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春晖纪事 > 第二十九章 又怀上了

第二十九章 又怀上了

    好不容易王爷进了城门,一路净街清道而来。王妃这才叫人去唤了孩子们来,开了宫门,由太后领着站在宫门外迎候。

    说起来,王爷有三年没有回京了,远远望见前面的妇孺,急驰而来。到了近前,将马往边上一带,自己滚鞍下马,便拜在母亲面前:“娘亲,你出来作甚么!”太后喜不自胜,抱着儿子眼泪鼻涕,四面转着头告诉众人:“这是我儿子,我亲生的,是老二。”

    王爷见了母亲,眼里便再也没有了旁人,磕完头起来后,拉着母亲的手上下打量,问长问短。太后露出一点羞态,问儿子:“这身衣服怎么样?”又急着说:“今晚你就睡在娘亲宫里,我们娘儿仨好久没在一个屋里了。”

    一路紧紧攥着儿子的手不放,话说个不停,太后心满意足地转回了后宫,直接把王爷拉到了自己宫里。皇后迎了个寂寞,母子情深,她一个当嫂子的,又不好说什么,只得郁闷地转回菜圃。说起来,她嫁进来的时候,小叔子才是个十岁的孩子,太后不怎么知事,她长嫂当母,也是尽了不少养育之责的,这会子连个招呼都没有打上,不免有些讪讪的。

    王妃却无所谓,这个男人于她而言完全是个陌生人。当年她怀上翊儿没有多久,北境告急,雪国攻破了长城,宫里升起了红色集合球,她忍着孕吐调集粮草,分析线报,他当即回马领兵,之后连通信都很少。似乎他每一次出现,都是为了让她怀上孩子,然后就消失不见,直到下一次。

    嫁进宫之前,老父亲再三叮嘱,国事为重,私情尽可抛却。她是嫁给了玉国,是去当家主政的,不要囿于那些婆婆妈妈。自从她从另一个世界过来之后,更是如此,她嫁给了玉国,而他,也娶了玉国。

    晚膳设在御膳房的小厅里,按宫宴的规格操办,中规中矩。中间出了点子意外,皇上把万大菊带来了,让她坐在自己身边,把皇后的位子给占了。

    皇后一向应付不了这种明刀明枪的场面,脸色煞白不知所措。皇上得意洋洋,太后浑然不觉,王妃思忖着怎么替皇后出头。王爷忽然问:“大哥,这是谁?”

    皇上意气风发:“这是你嫂子。”

    王妃忍不住要说话,王爷却握住她的手捏了捏:“大哥你是皇帝,君无戏言。”

    皇上:“谁说笑了?这就是朕的皇后。”

    太后茫然四顾,皇后?

    王爷看了皇后一眼,却对王妃说:“你是怎么理家的?父皇聘你的时候,告诉我说,你八岁管持家事,十二岁管理学院,二十岁能管理国家。结果你把宫里管成这样?”

    王妃赶紧谢罪:“臣妾无能,没能管住皇上大哥。”

    王爷一拍案面:“你这话什么意思,让你管就是你的责任,什么皇上、大哥,先讲体统再讲辈分,不要推脱。”又转头对皇上说:“大哥,我这婆娘也太无能了,怎么乱成这副模样,你也该提点提点她。”

    皇上深以为然:“没错,方成泉她越来越没规矩,不守妇道!休了都可以。”

    王爷:“……”

    王妃摇头,皇上退化的速度不是一般的快,早就完全不能对话了,这样的话他如何听得懂,王爷估计不足,这是草率了。

    皇后终于反应过来,一甩袖子走了,临走还不忘客客气气说一声“二弟慢吃,有空再叙”。太后见此,终于有点回过味儿来:“这不是团圆饭嘛,怎么就走了。”说着便去拉皇后坐在自己身边:“今儿菜真不错呢。”

    王妃淡淡站起身来,问:“今儿王爷也在这儿。我就问一句,这宫里是不是我管事?”

    太后害怕了:“谁说不是呢。你管得好好的。”皇后含泪直点头。王爷挺直腰板:“父皇有遗命,宫事政事皆以你为主。此无须再说。”

    皇上却一脸不屑:“一个婆娘,你也配?我才是真命天子,你凭什么?”

    王妃又问王爷:“如果宫事政事皆以我为主,那,你是不是也归我管?”

    王爷一愣,想了想:“那是自然。我在前线镇守,真正居大局调度之人,却是你。我亦受命于你。过去七年……你,做得很好。”

    王妃一整衣裙,坐下:“那便好。今儿便敞开了说,皇上,你要废后,没有我点头,绝无可能!就算是家宴,没有我的允可,你也不能随便带人来,更不能占了皇后的位子。她不明不白呆在你的极乐宫,我没意见,反正你养,但要有名有分,就得过我这一关。来人,把万大菊叉出去。”

    众人等不得这一句,白菜一步上前扯住万大菊就要往外拖。那万大菊却是真有几手,墩在位子上就是不动,眼看两人你一掌我一拳动起手来。

    王妃震怒:“还有敢在太后面前动手的!不知死活的东西,扔出去!”

    太后:“不关我的事啊……”

    不待王妃说,几个人已经上前将万大菊制住,架起来便往外拖。

    皇上急了,猛地站起来大吼一声:“谁敢!她怀有龙胎!动了胎气,谁敢负责?”

    太后欢喜:“啊?又有了啊。”正想交待几句安胎的话,忽见众人个个脸色铁青,满场一个说话的都没有,便有些心慌,劝道:“皇后,皇上无出,现在有人怀上了,这是好事啊,以后你也有个祭祀的,不至于当那孤魂野鬼。”说着面露凄凉,每年祭太庙,祭的都是几位先帝和先后,以后自己的牌位还不知在哪里呢。

    皇后面露惨笑,对婆婆道:“太后不必担心,你是有封号的太后,日后自然入太庙永享祭祀。至于我,发配一个姑子庵也就是了。”说着往外便走。

    王妃将她一把拉住:“不要胡扯,你是父皇费尽心思才娶回来的。”开什么玩笑,这是五年寿数换回来的呢,说走就走了,岂不是亏大了。

    王爷本来不管这些内事,此时也忍不住说:“怀上了挺好,生就是了,哪那么多事。当时娘亲生完我们不也照样还是个莳花宫女。”

    皇上大怒:“老二,我把你叫回来,就是叫你给我撑腰的。你说的什么话,娘受了这么多年的委屈,是该当的么,当时就应该立她为后!我爱叫谁当皇后就叫谁当,我是一国皇帝,连这些许小事都做不了主,那还活个什么劲。”

    又嚷:“就该我儿子当皇帝,凭什么把皇位传给玉扬这小子。我不乐意!玉良你要篡位就直说,派个女人来算是什么意思。”

    王爷浓眉一拧,看向王妃:“我大哥他怎么了?这颠三倒四的,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皇后泫然:“从认识万大菊开始就这样了,越闹腾越凶。”

    正乱着,万大菊忽然挣脱了,举拳便往自己肚子上砸去,嘴里说着:“你这个不长眼的小畜生,怎么就投胎到这里,我打死你,也省得我因你受这番折辱!”

    哪知本来扭着她的几个人,一见她要砸肚子,立马齐齐松了手,立在一边眼巴巴地等她砸。万大菊一时下不了台,又不肯真的下手,只得趁机滚在地上撒痴撒泼,皇上扑过去心疼得不得了,两个人抱头痛哭。

    王妃喝一声,让几个目瞪口呆的孩子赶紧先走,好歹也是皇家子弟,看这些算是什么。看孩子们走了,王妃将案几一掀:“不吃了!”拉了皇后就走:“让他们一家子吃去。”

    人都走了,太后倒松了口气:“不要她们,我们娘仨自己吃。还是这样好,娘好久没有和你们一起吃饭了,现在好。”竟像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心一意只想着儿子不离身边。

    御膳房无精打采端上菜来,大铲子在后面叹气,王妃也太仁慈了,就那贱人,拉过来两巴掌劈死就是,竟由着她闹死闹活作死。王爷不也说了全由王妃作主么,这贤惠的模样一旦有了,再放下就难了。有一个皇后还不够么,王妃你凑什么贤良的热闹呢?

    为了不拂母意,王爷勉强吃了几口,看那三人居然吃得津津有味,毫无芥蒂。尤其万大菊,胃口好得很,一个人喝了三盅佛跳墙。皇上时刻看着万大菊,一会儿喂汤,一会儿夹肉,口口声声别让我儿子饿着。连太后也说,刚怀上要多吃点儿,这个时候最馋嘴。

    王爷默默看着,并不作声。

    大哥比自己大十岁,从小母子三人一起睡在母亲的小小厢房里,母亲与自己睡在炕上,炕不够大,大哥只得缩在一张短榻上,腿都伸不直。父皇从来没有来过,有记忆开始,便是大哥带着自己玩。

    照理说,大哥是太子,该好好培养。但是父皇很奇怪,他从来不理会大哥,只由着他在后宫闲玩。大哥不用上学,也不用练武,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时候,大哥也会觉得无聊,也会和他一起练武,但大哥总是学不会,师傅们也不愿意教。

    父皇对自己督率甚严,每日不是练武就是练兵,要不就是沙盘推演,兵法讲习,还要学边境地理,夷狄们互相通婚那些复杂的谱系。每日一睁眼,便要去前头,由父皇带着。但父皇从不见大哥,连大哥长什么样都忘了。

    有一次,大哥偷看宫女洗澡,被偶尔在后宫的父皇看到了。父皇认不出大儿子,以为是哪个猥琐的小监,一个手刀,险些将大哥劈死。要不是身边人叫破,说不定真被打死了。大哥在床上躺了三个月,父皇一回也没有来看过。

    但他却一次也没有起过废掉大哥的念头。不知怎么的,他总觉得大哥很可怜。他总记得大哥把炕让给他,自己缩着睡的样子,也总是记着大哥将肉夹给自己时的眼神。父皇每天带着他,大哥从来没有说过什么。大哥自己文武都不行,有了事总是找自己,自己就是大哥最大的依靠。

    父皇临终前说:“你大哥不中用,你不要嫌弃,给他个皇帝的名头,养着他一辈子就好,他不会碍事的。”生怕他气不平,想来平日里疏远大哥,也是担心他心里不忿。其实他打心眼里觉得大哥是大哥,就该继承皇位。至于大哥不会当皇帝,没事,父皇不是为他娶了远景书院的大小姐吗。他是真心希望自己的大哥,能够在宫里平安地胡闹一辈子,毕竟这是亲大哥,打小儿一起长大,曾护着他,也曾指望过他,这是亲兄弟间的信任。他大哥,真没碍过事。

    可是接到大哥前段时间的来信,他却有点疑惑。大哥这是被谁灌了药吗?鬼迷心窍地一门心思要生个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还要废后。他的大哥,什么时候这么野心勃勃了。

    母亲是再慈爱不过了,但是为人有些糊涂,常做些不知让人说什么好的事。大嫂进门后,自己欢喜了很久,家里终于像个家了。大嫂既像姐姐又像母亲,还有点像老师。是她亲自教导自己礼仪,为母亲改善了生活,管束越来越荒唐的大哥。她亲手为自己缝制衣裳,写了一整本的描红本给自己练字。第一次上战场,大嫂去太庙跪了一天一夜祈求平安。新婚后第一次回边关,自己的王妃什么都没说,大嫂却掉了好几天眼泪,心疼他爬冰卧雪。每次他回来,大嫂总是按品大妆,隆重迎接,那是打心眼里出来的欢喜,他看得出来。

    大哥大婚之后,就住到了东宫。虽然不再住在一起,但是大哥那些事还是时有所闻,大嫂这些年受的委屈,他心知肚明。无论如何,他无法想象,也不能接受自己的大嫂换成了万大菊。他更不能明白,何以一个女子生下儿子,就非要立她为正妻。这岂非说明这女子有非份之想,不是良善之辈么。但是大哥年近四十仍然无后,万大菊却神奇地一再怀上大哥的孩子,这是否也是天意?

    王爷不喜欢想这些事,他想不明白。太后就从来不思虑,他觉得挺好。

    这些事,就留给王妃去想吧。看她今天这样子,要不是自己在,要给自己留点面子,恐怕已经当场发作完了。罢了,只要给大哥留个后,随她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