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吴钩行 > 第16章 起事(上)

第16章 起事(上)

    一路疾行,距离阿奢理贰寺尚有二十里的一处密林中,安西唐军一一下马,郭镇西看着已扮成民众模样的郑子路、窦颖等二百众,嘴巴动了动想说成鼓励的话,终究还是没有多说,只是拍拍二人臂膀,二人挺着坚实的胸膛大声道:“将军,此行不成功便成仁,我等去了!”

    深入敌城,必将冒着极大的风险,也许这一去,今生再不相见,郭镇西双目闪着泪光,大喝一声:“上酒!”

    这是践行酒,说是酒,其实唐军哪里有酒,皆是缴获自吐蕃的羊奶,所谓的酒碗,也只有十数只带有缺口的粗瓷碗,其余人便只有用水囊凑合,郭镇西端起大碗,看着郑子路及其麾下挺立如马槊般笔直的两百将士,他满含歉意的道:“郭镇西欠各位的,待夺下南城,本守捉与众弟兄一醉方休,大唐万胜,干!”

    “大唐万胜!”

    站在郑子路、窦颖面前,郭镇西将“酒”一饮而尽,虎目中含着泪光:“文远(郑子路字)、青竹(窦颖字),此去南城,凶险异常,保重!”

    郑窦等人将饮完“酒”的大碗用力一摔,一齐向站在原地的唐军拱手道别,然后带着少许百姓头也不回的走向目的地。而蔡明义父子,则径直先回南城,以联络百姓呼应唐军举事。

    。。。。。。

    吐蕃千夫长多仁•丹增班觉在花泉堡下胸膛中箭,虽经蕃医料理已逃过性命之劫,但仍然行动不便,加上打了败仗,所以前往伊罗卢城听侯差遣的事,便由噶尔•东德玉松去办了,可以少挨一回骂的多仁•丹增班觉留下来坐镇南城。此刻的他,正斜靠在大躺椅上,一边烤火一边有滋有味的吃着奴仆割下来的小块烤得恰到好处的羊肉,厅中央,两名乐女则有一调没一调的弹着小曲。

    多仁•丹增班觉大口嚼着羊肉,抹子一把满嘴的羊油,对奴仆喝道:“加点孜然!嗯,香!”

    原刺史府的大厅内,众多名家字画与书籍已被多仁•丹增班觉下令悉数卸下有来烤肉,美其名曰“书香烤肉”,特别其中一幅是阎立本早期的《辇图》(有作此《辇图》的经验,才有后面闻名于世的的《步辇图》),被多仁•丹增班觉用来铺桌。几个满头大汗的奴仆手持洗得干干净净的大号狼毫笔,不时在砚中蘸油、孜然等佐料然后涂抹于羊身,整个厅内乌烟獐气。

    “呸!”多仁•丹增班觉随口吐出一口浓痰,对刚刚入厅的一名舍人道:“今日壮丁抓了多少回来?”

    那低眉顺眼的舍人卑微为肃立一旁,恭恭敬敬道:“禀千夫长,抓了七十有五,多是田舍汉(农民)。”

    “甚么,才七十五!?”多仁•丹增班觉用粗大的无名指在朝天的鼻孔里使劲挖了挖,终于弄出点秽物,后在衣袖上抹了抹,似乎有些不过瘾,发怒道:“为何如此少?这三天至少还要抓够五百,这一天下来一百不到,两日又如何凑够两千人马?你们还想不想活了?都是废物,你们这些汉狗,没用的东西!”

    似乎还不解气,顺手操起一把刮肉尖刀一把抛往那舍人,正好扎在其腿上,那舍人吓得魂飞魄散,“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头不断叩地,直到叩着血迹,哭丧着喊道:“千夫长,饶命、饶命啊,这附近的民众中的青壮,要么逃散要么藏匿于深山老林之中,极难寻觅,被搜捕过两遍之后,剩下皆是些老弱病残,无堪大用。”

    多仁•丹增班觉又要操起一把水壶砸过去,想了一想,这里面可是盛了上好的酥油茶,便有些舍不得,左右瞧了瞧,抓起啃剩的羊骨砸去:“把骨头给我咽下去!”

    那舍人忙不迭的捡起骨头拼命啃,似乎已经忘了痛,巴结的道:“千夫长大人,不过奴仆今日在南城坊间走访之时,打探到一个消息,一些心向吐蕃的民众传闻,在离城二十里的阿奢理贰寺,可能有藏匿的青壮农夫,人数有几百!”

    几百人?多仁•丹增班觉有点兴趣了:“你说的是真的?”

    那舍人拼命点头:“是真的,是真的,好像是小乘佛教徒!”

    多仁•丹增班觉将刚咬了一半的一块羊肉从嘴里拔出来,扔给那舍人:“好,赏你的!”

    笃信本教(也称苯教,原始宗教)的多仁•丹增班觉一听说佛寺就来气,瞄了眼在一旁不时打下手主要是为了吃肉的百夫长,这家伙也不识相,自己好歹是千夫长又是伤患,怎能分吃本将的羊肉呢。

    “这些秃驴!本千夫长早就看他们不顺眼了,管他小乘还是大乘!”多仁•丹增班觉一拍桌子,借故道:“直•司如贡堆听令,你速速连夜带人前往阿奢理贰寺进行搜捕,将藏匿其中的农奴一个不剩悉数抓来充军。若那些僧人胆敢刁难,就地格杀!听闻龟兹寺庙众多,譬如东、西昭怙厘大寺便有僧众上千,本将最恨这些秃驴,等这事罢了,就将这些秃驴抓来全部编入农奴,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哈哈哈!”

    这也不怪多仁•丹增班觉憎恨佛教徒,吐蕃数代赞普皆推崇佛教,尤其当今在位的弃腊松赞及其父兄,三位赞普将佛教列为国教,还迎请天竺及尼婆罗(后世尼泊尔)的僧人译经,发布兴佛诏书,广施供养(每七家养一名僧人),弃腊松赞还为保护过他的僧人钵阐布建立“纪功碑”(钵阐布:执政高僧)。

    这些做法,引起了原本控制吐蕃帝国的本教强烈不满,在王廷上,佛教的钵阐布与本教的执政高官--桑门之间,经常争执,有时已经不是为了国事而争,而是为了相争而争,一定要分个高下。就是贵族、平民甚至奴隶之间,也因信佛还是信本,经常发生流血事件。

    直•司如贡堆面不改色的点头称是,然后不经意的用带着怨恨的眼神瞥了瞥那舍人,这家伙办事太差,现在要轮到自己熬那山中的苦寒连夜去搜人,改日有你好受的。

    不过,既然多仁•丹增班觉已经下令,哪怕自己不归其管辖,但噶尔•东德玉松离开南城时,下令大军皆受多仁•丹增班觉节制,直•司如贡堆就必须要去执行这条命令。

    但要将散在左近屯堡的军兵悉数集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么一折腾下来,已是黄昏。吐蕃军中律法严厉,直•司如贡堆无可奈何只得趁夜出兵,前往阿奢理贰寺。

    所谓的有农夫藏匿阿奢理贰寺,其实不过是蔡明义、白苏毕梨、李明、刘玄进等老屯军在南城放出的一个谣言。蔡明义利用时间差,说服郭镇西将人马遣往阿奢理贰寺,就等吐蕃人前来“抓捕”了。

    当直•司如贡堆打着火把兵临阿奢理贰寺时,郑子路已与阿奢理贰寺(史书中又称阿奢理贰伽蓝)住持拉鸠罗达成了一致,一旦功成,唐军将供奉香火钱千两银,倘若不成,阿奢理贰寺也不用承担风险。,因为拉鸠罗只要对吐蕃人道一句:“本寺未曾收留农夫,倒是寺外后山的山沟里,近日有闲杂人等出没,不知是不是将军所需之人。”

    龟兹佛院本就亲近大唐,这又无损阿奢理贰寺。于是,在黑夜中摸索了几个时辰后,直•司如贡堆果真如愿以偿在山沟寻到了慌做一团的二三百人,当中大多是青壮农夫,还间杂一些老弱与妇孺。

    这些农夫被逼得无路可走,又见吐蕃军兵甲犀利,便提出“青壮皆可从军,还望将军念及苍生,放老弱与妇孺一条生路”,本就对消耗粮草的老弱妇孺不感兴趣,直•司如贡堆也以慈悲为怀,“大度”的允承了这帮青壮。于是,以防这些青壮逃脱,吐蕃军押送其连夜进城,凌晨丑时,郑子路等唐军被安置在城中临时征用的兵营内。

    郑子路等人无惊无险的进入南城吐蕃军营,蕃军从周遭拉过来的壮丁,一股脑的全部塞进不大的营内,还没有饭吃,有骂娘的,有哭嚎的,也有呆滞木讷的,维持秩序的吐蕃人手忙脚乱的各种瞎折腾,兵营内嘈杂不堪了整整一夜。郑窦等几人则利用混乱的书面,迅速熟悉军营内的布局与方位。

    一名操着汉言的蕃将骂道:“尔等这些腌攒货,过两三天便遣往伊罗卢城,好生挨挨板子,才知道什么叫肃静!”

    “两三天?”郑子路与窦颖一对眼神,要抓紧时间了:“今晚我等好生歇息,养足精神,明晚逮到机会便起事,以免夜长梦多。”

    当夜无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