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边军悲歌之强汉风云 > 第四十一章 大军凯旋

第四十一章 大军凯旋

    汉朝持续几十年的匈奴之患终于被彻底消除了。

    从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围白登山,到公元前133年汉武帝主动发动马邑之围,开始向匈奴主动进攻,到如今彻底消灭匈奴之患,足足经历了八十五年,七代君王励精图治。期间不知有多少汉军将士前出大漠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期间也涌现出了无数赫赫名将和经典战例,仅一个骠骑将军霍去病就足以让后世领略汉朝雄风。

    公孙谋带着得胜的军队向龙城缓缓而行,捷报早已命人飞马传报龙城。武帝接到捷报,并没有像十几年前听到卫青大败匈奴时那样兴奋,这个结果早在他预料之内,只是过程比他设想的要曲折一些,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名将云集的时代了。

    武帝深知匈奴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战最多可保汉朝北疆三十年到五十年的和平。不过这个时间已经足够他以及后代子孙经略西域、完全掌控西域了。

    待公孙谋大军回到龙城,武帝犒赏三军,令全军休整五日,然后开拔回朝。

    单于覆灭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漠北。在汉军休整期间,不断有曾被匈奴单于打压的边缘部落带着牛羊前来拜见武帝,以示臣服,共尊大汉为草原共主。武帝也不吝啬,所有前来拜见的部落首领一律赐给草场封地,漠北草原被几十个小部落瓜分干净。这自然是武帝有意为之,将草原分而治之,部落之间相互掣肘,相互制衡,这样就很难再次形成足以威胁汉朝的庞大力量。武帝本打算设立一处官署,由汉朝官员管理漠北草原各部落大小事宜,只是想到漠北距离汉朝太过遥远,往来不便。便秘密令这些部落中的几个最小部落作为汉朝耳目,随时禀报漠北草原大小诸事。

    五日后,武帝亲征大军凯旋回朝,十几万骑兵军团一路上旌旗招展,浩浩荡荡从漠北南归回汉。

    随着大军南归,匈奴覆灭的消息已经从漠北传到漠南,继而从漠南传到河西走廊,甚至西域诸国。武帝更是让书记官写了灭匈报捷檄文,传谕各边郡,彰显大汉雄风。檄文内容为:

    “匈奴宵小蛮族,不自量力,屡屡犯我大汉疆域,屠戮我大汉子民;更以野蛮之道,对待西域诸兄弟国。今朕起天兵二十万,举手之间,荡平漠北,今匈奴已不复存焉!为朕之子民及西域诸国报仇雪耻。

    我大汉乃仁义之邦,与汉朝修好者,朕当以兄弟待之,共享富贵安宁;但有二心,虽远必诛。”

    灭匈檄文一直从武威郡沿着河西走廊张贴到敦煌郡,西域诸国的商旅、细作早已听说,纷纷将汉灭匈奴的消息带回本国。此时丝绸之路热闹非凡,除了各国往来商贾以外,全是西域各国的外交使者,准备前往武威求见武帝,以表结好之意。之前曾与匈奴眉来眼去的乌孙、楼兰等国,更是战战兢兢,唯恐自己就是下一个匈奴。

    亲征大军行了将近一个月,才回到武威。期间走到云川时,张小乙将卢元等一并接走,自不在话下。大军走的慢,还因为跟随大军的还有缴获以及各部落进献的一百余万只羊和二十余万头牛。到了武威以后,这些牲畜都被转卖给了官商汉明轩,换得五亿钱。武帝依旧是大手笔,这五亿钱一个子儿没留,全部赏给了此次出征的将士,阵亡将士更是优加抚恤。

    亲征大军照例在武威郡外的大营内停驻三日,期间武帝的御帐外挤满了各色人种,都是各国等待召见的使臣,乌孙、楼兰等国的使臣更是携带了贵重礼物,以示修好之意。

    威慑西域本来就是武帝发动此战的另外一个目的。自从打通河西走廊以后,为了集中精力对付匈奴,汉武帝对西域一直采取怀柔政策,并没有进行过多武力干涉。西域各国因为匈奴式微,趁机摆脱了匈奴的控制,尤其是过了十几年的太平日子后,西域各国见汉朝并没有刀兵相向,更以为西域对大汉来说鞭长莫及,因此愈发对大汉不敬。

    其实,刚从匈奴手里收回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以后,汉武帝就已经将目光投向了西域这块地方。通过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汉武帝也逐渐了解到西域诸国朝三暮四、只臣服于强者的低劣特性。武帝明白仅靠怀柔政策,向他们展示和平友善的一面,只会增加其骄狂之气。只有在大汉军队的铁骑之下,他们才能彻底臣服。汉武帝以其超凡的战略家眼光,看到敦煌郡作为以后经略西域的战略地位,便密令河西四郡征发民夫,向敦煌郡北侧集结,由敦煌郡郡守具体负责,沿敦煌郡西北修筑长城,并在敦煌西侧,敦煌和西域之间交通的两条必经之路上,分别修筑了阳关和玉门关。如此这般,西北的长城和阳光、玉门关,共同构筑形成了敦煌郡抵御西域侵扰的屏障。

    如今武帝携灭匈大胜之势归来,各国立即表示臣服之意,对于各国的示好,武帝照单全收,汉朝刚经历大战,还不宜立即发动战争,需要暂时蛰伏一段,与各国保持友好状态。

    张小乙跟随大军回到武威郡以后,先立即去到都尉府找孙都尉复命。如今张小乙也被武帝擢拔为都尉,虽然与孙都尉职位相当,但张小乙仍然与孙都尉以礼相待,向孙都尉递交了交割文册,张小乙算是圆满完成了任务。然后张小乙才领着护商队径直回到汉明轩。桑玄早早带领汉明轩众人在店门口迎接张小乙等归来。

    桑玄已经收到尚书台的敕令,知道张小乙已经任都尉一职,地位仅次于自己,只不过自己全权管理汉明轩所有商业之事,而张小乙全权统领武威军。张小乙见桑玄亲自出来相迎,早早就下马步行,走近之后更是作了一揖,表示感谢,然后与桑玄共同回到店内。汉明轩当晚自然是大摆宴席,犒劳张小乙等,酒宴盛况自不必描述。

    武威军如今得到朝廷准许,已经有了一千人的编制,但实际人数还是张小乙此次带去漠北后百战余生归来的两百余人,张小乙便立即在武威郡内物色合适人选,准备以这两百余人为班底,着手扩充武威军,打造铠甲、兵器。由于武威军对外仍然是以汉明轩护商武装的名义,并不能使用朝廷军营,因此桑玄特批了两处汉明轩的货栈,改造成武威军军营使用。

    此次汉明轩虽然以五亿钱购买了北征大军带回来的百万只羊和二十万头牛,这笔买卖实际上并不亏。带回来的牛羊都来自北方草原,皮毛、肉质均为上乘。内地商贾早在十月底大雪封路的时候便已无法从草原购得牛羊,内地售卖的牛羊肉都是放在冰窖中的冻肉。这些鲜活的牛羊由汉明轩总店转运到中原内地的各分店,肯定会非常抢手,粗略估计可售得十万万钱。汉明轩这波实际上赚大发了。

    武帝班师回朝之日,就是汉明轩搬迁之时。桑玄早已安排好了武威郡内汉明轩诸商铺大小事宜。待明年开春以后,汉明轩将立即西迁至敦煌。当然,明面上是为方便汉明轩与西域诸国通商,实际上是为了配合朝廷经略西域的战略。张小乙的武威军则一直在加紧扩充、训练武威军,力求在汉明轩开拔之前能够编练成军,护送汉明轩总店从武威郡搬迁到敦煌郡。

    亲征大军在武威郡驻地休整完成以后,所有征调的民夫、车马都返回各籍,征召的十几万骑兵也全部回来河北、河南等驻地。武帝照旧由虎贲军护卫着从武威郡一路回到长安。在回长安的路上,武帝决定视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