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看大海 > 四十五、大海掩其锋芒

四十五、大海掩其锋芒

    掩其锋芒的时候,慎独慎行

    淡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锋芒!

    一个具有高深才德而又能淡泊明志的人,一定会遭受那些热衷名利的人所怀疑;一个言行谨慎处处检点的真君子,往往会遭受那些邪恶放纵无所忌惮的小人的嫉妒。所以一个有才学而又有修养的君子,万一不幸处在这种既被猜疑而又遭忌恨的恶劣环境中,要学会慎独慎行。

    “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

    最隐蔽的东西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同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而慎独说到底其实就贵在这三个如一。

    言行如一,为情操

    《论语•为政》记述了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老师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虽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孔子却用它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范。

    心口如一,为良知

    心与口是人发语的两端,按照佛家的观点,心为善生,而口为妄生。唯有心口若一才是可信之人。

    始终如一,为坦荡

    中国人做事贵在一个“恒”字,而“恒”要的就是始终如一与不忘初心。

    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于心中自律的坚守,他们做到了始终如一。

    而始终如一可谓是慎独中的最高境界,因为它的背后是一个人处事的坦荡之志。因为长久的慎独,讲求的是内在的定力,是古人常说每天三省吾身的省思,是在无人时、细微处,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慎独,

    之于他人是坦荡,

    之于自己,则是心安。

    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事无不可对人言,

    就少有愧疚、猜疑、顾忌等种种阴暗,

    心中自然绿意盎然,步步花开。

    常言道“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都说明了这种好人遭受坏人忌恨的事实。所以一个具高深才德的人,处在这种招忌的恶劣环境中,最聪明的办法就是不要锋芒太露。

    知人不必尽言,留些口德于己;

    责任不必苛尽,留些肚量于己;

    才能不必傲尽,留些内涵于己;

    锋芒不必露尽,留些深恋于己;

    有功不必邀尽,留些谦让于己;

    得理不必抢尽,留些宽容于己;

    得宠不必恃尽,留些后路于己;

    气势不必倚尽,留些厚道于己;

    富贵不必享尽,留些福泽于己;

    凡事不必做尽,留些馀地于己!

    《独处是一种能力》放下得越多,越富有人生在世,谁都难免被寂寞所困,不在寂寞中消亡,就在寂寞中爆发。若是人生跌入低谷,流于寂寞,倒不如与寂寞为伴,

    我象一只受伤的鸟,在枝头茫然,守望似袅袅升起的炊烟,流浪到了有海的天边。习惯了孤单,习惯了听忧伤的歌,习惯了蜷曲在某个角落,看春去春来,望花开花落。

    染指了一季的悲凉,收获了倾城的悲伤,不管多远的路,都能走到尽头;满城静谧,叶屏息,风哀泣,凌乱着的影栖息在尘埃里,纵然千般灿烂,无法拥抱的岁岁年年,只能感叹,时光是个虚幻而让人迷离的东西;一眼落川,姗姗花落去,潇潇叶若离;若可,只愿做一片枯叶,静静融化来岁的容颜,零落成烟,新的生命终也回到了一种白净的状态。不记旧时人,不辩旧时事,不留旧时伤。

    在慎独慎行中,即使寂寞也温柔,即使贫穷也富有。一个人漫步自然,聆听鸟鸣,嗅着花香;如果再来一杯香茗,坐在宁静的时光中,慢慢解读生活,放逐心灵,让自己汇化为空灵。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就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但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

    当一个人把寂寞当作人生预约的美丽,怀着淡定从容的心态去面对,也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寂寞了。

    淡定与从容是一种智慧。佛祖拈花的手指,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只有迦叶使者,绽开会心的一笑,笑得那么自然、那么恰到好处,让人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大彻大悟、超凡脱俗。佛法所说的四大皆空,其实并不是真的不存在,它只是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要学会放下、或在当下。

    守住属于自己的一份平淡的生活,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静静等待,一个春暖花开。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