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振兴东汉 > 第三十八章 造纸术与新政的反响

第三十八章 造纸术与新政的反响

    终于,在崔博的反复等待中,请到了东莱左伯…的后人。

    左伯,确有其人,但是在光和年间,他就去世了,这下请来的却是左伯的长子,左懿。

    “左君!”崔博亲自往门口去迎接,但见一个长相颇儒雅的中年男子,长须飘摇,颇有一番仙风道骨之态…但是被冻得龇牙咧嘴却让这份神态荡然无存。

    崔博连忙将其请到了堂内。

    时值冬天,徐州又多湖泽还临着海,天气冷中又带着一点湿气。

    而室内,崔博是置了炭火盆,烤的是热乎乎的。

    也不顾着什么官威,崔博让侍卫将案几摆到了火盆旁边,就与左懿对座。

    “不知崔使君唤懿来这里有何贵干?”

    崔博解释道:“曾听闻左伯善造好纸,惜乎未曾得见,不知左君可还有造好纸的技术?”

    左懿皱了皱眉头。

    古代对于技术可是及其保密的,一般来说不外传,这也是很多东西会断代的原因。

    崔博也没有抱着左懿会乖乖交出造纸术的念头,他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要么是直接给钱买技术,要不就是你左懿加盟,让你分成。

    就看他左懿有没有这个卓识了。

    “怎么?左君看上去颇有难言之隐?但可直说无妨!”崔博语气轻柔。

    这时候逼得紧了,反而使得其反。

    崔博实在是馋造纸术。

    左懿一脸尴尬地说道:“家父确是擅长造纸,懿也从家父造过,只是家父曾说过…不让懿外传…”

    呵呵、也就是这种狭隘的想法,才让很多技术没有流传下去。

    对于这种人,崔博本是不愿意给好脸色的,但是没办法,舍了左伯纸,他不知道要自个儿研究到猴年马月去呢。

    “啪啪啪!”

    这是崔博的击掌声。

    然后就有一群仆役端着马蹄金进来了…

    人手一盘,一盘十金,共有十人,总共百金。

    不整那些其他的了,崔博直接以利动了。

    “不知左君能割爱否?”金子就摆在了左懿的面前。

    左懿的眼睛都看直了,看来…钱的诱惑力还是大!

    左伯纸好,也贵,但是却是没什么销路,一般就是真正喜欢书法的那一号人会去买,而那些人又能买多少?

    一次也就一斤两斤这样子,而一斤纸他们也才卖数百钱。

    左懿他爹左伯一辈子,恐怕都没有卖到一百金吧!

    “咕咚…”左懿咽了一口唾沫。

    这一切都被崔博看在眼里,看来这个左伯是意动了。

    “令尊既已仙逝,左君尽得法乎?”

    左懿点了点头,然后犹豫地说道:“只要我告诉你们方法,就能得到百金之酬吗?”

    说到这一步,那基本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崔博笑得很开心:“当然,我崔博一向说一不二,只是除了方法,我还要你造纸的器具,还需要你家的工人来我这边。”

    他的意思,就是给左懿的作坊给搬到剡县来。

    有了熟练工,就能传授出更多的熟练工,有了器具,就能对器具进行改进,造纸之法亦然。

    左懿点了点头说道:“这没问题!”

    他没有他爹的书法天赋,也并没有觉得纸有多好,他还开着纸坊,只不过是为了营生罢了。

    而现在崔博许诺给他一百金,这些钱足够他花一辈子,还去整那些乱七八糟的做什么?

    崔博朝外边唤道:“来人,与张兵曹言,说是派数十人带着车马、护送左懿回东莱。”

    让人护送,当然是去搬东西的。

    “等等!”

    有侍卫得令正要通知张表呢,崔博忽然给他叫停了。

    “不知左君可知东莱有一人名曰太史慈的?”

    左懿是东莱人,而在崔博的印象里,东莱还有一个太史慈…

    太史慈其人,猛!崔博对他也是极为喜爱,可以说江东诸将,崔博独爱太史慈。

    ‘丈夫生世,当带三尺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这句话说得也算是极为悲壮了。

    左懿点了点头说是认得的。

    崔博连忙追问,却是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

    左懿只如此说:“太史慈前几年因与州牧有嫌隙,故而只身避祸辽东去了…”

    辽东啊,也忒远了,而且既然是避祸,那改个名儿也算是正常,如此却是更难找了。

    罢了,先就如此吧,也许无缘分吧。

    崔博本想着让张郃去一趟,给太史慈请过来的,如今看来,却是没必要了。

    但是太史慈却还有老母在家,却是可以关怀则个。

    崔博特地嘱咐了侍卫脑筋比较活泛的,去如此办,也算是先结个善缘了,以后做什么也会更方便些。

    ……

    待送走了左懿,崔博又去找了治所中的吏员们。

    前些天他颁发了新政,现在还需要问问情况。

    “负责参军、入学、收纳流民者,跟我来。”点了三个人的名儿,崔博返身走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这几天的情况如何?新政有无起到效果?”崔博的手指点着桌面,他很期待吏员们的回答。

    “回使君的话,这几天愿参军者,名册上登记过了的,有三百余人,这只是剡县一个县的,东海其他县以及徐州其他郡国,恐怕还需要等些时间。”

    崔博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下一个人。

    “剡县愿意入学者有二百余人,从军者家眷半之。”

    “自从使君布告新政以来,东海流民纷纷往剡县来,如今已有七八百人,整户之家有近百…”

    崔博口头上夸奖了一下,然后让他们回去各司其职了。

    就这几天来看,效果无疑是好的,而且这势头将会持续不短的时间,现在约莫着只有一个剡县都这样,其他县、郡、国收到消息,一样会有不小的反响。

    只是流民的增加,却是让政府吃紧不少,隔壁东海相左尚,常常过来诉苦,说什么府库粮食不足云云。

    接下来便是崔博的下一个计划,粮食换盐引,带头的有麋竺,就他那财大气粗的劲儿,给的粮食就不会少!

    在其他的凑个七七八八,这困境多半是能解决了的。

    只要早春种期前完成这项工作,熬过半年就会好很多,接下来就是一直见成效的时候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