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寿王十三岁 > 第八章 何妨为苍生(三)

第八章 何妨为苍生(三)

    第二天天明,郑畋在床前木木地听着侍卫说袁敬柔和李昌言昨晚宴请张泰的情况,今天张泰更要带着黄巢的敕书来宣封诸将。

    时辰到了,袁敬柔和将佐们依次宣誓:“伪唐弃我等如弃敝履,吾等唯效忠大齐陛下!”

    袁敬柔更在一旁草写着呈现黄巢的书信,言臣于唐庭浮沉三十年之久,盖因朝堂奸人在侧,以至国事不靖,百姓苦于火海久矣。今陛下登大位以讨伐不逆,伪唐已失天命,窜于一隅,他日必不为陛下虑,接着署上郑畋的名字。

    张泰大喜,此等差事了结,回去皇帝肯定会嘉赏自己。

    这次袁敬柔又请来了宴舞,可能是昨天晚上泄了火,今天张泰也没有之前的丑态。

    伴着靡靡的丝竹之音,许多士卒却是低声哭泣,让这场宴会没有皆大欢喜,至少对张、袁二人尤为不喜。

    张泰问袁敬柔:“这些将士因何而哭呢?”

    袁敬柔说不上来,对着堂下的士卒呵斥道:“汝等哭何事,竟寒公使之心!”

    军士们没有听袁敬柔的话,仍是哭泣,在营中不断传递着悲伤苍凉的心绪。

    面对着袁敬柔的诘问,郑畋的幕客孙储出来替士兵们解围说到:“所悲者为郑相公风痹不能来罢了。”

    下面的小兵们跟着回答道:“郑节度素来待我们极为宽厚,没想到卧病不起,这是我等所哭的缘由。”

    张泰知道郑畋心仍然向着伪唐江山,实为迂腐书生,顽固不化之辈,未能看到当今天下巨变,社稷改姓难道不是必然预见的吗?张泰摇了摇头,毕竟在他的心里郑畋不再能约束他的部众,权力已经被架空了。

    等一切结束,张泰拿着袁敬柔写的谢书准备返回长安交给皇帝,随后就是等着大齐彻底掌控此地,自己的功绩便可以又添上一桩,一想到自己这等从龙之臣未来的大好前途,张泰不由的夹紧马肚,驰骋在官道上。

    渐渐凤翔府中的百姓也听说了几位将军将瞒着节度使大人向黄巢乞降,皆为此感到不耻,那亡国的悲伤也渐渐的军营蔓延的了整个府城,唐朝两百余年江山,百姓仍然对现在这个腐朽的帝国抱有感情。

    可是封建几千年的帝制,苦的全都是这些淳朴的百姓,无论当其为兴盛之时抑或衰微之时,这是儒家千百年来期盼却做不到的“仁”。

    城中压抑的情绪将这一天的时间拉得很长,直到郑畋都从弊病中康复了,迎面而来的是郑畋和大唐的好消息,还有百姓们仍然思念唐朝的统治,郑畋高兴的忘乎所以,激动的说:“我知道百姓仍未厌弃唐朝,评定黄巢的祸乱可以指日而待了!”

    “孙储替我拿纸来,我想要上书陛下。”

    郑畋飞舞笔墨,在白折上写道,凤翔节度使臣郑畋跪奏,为讨黄巢事,仰祈圣鉴事,窃云云:麾下将佐密约黄巢使者言乞降之事,然军卒与百姓恸哭,皆念大唐恩德,自古未有逆民心而得天下者,臣以民心可用,整修武备,招募士卒,敢为陛下说除贼之事,外事臣犹可平定,内事臣不可见,还望陛下扫除积弊,以大唐江山为念。

    郑畋让自己最信任得侍卫陈于定护送这本奏折,郑重地告诫他说道:“这奏折务必交到陛下的手中!你能做到吗?”

    陈于定深知任务的重要,承诺到:“我纵然赴死,也必然护其周全,完整的送到陛下手中!”

    郑畋拍了拍他的肩膀,在他的耳边低声说道:“整座府中我最信任你,交给你是我能放心的。”

    陈于定拜谢后立刻骑乘快马,飞速的往皇帝行在的方向疾驰而去。

    而后郑畋又咬破自己的手指,鲜血不断涌出,郑畋却顾不得疼痛,用手指不断摩擦着粗糙的麻纸,在上面写出一道道鲜红的字迹,凤翔陇右节度使、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京西诸道行营都统、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郑畋,移檄告诸镇、郡县、侯伯、牧守、将吏曰:

    夫屯亨有数,否泰相沿,如日月之蔽亏,似阴阳之愆伏。是以汉朝方盛,则莽、卓肆其奸凶;夏道未衰,而羿、浞骋其残酷。不无僭越,寻亦诛夷。即知妖孽之生,古今难免。代有忠贞之士,力为匡复之谋。我国家应五运以承乾,蹑三王之垂统,绵区饮化,匝宇归仁。十八帝之鸿猷,铭于神鼎;三百年之睿泽,播在人谣。加以政尚宽弘,刑无枉滥,翼翼勤行于王道,孜孜务恤于生灵。足可传宝祚于无穷,御瑶图于不朽……

    鲜血挥洒不止染得麻纸尽是红色,让血书显得可怖,不过可能这忠诚之血应当最让那些奸佞感到恐惧。

    亲信的手下拿着这份血书不断的敲着各个将领的门,李昌言知道现在的情况,立刻表示愿意为郑节度效命,袁敬柔也承认自己的错误,希望郑畋能给他改过的机会。

    郑畋又将这些将佐聚齐起来,告诉他们现在的民心心向大唐,还望诸位能够效忠皇帝陛下。郑畋让人摆上牛羊等牲畜,祭告天地,与所有将士立誓,一定为大唐克复两京,略定山河。

    郑畋又命令将领黄承晚率领士兵修缮凤翔的城墙以防备黄巢大军的侵扰,又令袁敬柔修缮城中的武器装备,自己亲自训练城中的士卒。又再城中发布昭告,劝百姓能够从军报国,倒也有很多的豪侠少年参与,这些志向封侯的新兵冲淡着对黄巢大军的害怕。

    郑畋训练士卒,常常以严格为约,但是对其中表现优异者又从来不缺奖赏,故而军队中下层的士兵都愿意效命于他。同时又派遣使者前往泾州,邠宁,希望他们能随着自己一起起兵。

    时间慢慢过去,郑畋也得到了邠宁,泾原等地的节度使得答复,那些滞留在关中的败军也被他收拢起来,这些约莫都有万余人,郑畋不由得心道:事至此成矣!

    陈于定在皇帝到达兴元前,上交了奏折,田令孜看完这本奏折,不由想到皇帝近日糟糕的心绪,这本奏折或许能有所宽慰,也不管这本奏折是对头郑畋呈现上来的,依然呈现给了皇帝,皇帝看完后果然抚掌大悦道:“这是朕出幸长安后所听闻的最好的消息了!”

    皇帝对田令孜说:“让陈于定到朕身前来吧,朕也想听听凤翔的情况。”

    田令孜马上叫手下的人宣陈于定于前,陈于定跪拜在地上,声音虽然有些疲惫,但也带着完成任务的激动:“草民陈于定见过陛下。”

    “壮士不必如此,起身吧,朕想知道你离开前是何等形势?”

    陈于定俯首回答道:“郑节度得到士卒和百姓的支持,企图投降的人不会成功。”

    皇帝叹气说道:“朕弃关中之民南幸,而关中之民却仍然念着朝廷的恩德,朕的过错何其大也。”

    田令孜没有让皇帝继续悲伤下去,连忙说道:“陛下英武声明,百姓自然归附。”

    陈于定对田令孜这等小人没有什么好感,用悄悄的哼声表达自己的蔑视。

    皇帝听后好了很多,对陈于定说道:“朕信赖郑卿,回时宣朕口谕:朕既已授卿便宜行事,不需事事向朕汇报以免延误时机,朕仍盼郑卿早日除贼。”

    “就以上这些,你会去替我告诉郑卿吧。”

    陈于定又带着皇帝的口谕加急赶回凤翔府。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