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但问前程 >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

    其中一个穿着明显有点偏小的黑色西装的大约三十多岁的女员工依旧笑眯眯地问着张姐:“哦,您找我们杨姐有什么事?”说罢,她不动声色再次打量了一番面前这个客人。

    张姐衣着得体,戴着的墨镜,一看品牌,价值不菲;胸前的那个小包更是巴宝莉的限量款。连遮阳伞都很精致漂亮,她知道价格,那把遮阳伞就是小两千块钱。

    手里还拎着名贵烟酒,气质不凡。

    她找杨姐会有什么事呢?一般她都是见到杨姐拎着烟酒给客户送礼。

    没见过有人主动给杨姐送礼的。

    “我是你们杨姐的一个老朋友。多年没见了。期间断了联系。我想找她叙叙旧。”张姐坐直了身体,喝了一口温开水,不疾不徐地说道。

    其他两个员工回自己工位了。

    剩下的那个员工更好奇了,但是没有表露出来:“你们断联系了?难怪你不知道我们杨姐去上海学习去了。她现在没在店里。得过几天才回来。”

    “学习去了?”张姐好意外。怎么开个中介店也需要出门学习的吗?他们干的活这么高大上吗?还要专门进修学习?她一直以为就是大学教授、医生、工程师需要外出进修学习,没想到路边一个小小中介店也需要出门进修学习。

    “是啊。我们每年都要外出进修学习,与时俱进,随时补充新知识。有时候杨总领着我们去,有时候我们自己去。这次是去上海进修学习一个礼拜,杨总带了三个员工去。”

    张姐‘哦’了一声。时代真是变了。

    现在怎么所有人都在进修学习。

    她记得林大厨有时候也请假一两天去参加什么培训、学习。

    “那你们杨总什么时候回来呢?”

    “应该是过两三天吧。有时候培训会提前结束。我们也不知道。”

    “那你能帮我问问吗?”张姐想知道杨树琴到底什么时候会回来。

    那个员工为难地摇摇头:“我们杨总培训的时候不接电话的,微信也不一定会及时回。我可以发条微信。”

    “谢谢你了。那你帮我发条微信问问吧。”

    “好的。这是我们店的资料,您要是有什么服务,随时联系我们,您可以看看。有什么事您随时叫我。”客气说完后,这个员工一扭一扭回到了自己工位上。

    张姐看了下店内环境。中间那个屋子里大概有12个工位,里面还有好几间办公室,有财务室。

    杨树琴生意规模真不小。

    所有员工嘴里都恭恭敬敬喊着‘杨总’‘杨总’的。真是好威风。

    她真的不简单,有手段。

    那这样的话,经过几十年的历练,她是不是更加不好对付了。

    张姐微微叹了口气。

    既来之,则安之。

    她想好好看看手里的宣传册,但是力不从心。

    一来,她眼睛不好,没带放大镜出来;二来,她好多字都不认识。

    所以,刚才这个员工说杨树琴还带着员工出门进修学习,这是真的吗?她比自己还要大几岁。她这么大了认识那么多字吗?她真的还能带着一群人进修学习吗?

    她介绍余巧进白家时候的样子还历历在目。

    当年宋芳仪嫌弃本市医疗条件不好,非要到省会城市汉北妇幼生孩子。生完后直接在汉北最好的月子中心坐月子。可是坐月子她也挑三拣四,很难伺候。

    一会儿嫌弃白老太太没有一直守着她,白明月这个做姑姑的也一直不露面;一会儿嫌弃白克贤太忙,不够关心她;嫌弃张姐笨手笨脚;对月子中心的金牌月嫂不断训斥,一天换好几个人。最后整个月子中心没有月嫂愿意伺候她。

    眼看要出月子了,月子中心没有一个月嫂愿意跟她回家伺候。张姐没有办法,只得自己出门给她找月嫂。

    还好月子中心的人第一时间给了她杨树琴的联系电话,说她手里会有合适的人选。

    谨慎起见,她随即去了杨树琴所在的中介中心考察了番。

    其实根本算不上什么中介中心。她就在自己三楼脏乱差的家里放了一张桌子,上面用劣质的黄的绿的红的纸张打印了一堆广告。然后在自己三楼窗户那里挂了一个横幅,横幅上写着“杨姐中介”。

    当时杨树琴三十多岁出头,右手夹着一根烟,一口发黄的龅牙不停地向张姐介绍。她穿着一身假得很夸张、有一个很大的“√”的耐克运动服,染成黄色的头发很蓬松。一看就不是经常护理头发,发质很差,发尾全都干枯打结了。脚底是一双假的耐克人字拖。

    张姐扫了屋子一眼。这间五六十平的房子居然隔成了好几个单间。客厅里至少就有4个小单间。

    所有的单间用蚊帐还有布帘隔开。

    里面好像住着几个人。

    厨房里有个穿白色长袖配着短裤的瘦弱背影正在做饭。

    屋内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夹杂着人的汗臭味和烟味。

    这不是一个正规体面的中介中心。

    张姐转身就想离开。

    要是招到不三不四的人去白家就惨了。因小失大。

    谁知杨树琴也不挽留她,只是自信地告诉她,她要找的人,只有她能找到。别的地方都找不到。

    张姐很怀疑这个结论,但是她还是问了句,为什么。

    杨树琴吸了一口烟,告诉张姐,她家里那个产妇大闹月子中心的事在本地的月嫂中介圈中都传开了。从没见过这么脾气大、难伺候的人。

    现在汉北月嫂圈里,没有人敢接这个活。给再多钱也不敢。她要是不信,可以自己多找几家中介试试看。

    张姐将信将疑。宋芳仪的脾气确实很大,现在刚生完孩子,激素水平还不正常,简直像个疯狗一样,逮谁咬谁。

    即使找到正规中介中心的月嫂,人家后面有公司撑腰,不愁没有客户,随时辞职走人。就像宋芳仪呆的那个月子中心一样,不停地换,最后人都换没了。

    她思索再三,告诉杨树琴她的要求:能伺候月子,脾气好,身体好,工作地点不在汉北,要跟着白家一起离开汉北。不过给钱多,以后干得好可以在白家一直干下去。白家正好缺人。

    当时杨树琴一口答应,说手里正好有这样的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