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改变大宋的科学家 > 第三十九章,大宋纺织业

第三十九章,大宋纺织业

    沈括此时真想一巴掌拍死沈峰,这剩下的游民也有小一万了,你一张口说收就收了,我沈家就算是把家产全投进去也养不起这些人呀。

    “你拿什么养这么多游民?靠你那炒菜?”沈括怀疑的问道。

    沈峰昂着头抬手制止沈括继续问下去,鼻孔朝天的说道:“尔等不用管,山人自有妙计。”

    啪~~~一声清脆的响声传来。

    沈括实在是忍不住了,一巴掌拍向沈峰的后脑勺。打一下后还觉得不过瘾,还来了个连拍。

    “某叫你自有妙计,某叫你自有妙计。还山人,某看你是野人。快说你又鼓捣出什么新玩意儿了。”沈括一边打一边不忘询问。

    “爹爹爹,停停停。我说,我说。轻点,轻点。”沈峰顿时知道自己装逼过头了。

    张河涛在旁边已经看的呆立当场了,这城楼上众目睽睽之下,这父子俩还能这么玩儿。

    沈括打也打爽了,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还帮着沈峰整理了一下。沈峰揉着自己后脑勺,怎么这种感觉那么熟悉呢,看来前身也没少挨过揍。

    “在这讲不方便吗,我们回家再详谈吧。”

    沈括看了看天色点点头回道:“行,这天也不早了,先回家再说。”

    沈括三人回到家后,沈峰回房间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册计划书交给沈括和张河涛二人。沈括拿过计划书,上边不同于如今大宋从上到下的书写方式,而是在中间从左到右写着《纺织大工厂计划》。

    这是沈峰深思熟虑了几个月后决定开始计划中的一部分。固然,改变宋朝人的思想和价值观是重中之重。但是,凡是都得有个实事求是的态度。你没有实际的例子作为参考,人家就算是认同你的思想和价值观,那也是空中楼阁,随时都会信念崩塌。所以,沈峰决定要两手抓。不仅要影响一些大宋人的观念,还要实实在在的证明这个观念的必要性和能动性带来的丰富成果。

    之所以从纺织业入手,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前世西方工业革命开端的标志,而是因为中国在纺织业上从古到今一直是独霸全球(不包括明末到新中国初期)的存在。无论是生产技术、产量、市场需求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这让沈峰在革新技术和变革市场结构上不至于不知从哪开始。

    沈峰在计划书上首先介绍了两个机器。一个是走锭精纺机,另一个是水力织布机。一个纺纱,一个织布。

    机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刚需,也是代表了一个文明发展的高度。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这也奠定了中华文明在其发展高度上的长时间的一枝独秀。从某种角度上讲,机械的不断进步促成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工业和生产力的提高。因此,从沈峰前世的近代特别是到从十八世纪初到十九世纪,因为政治、社会、经济等原因,中国的机械发展停滞不前。而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正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时期,西方的机械科学技术来到了大发展时期,而最后我们看到的就是东西方国力的此消彼长。

    所以沈峰要从纺织机械开始一步步扩大科学技术在大宋的影响力,让机械的发展和科学的思想不容易轻易地停滞不前。

    沈峰选择的这两个机器已经是前世蒸汽时代前最精密和复杂的纺织机器了。没办法,大宋如今纺织机器在工业革命前已经算是很发达的机械技术了。谁叫我们对于织布的研究都可以追溯到山顶洞人时期呢。哈哈哈。就是这么牛叉。

    如今的大宋已经有了水力大纺车。古代纺车的锭子数目通常为2至3枚,最多为5枚。宋元之际,跟着社会形态经济的发展,在各种传世纺车机具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有几十个锭子的大纺车。大纺车与原本的纺车差别,其独特之处是: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及哄骗水力驱动。这些独特之处使大纺车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最新大概的形状,适应大范围的专业化生产。以纺麻为例,通用纺车每一天最多纺纱3斤,而大纺车一日夜可纺一百多斤。纺绩时,需使用足够的麻才气满足其生产能力。

    水力大纺车是中国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如单就以水力作原动力的纺纱机具而论,中国比西方早了四个个多世纪。

    还有一个更为常见的古代纺织机器就是脚踏纺织机了。踏板织机是带有脚踏提综启齿装配纺织机的通称。根据史书所载,战国时期诸侯间馈赠的布帛数量比年龄时高达百倍的现象,及最近几年来各地出土的刻有踏板织机的汉画象石等实物史料,猜测踏板织机的出现可追溯到战国时代。到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泛博地区已普遍使用。织机采用脚踏板提综启齿是织机发展史上一项重大发明,它将织工的双手从提综动作解脱出来,以专门从事投梭和打纬,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以生产平纹织品为例,比之原始织机提高了二十至六十倍。

    而对于中国织造技术的最高成就,那自然是提花机了。谁人织出云中锦,薄如蝉翼贵如金。赫赫有名的云锦的部分步骤就是要通过提花机来完成。在沈峰的前世,只有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

    “这两个机械真有这么大效率?”沈括仔细看着计划书内关于纺织机和织布机的介绍,这对于本身就对杂学十分感兴趣的沈括来说看起来并不困难。

    “嗯,按照理论来说,上面写的数据应该都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只不过这两个机器都很复杂,需要爹爹和您相熟的一些大匠的支持。具体的数据还要等机械都做出来才能知道。”

    沈括点了点头继续研究着这几十张机械的构图,他感觉很久没有看到如此精妙的机械了。而在一旁的张河涛相比于沈括对机械的痴迷,他更专注于计划书内对工厂的经营规划。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