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振兴东汉 > 第三十七章 三项新政

第三十七章 三项新政

    刘表一到荆州就得到了当地的士族支持…

    譬如黄氏、蒯氏、蔡氏、庞氏等,他们都是支持刘表的。

    但是偏偏荆州就有两个难啃的硬骨头,他们手中掌握的还有兵权,这让刘表没有一点儿办法。

    袁术、四世三公家门显赫,刘表本来是不太敢跟袁术奓毛的,但是,袁术的兄长袁绍,在冀州支持伪帝登基,与汉室分庭抗礼,这就不由得刘表不上心了。

    他们俩都姓袁,虽说他们平素不大对付,但谁知道他们在这种关头会不会穿上同一条裤子?

    再说孙坚,此人还是关东军讨董的功臣,但是不知什么原因,跟袁绍闹翻脸了,一气之下返身回到了长沙。而且其本人也与袁术有莫大的干系。

    一想到荆州境内,有这么两个刺头,刘表整个都不好了。

    他上任的时候,朝廷给的命书,是荆州刺史,不带一点儿兵权,整得他现在很怵得慌——万一这袁术和孙坚两个人来攻他,他当真是一点儿还手之力都没有。

    “当真是一个苦差事啊!”刘表抚了抚额头…

    刘表蓝瘦、香菇…想当初他不知怎么地就接受了这个荆州刺史的任命了。

    甫一上任,他还挺意气风发的,但现在看来,他是根本拿境内的两个刺头没辙!

    若是朝廷给他兵权还则罢了,但是呐…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朝廷去了州牧改置刺史,这就让刘表没有任何办法。

    靠着荆州都尉?

    朝廷任命的荆州都尉,也就是先前白毦卫中的徐坚,他本就是南人,习惯这儿的气候,更兼骁勇能战,故而刘备选了他。

    但是徐坚这愣头青,却是把在荆州征募的士兵,全都迁到了雒阳去了。

    不行!

    刘表已经下定了主意,打算去见见这个徐坚。

    荆州与治在武陵的汉寿,就地点来看,极是不安全,因为就毗邻着长沙郡,也就是孙坚的地盘。

    ……

    “刘使君唤某过来?”徐坚到了治所,先是朝着刘表一拜。

    他们都是秩600石,但是名义上刺史还是高都尉一等的。

    刘表点了点头称:“南阳的袁术、长沙的孙坚,不听朝廷之令,或有不臣之志,彼等有精兵强将,而我这个刺史又无兵权,故而请徐都尉来议事。”

    徐坚点了点头,然后就坐。

    “不臣在迹不在心,坚虽没读过书,但是这点道理还是知道的,昔日讨董卓时,孙长沙披坚执锐,不避矢石,亲克旋门关…

    而袁术亦与袁绍相恶,或无助伪朝之志,坚曾在雒阳时,听闻卫将军点评天下英雄,只道袁术乃是路中悍鬼,性颇桀骜,或是人性使然…”

    徐坚如此对刘表说道。

    “那徐都尉往长沙、南阳征兵之时,可有斩获?”刘表反诘问道。

    若说富庶,南阳郡可谓是天底下数一数二的,使汉室再兴二百年的光武皇帝便是起于南阳,帝乡又岂是泛泛之地?

    就明说,一个南阳郡,都比一些州还要富庶!

    刘表一拿这个事儿来说,徐坚自然是无话可说了。

    当初他去长沙和南阳招募士卒之时,可是受了气的,还差点儿跟人刀兵相见。

    徐坚反复思索,然后回应道:“好吧,我会直言上书卫将军,只是朝廷的局势颇困顿,卫将军暂时也不想节外生枝,正是怕惹了袁术、孙坚!坚也是个有脾性的人,若非卫将军之嘱托,我必流血五步!”

    徐坚他看不出来吗?当然不会,但是朝廷实在是腾不过来手去收拾其他人了,没办法,现在的处境就是这样。

    暂时也只能任由他们如此这般。

    就徐坚来看,这个劳什子卫将军、劳什子汉室,还不如在常山国待得舒心。

    不光他这么想,就连刘备麾下的武将们,或多或少都有这种心思…

    ……

    正旦节会,张灯结彩。

    就在徐州治所的正门外,崔博吩咐人精心布置了一番——大红灯笼高高挂,照得四处映着红。

    又有孩童点那晒干了竹竿,烧的噼里啪啦的,好不热闹。

    崔博动员了剡县的住户,来此地一赏正旦节会。

    往常是绝对没有这般热闹的,崔博也附庸时之‘风雅’,在众人的面前搭起了一个台子,上边覆着红锦缎,然后有女子抚琴、吹洞箫、唱曲。

    当然弹唱吹拉都是些欢快的曲子。

    这规模自然是比不得后世的联欢晚会,因为当时的节目就这么多。

    到场的人,崔博发的有些零食,诸如裹着饴糖的炸米糕,还有饺子…

    这些都是老百姓没接触过的新鲜事物,乍一入口,颇感新奇之余又觉得美味。

    至于炸米糕、包饺子的法子,崔博并没有私藏,而是宣诸于众人。

    他这么做,也只是想给徐州吏民留下一个好印象,官民一家亲嘛!

    以后推行新政什么的,受到的阻力必然会小很多。

    再风雅的譬如诗赋什么的,崔博也没去整,只因为老百姓们受教育程度,压根就欣赏不来这种东西。

    而他今晚的真正目的,正是宣布一些新政。

    恰是压着点,从雒阳传来了朝廷给他的回复,关于那些政策。

    崔博上台,拍了拍手,示意大家肃静,然后他清了清嗓子,兀自说了起来——

    “时庚午年正旦,距博所来徐州,已有半年,不说徐州境内一清颓废气氛,倒实在也是做了不少工作的。

    而现在,我将宣诸一些事项,请大家静听:

    一:即日起,徐州一应郡、国、县之学校,扩大招学生、授业先生,学生完成学业之后,经考核,可往徐州地区乡、亭为吏,优秀者可为县吏,在任优秀者会有升迁。

    二:凡参军者,家中可有一人免费入学;家中无愿入学者,分地五亩,就近分配;参军期满归乡者,同样可往乡、亭为吏。

    三:徐州各郡国,收纳流民,且待官府后续出布告处置!”

    崔博一口气抛出三项大事,一件比一件让人震惊!

    看台底下的民众都惊呆了,他们哪儿遇到过这种事!?

    “使君所言为真耶?”有人扯着嗓子问道。

    崔博微微一笑答道:“我所言皆为真,朝廷有诏书为凭,若有虚言,雷亟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