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春晖纪事 > 第二十八章 王爷归省

第二十八章 王爷归省

    天光将亮未亮,王妃母子并头睡得正好。大皇子忽然睁开了眼睛,警觉地听了一会儿,悄悄伸出一根手指,戳了戳母亲的脸。

    王妃在睡梦中略一甩头,不肯理来。其实王妃睡眠颇浅,微风拂过也能让她惊醒。但一天中,这是王妃入睡最沉的时辰。

    大皇子无奈,只能悄悄儿掀开被子下床。儿子一起身,王妃立即醒了。大皇子作一个悄声的动作,又指一指床边机关,摸出床边暗格里的匕首,无声地挪到了窗边,凝神侧耳听着外面的动静。

    王妃也轻轻坐起身来,一手放在机关上,等儿子指令。

    听了好一会儿,大皇子很是疑惑。昨夜外屋轮值的是平菇,廊下轮值的是大锅子,另有十个侍卫,分守院落各处。这十二人各守岗位,呼吸平稳,尤其平菇和大锅子的运气方式,是自己熟识的,绝不会认错。这明明儿就是无事,但院落外那些故意放轻的杂乱步伐算是怎么回事?

    听着那步子绕着院墙碎碎移动,守夜的十二人却毫无动静,大皇子实在忍不住了,撞开窗子便翻了出去。

    窗子一动,院中立马有了动静。平菇冲进卧室,护住王妃。大锅子立马向窗下游去,十个侍卫丝毫不乱,当即结成阵势,守住要冲位置。

    大皇子也不管他们,顾自直扑脚步声所在,大锅子急急跟上,百忙之中手一挥,三个侍卫立刻飞身赶到。

    待大皇子落地,大锅子已经带着三个侍卫将小主子团团围住,屋顶上、院落里、窗户下、入门口,各人武器在手,互相呼应。

    院墙外那人被这阵仗吓得尖叫一声,左脚绊右脚,一跤摔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

    天边微微有了点曦色,大皇子满眼疑惑,打量着地上的人:“奶奶?”又问大锅子:“怎么回事?这人扮成我奶奶模样,意欲何为?”

    大锅子甚是尴尬:“确是太后。其实奴婢们早就看见了……”

    大皇子不信:“我奶奶怎么穿成这样,还偷偷摸摸儿的,天还黑着,绕着我们院墙踮着脚尖走,这是要干嘛。肯定是个易容的贼,你们把她脸洗了再看。”

    太后不得不出声了:“扬宝,是我。”

    大皇子听声音确是太后,更奇怪了:“现在的贼连声音都学得一模一样了吗?你若是我奶奶,你跑我们墙根儿底下干什么?是有人在这儿掉了铜钱?”

    说话间王妃披着件外套出来了,见到太后这副模样,赶紧上前扶起,将她搀进屋内,让人打了热水来帮她梳洗。太后今日梳着个高高的发髻,脸上抹了粉涂了口脂,还穿着那套新做的黑缎礼服,踩着双高底鞋。现在已经一塌糊涂,没法儿看了。

    香菇赶紧跑去太后宫里,叫了日常侍候的人来,服侍她重新打扮。一会儿王嬷嬷慌慌张张来了,进门就喊冤:“我的太后,您这是跑哪儿去了,奴婢们找了您半日了。”

    见儿媳妇和大孙子好奇地看着自己,太后很是下不了台。她昨天半夜起身,又不好意思叫人点灯,花了好几个小时,自己偷偷打扮好了,这就往三无堂来。谁知天还黑着,院门紧闭,她不敢叫门,只得在墙外蹑手蹑脚走动,要想个什么法子让王妃早点起身。谁知法子没想出来,孙子却带人杀到了,险些把她吓死。

    王妃向慈菇使了个眼色,慈菇会意,自去整顿太后宫中了。一个大活人,半点武功不会,半夜三更自己穿着打扮,还偷溜出门,竟没个人知晓。这些奴才,眼里到底还有主子没有。

    好不容易把太后重新装扮好,天也大亮了。大皇子早被夜言接走练功去了,王妃困得不行,可也不好再去睡回笼睡,只得强打精神陪着。王妃隐隐猜到太后这是要干嘛,但一早精神不济,偏不想问,太后张了几次嘴,却不敢说。

    正面面相觑,忽然大锅子来报,说皇后来了。

    这大清早儿的,可不是一般的热闹。王妃抬眼一瞧,皇后按品大妆,梳着凤凰于飞的高头,插着九头凤钗,耳坠子指甲套一样不少,穿着件皇后礼服,这衣服好几年不穿了,上面褶子分明。四种菜有托着衣尾的,有打着仪仗的,有捧着雀羽的,还有个专管扶着皇后,她也穿了高底鞋,好久不穿,走得不太稳当。

    太后一见皇后这副架势,老眼一亮,眼巴巴地望着大儿媳妇。

    皇后不负所望,一进门便着急:“你怎么还蓬头散发的,赶紧的呀,这天都大亮了,连我这都算是晚了。你看太后都好了,就差你了。”说着赶紧向太后补了个礼,几年不穿高底鞋,技艺生疏了,要不是菠菜扶着,她能一头栽到太后怀里。

    王妃朝她身上的常礼服指了指,皇后低头一瞧,折痕挺鲜明,不禁有点难堪,瞪了白菜一眼。平菇赶紧上来:“想是摸黑没注意,奴婢现在替您熨熨吧。”皇后最是守礼的人,出了这岔子,又自责又惭愧,赶紧全身上下打量自己。王妃安慰她:“已经很好了,你十七八件礼服,竟能不穿错,这就很不了不起了。我至今都没能搞明白呢。”

    太后忍不住埋怨:“你告诉我们也太晚了,昨晚灭灯前才说,我都来不及准备。这不,都是摸黑儿整的,上哪儿熨衣服去,我找这鞋都找了二个小时,梳头发又梳了三个钟头,昨晚就没睡!”

    皇后赶紧替弟妹辩护:“不怪泉儿,她肯定也是刚收到确信就忙着告诉我们了。现在赶紧的,来得及。”

    王妃哭笑不得,其实她早接到王爷要回来的讯息了。知道太后遇事慌张,皇后讲究礼仪,所以才掐着点告诉,哪知道这俩人竟能连夜把自己倒饬成这样。要知道就今天早上再说,让她们叨叨去吧,也比这一大早睡不上觉要好。

    本来王爷一路的时辰肯定都是掐算好了的,在城外吃过午饭再进城,下午二三点钟进宫,见过家人,梳洗休息一下,不耽误晚上的家宴,晚上还能早早歇息。

    知道了回来的日子,王妃五天前已经派人出城去迎了。这会子,王爷还在驿站里没动身呢。一路都会有线报,差不多了自己再去宫门口迎接不迟。至于太后和皇后,等在内宫就行了。这些都是下午的事,早着呐。这太后不懂正常,皇后也跟着起什么哄啊。

    皇后见王妃懒懒的,实在着急:“眼看这就过了中午了,你也该梳洗打扮,早早去宫门口候着了。皇弟都三年没回京了,咱们可不能失了礼仪,否则他瞧在眼里,以为他在前方浴血拼命,咱们在后方不守本分,这可不行。”

    太后见大儿媳拿出皇后的款来,顿觉有人撑腰,气也壮了:“正是,我也要去宫门口等我儿,我现在就要去。”

    王妃心一横,好嘛,去,都去。离王爷进宫,还有七八个小时,今天拼了,就当望夫石,在宫门口摆桌子现场办公,让全天下瞧瞧,良王妃何等贤惠。

    想定了便将香菇和大筷子叫来,吩咐他们带人前去布置,俩人苦着脸去了。

    这边皇后便指挥平菇:“把你主子那套重礼服取来,配套首饰和仪仗一并,别搞混了。”平菇低着头慢慢往屋外挪。王妃赶紧把她叫住,对皇后说:“如果按国礼呢,皇后再没有穿错的。您是皇后,他是王爷,您着常礼服,没错。他是王爷,我是王妃,我着重礼服,也没错。可如果按家礼,您是嫂子,他是小叔子,您着便服即可。他是丈夫,我是妻子,我不穿都行。”皇后吓了一跳:“别胡说!”

    皇后和王妃,一个出身寿子书院,一个出身远景书院,都是书院长的亲女。一个传授儒教义理,讲究的是温柔敦厚,要的是知礼守矩;一个精研帝王之学,精通的是经济律法,懂的是纵横规划。若论写诗种菜,皇后远胜王妃;若讲辩论说理,十个皇后也干不过一个王妃。

    王妃正色道:“人伦大道,怎是胡说。还有宫礼,先帝有明令,宫中妃嫔不许着重服,以简素为要。我虽是王妃,好歹也是个妃位,在宫中不应着礼服。两礼对一礼,我穿得略郑重些也就是了,不必用礼服,更何须重礼服。”

    先帝最头疼之事,便是见到树桩子们打扮成花枝招展、浓妆艳抹的模样,为自己眼前清净,亲手在宫礼里加了这一条。这条本无人注意,此刻被王妃信手拈来,竟天衣无缝。

    皇后还待再劝:“讲理我说不过你,不过那么多人看着,御史一会儿又……”说到这里忽见王妃眼光闪动,向太后一瞟。

    太后浑然不觉,压根儿没有听懂两个儿媳妇在说些什么。皇后细看太后,头顶撮得高高的,也不知是什么发式。恐怕太后从未搞明白各种发髻,更不知道每个发髻对应的场合,只知将头发梳高便是隆重。身上胡乱佩着些首饰,没一样合规的。穿着身玉夏制衣新出的夕阳红走秀款,好看是挺好看,但不管是国礼宫礼还是家礼,都没这样式。脚下蹬着双七扭八歪的高底鞋,更是十三不搭。

    皇后扭手,十分无奈。太后一辈子没有穿过礼服,无论哪种。若是真让她穿上,恐怕半刻间便要晕厥,礼仪这种事,原也是需要从小习练的。太后所有的礼服,以及她的册封大典,全按她自己的意思,换成银钱进了她的小库房,这是太后这辈子发的最大一笔财,欢喜了好多年。她从没觉得没举办隆重的册封典礼,未能穿上全套太后礼服有什么可遗憾的,至今还认为自己决策英明,因此发了一笔大财。还是皇后实在过意不去,和王妃商量着,请全宫和诰命们吃了红糖馒头,算是过了礼。太后还老大不乐意,觉得多花费了,实在不行,每人一只馒头也就够了,作甚么还一人两只。

    既然如此,皇后也就不坚持了。否则自己和王妃按品大妆,太后却不伦不类,成何体统,看着就不孝,不如由着王妃去,也算是陪陪太后。

    王妃简简单单梳个公主头,挑一身粉红纱裙穿了,上身罩件彩织直襟窄肩的外套,襟口别一只宝石甲虫,微微露出鞋尖,上面绣一朵四叶草。最后拿一顶米黄色的宽檐草帽戴在头上,面纱垂下来,上面闪闪烁烁的,都是碎宝石缀的小萤火虫。其实白色的更好看,但这个世界戴白帽子的都是孝帽子,戴不得……

    开什么玩笑,难得去宫门口办公,不趁机带货怎么行。自己这一身,太后这一身,大皇子这一身,晚一点儿把大公主和二皇子也都叫上,一家子齐齐整整时装秀。

    看王妃轻轻松松出来,皇后有点羡慕:“要不我也回去换一身?”想想又忍住了,这满宫里不知规矩为何物,自己必须得坚持住。

    王妃招呼自己的几只菇:“都去换一身好看的。注意颜色搭配,粉蓝娇黄浅绿淡紫。”这几个也不能浪费,也得利用起来。

    三副仪仗都抬到三无堂门口了,王妃向太后一伸手:“请吧,咱们去宫门口等您儿子。”太后却期期艾艾,半天才说:“早饭还没吃呢。”

    好吧,王妃终于知道为何要半夜起床了,这女人不管老少,磨蹭起来确实能从大早上拖到半下午,难怪皇后着急。

    等一行人到了宫门口,已然日上三竿,果然快吃午饭了。

    宫人们怪能干的,在外宫门进来的空地上,桌子阳伞茶水点心全都准备好了,大盖子捧着一堆奏折站着。王妃坐下来便开始工作,身后四只菇站着侍候。太后和皇后无事可干,坐着干瞪眼。

    王妃这边的衣服太惹眼了,人人瞩目,宫门外有人专门来来回回走来走去地看。不久奔走相告,来的人越来越多,虽然没人敢走进宫来,但隔着警戒带距离较远不能十分看清,不免越挤越近,侍卫不堪其扰,又不好十分驱逐,烦恼得不行。

    太后原本还准备走出宫去迎,看到这架势便退缩了:“要不我还是回自己宫里等着?”王妃不允:“您儿子肯定想第一眼就看到您,就在这儿吧,有茶有水,挺好的。”

    皇后也后悔了:“其实我按礼就该呆在后宫里。”王妃怼她:“活该我就得杵在宫门口让人当活猴子瞧?”皇后语塞了好半晌:“按礼,王妃不得出迎吗……”皇后日常从不到外宫来,她是真没想到这情形。

    生存不易,王妃叹气。那王府能和皇宫比嘛,在王府里所谓出迎,不过是让管家把巷道清了,自己立在轿厅迎一迎。而玉朝皇宫,外宫门前从不禁人靠近,宫外就是一个大广场,除非极特殊的日子,向不清场,热闹得很。自己带着几个姹紫嫣红坐在门口,可不就是个秀场,看吧,本宫不在乎。

    玉京占地不算广,也算是寸土寸金。皇宫又分内外三层,占了好大一块地皮。在王妃看来,京都人民其实生活得挺苦,都没什么开阔地可以活动。一个城市怎么可以没有广场呢,那大妈怎么跳广场舞,小朋友怎么打陀螺,大伯伯怎么用大笔蘸了水在地上写字,杂耍把式在哪里卖艺,夜宵摊又摆在哪里。因此王妃早就将外宫门口那一大片本来用作隔绝的广场让了出去,给京都民众玩耍。至于窥探宫室,平时外宫门关着,不叩不开,即便偶然看到一眼,仍是一块大广场,连地砖都和外头一样,有什么看头。

    皇后并不知道这些,此时坐立不安,不知如何是好。王妃看捉弄得差不多了,这才命人把宫门关了,待王爷快到时,自有前遣队清道,到那时候再开不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