时做好蹬腿的准备。

    周启不在京师,大管家魏勋代往祭奠。

    又来信汇报了始末,不出意外郭应麟嫡长子郭培民会继承定西侯爵位。

    魏勋还汇报了一件事情。

    自从他命侯府收养了那个捡来的女婴,且下令侯府及田庄诸户不得再弃毙女婴后,特别是不想养的可以送到侯府养,事情就一发不可收拾,不少庄户送女入侯府。

    并不只有女婴,连七八岁的女娃都送到了侯府。

    说的明明白白,养不起,给侯爷养吧!

    等到消息传开,不止是庄户送女过来。

    连附近的好多百姓都送女入侯府。

    不到一月,侯府就收到了上百个女娃。

    从呱呱落地的女婴,到最大十岁的女娃有一百一十六口。

    周启接到信报,也给惊呆了。

    没想到他偶尔发发善心,竟然造成了这等后果。

    短短不到一月,就收了一百多个女娃。

    这要继续下去,侯府还能装下吗?

    关键是自己有那么多钱粮吗?

    入他娘啊!

    这些百姓不当人子,既然生下了,却不愿给口饭吃。

    简直太混账了!

    周启只能叹息,人都有两面。

    一面是善,一面则是恶。

    百姓虽然纯良,但不代表他们就没恶。

    面对生存,连骨血都能舍弃。

    说到底还是粮食不够吃。

    衣食足才能知礼仪。

    只有吃饱肚子,生活过好了,人才有同情怜悯之心。

    都过不下去了,善良能值几个钱?

    所以还是要推广新作物,多产粮,多畜养家禽。

    要想改变这个世道,钱粮是根本。

    收养了上百个女娃,魏勋为此事愁的茶饭不思,可侯爷交待的事情,又不能不办,紧急请了几个婆子,照看那些收养的女娃,并建议停止收养。

    不然侯府家业再大,也撑不起的。

    周启再三思考,决得还是要收的。

    人有多大能力,就得干多大的事。

    一想到那些才呱呱落地就被丢到荒野沟渠里的孩子都没来得及睁眼看看这个世界,他心里就不是滋味,就算为了自己的良心,也不能半道而废。

    不过魏员的担忧也没错。

    确实养不起啊!

    只能折中一下,一岁以下的婴儿收下。

    超过一岁的就算了,不能再收了。

    都养到一岁了还没扔掉,说明父母尚有余力养。

    就别送到侯府给自己增加负担了。

    魏勋还汇报了一些朝中动向,御史言官弹劾他大肆贪污受贿,但他提前上了奏报,非但无过,崇祯帝还赏了一千两银子,赏银没送来山东,直接送到了侯府。

    周启只是冷笑,一点不意外。

    还好他看不上这点小钱,没装自己口袋里。

    不然这次就够喝一壶的。

    话说回来,得罪了文官集团。

    以后想在大明贪污腐败,基本是没可能了。

    好在自己志不在此。

    周启写好家信,遣家将送往京城侯府。

    等得空了,才召集成山卫众官员议事。

    之前忙着熟悉情况,还有玉米的试种压着。

    好多事只能往后推。

    如今有了空闲,许多事也该一件件处理了。

    首先便是开荒,成山卫的地不够耕种,开荒是头等大事。

    其次则是整顿军兵,现在的兵没法看。

    不是老就是弱,别说打仗了,剿匪都力有不逮。

    乌合之众都算不上。

    像前所那数百老弱,周启披甲一人都可能杀散。

    不整顿怎么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