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寿王十三岁 > 第十三章 三幸兴元府

第十三章 三幸兴元府

    河北,定州。

    古语有云,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豪杰遍出的河朔三镇自安史之乱后就不再受到唐庭的约束,军队与权谋相互倾辙于此,数年来都未又平静之时。

    义武军统管易州,定州两座州城,归朝廷直接管辖,自宪宗皇帝以来一直作为中央对抗魏博,卢龙,成德三镇的桥头堡。

    但此时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心力十分憔悴,魏博隐隐传来异动,魏博的节度使韩简上任之后就常常不安分。与这种大镇相比,自己手里的军队可谓是捉襟见肘。

    定州的大雪下的凶猛,院中的树枝时有撑不住覆盖的积雪,发出断裂的声音。

    王处存闻了闻小香炉里飘出的沉香,糟糕的心神稍微有些有点缓解。

    “节度大人,长安的消息已经到了。”义武军掌书记邬照在门外说道。

    邬照是王处存的心腹,王处存还在长安金吾卫当值时,邬照就已经跟随他了,王处存就任义武军后上表皇帝让他做自己的掌书记,邬照这才又更过来了。

    “进来吧。”

    邬照抖落了身上的雪,推开内门,匆匆的进入屋子。屋子里火盆呼哧呼哧的烧着柴火,还算温暖,邬照脱掉了外头那件厚重的大袄。

    邬照的动作没有往常的那些礼数,王处存晓得可能不会是什么好消息。

    王处存不再坐着,站起身子问道:“如今长安是什么个情况。”

    “长安陷落了,齐克让和张承范没能守住潼关。陛下的车辇去往蜀中,现在黄巢在长安称帝了。”

    邬照言辞有些哽咽,他和王处存从小就在长安长大,父亲也在朝廷内为官,对朝廷的感情特别深厚。

    消息对王处存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王处存心中仅存的希望也被戳破了。

    王处存神色落寞,脸上的皱纹不再舒缓:“定州是朝廷的边陲,而不是天下的边陲。我以此地防范着河朔三镇,没想到如今的朝廷连都城都没了。”

    王处存望着邬照:“那还有陛下的消息吗?”

    邬照回答说:“陛下现在应当无碍,据说不久前陛下经过凤翔时与郑畋见了一面。”

    “郑节度是忠于朝廷的人,老夫从不怀疑。”王处存的眼眶里缓缓流出了两行清泪,“国事难靖,以至如此,不知何时是个头啊。”

    王处存用袖子拭去眼泪:“老夫要给郑畋写信,他要约定诸镇勤王,我也当尽一份力。”

    “邬照,你带两千兵去保护陛下吧,黄巢的追击肯定是不会停止的,陛下的护卫不足,你也过去帮帮忙。”

    邬照见到王处存这样很是不忍,俯身向王处存拜道:“属下定不负节度使所托。”

    王处存拍了拍邬照的肩膀,而后对邬照说:“今晚就出发吧,还有几个时辰,你快去准备一下,直接去兴元。老夫相信你能保护好陛下。”

    邬照明白事情的紧迫性,立刻动身,对王处存辞别道:“属下告辞。”

    邬照身上一抓大袄,披在身上,连家都不准备回了,径自朝军营里走去。

    王处存没有关上房门,静静地看着邬照走远。

    等到邬照消失不见,王处存再也忍不住,眼泪止不住的掉下。

    兴元府,唐初置作梁州,当年朱泚之乱,德宗皇帝避难梁州,百姓夹道欢迎,德宗于是对这个地方颇有好感,后将其升作兴元府,与京兆府同级。

    李杰和张濬刚进城,李杰就看到杨复恭拿着书信笑吟吟地走来。

    杨复恭举起手中的书信,好像是才拿到的,哈哈的笑着对李杰说:“杨师立近来果然与田令孜多有不合,答应和我们一起对抗田令孜。”

    李杰也觉得是好消息,随即问杨复恭他最关心的东西:“杨师立有上表陛下请幸遂州吗?”

    “当然,等会儿议事时我就上呈给陛下阅览。”

    张濬听着二人的谈论,也是渐渐对他们的势力大概有了个轮廓,一个新兴的朋党,不过两人对文官不同的态度,更别说还有个与他们没什么交流的武人,这个松散联盟存在的原因只是因为有个共同且强大的对手。

    安定下来后,李杰终于又见到了何氏,前头数日由于何氏都和诸王妃还有后宫中的女眷在一起,自己也不太好去找她,怕引来不必要的非议。

    李杰有些担心她的身体,拿捏着何氏的小手,很是关切:“近来折腾这么多,爱妃的身子还受不受得住。”

    何氏见到李杰也满是欣喜:“陪着殿下锻炼半月有余,况且还坐在马车中,殿下不用担心,臣妾还撑得住,就是其他妃子身子骨本就不好,好多都病了。”

    李杰笑着抱住了她:“还好听了本王的,只要你没事就好。”

    被李杰这么一抱,何氏本想挣脱,最后还是顺着李杰抱在了一起。

    朝廷征用了兴元府某个大富商的宅子,听说是皇帝陛下要来住,富商觉得脸上有光,赶忙让家里的人都腾了出去。

    皇帝召集众人就在这个院子里议事,除了内宦和李杰,萧遘和韦昭度等外朝官也在,但山南西道节度使牛勖病重暂时没有前来。

    杨复恭先拿出了杨师立的奏表,对皇帝说道:“东川节度使杨师立听闻陛下出幸,奏请陛下幸遂州。”

    皇帝现在对武将本来就不如何信任,担心他们趁着朝廷危难之时谋划自立,听杨复恭这么说皇帝还是放心了些许多,至少蜀中有臣子是向着自己的。

    皇帝接过杨复恭的奏表,看杨师立在奏表上写到:“臣伏闻陛下车辇出幸,西川与南诏战事连年,物力供给军士尚且难支,东川无此之患……”

    最后就是看到杨师立请自己前往遂州,皇帝不由得称赞道:“如果天下的武将尽是这般,何至于不能消弭祸患呢?”

    “杨节度自是忠心无二,牛勖和陈敬瑄两位节度也是效忠陛下的。”杨师立没有与自己商量,就擅自给皇帝奏表,而且经杨复恭的手上呈皇帝,二人多半有所勾连,田令孜心里想到。

    “朕也是相信二位节度的。”皇帝扬了扬杨师立的奏表,“朕觉得杨师立说的不无道理,你们议议吧。”

    杨复恭对着皇帝说:“奴婢以为可行,西川虽富庶,但与南诏的战事确实透支物力,往年上贡朝廷确实不多,而且东川与荆南相连,荆南贡赋途中所耗也不多。”

    跟着皇帝跑到杨师立的地盘上那怎么行,田令孜立刻反对:“西川二十余州,东川八州,两地相去甚远,黄巢兵锋犹然在侧,唯有西川之兵可以与之抗衡。”

    皇帝知道田令孜与陈敬瑄的兄弟关系,也没做什么表示。

    “若是陈节度也能上表,臣也以为往成都府为佳。”张濬说道。

    田令孜知道这张濬是在给皇帝心里扎根钉子,可慢人一步,自己还不好说什么,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田令孜的义子田匡佑还没听出里面的意思,也是跟着附和张濬:“陛下,咱也觉得张郎中说的有理。”

    田令孜真想给他两巴掌,让他好好闭嘴,别在那儿张着狗嘴胡言乱语。

    要不是看到这里人太多了,且又是如此严肃的场合,李杰真想笑出声来,但这样会给其他人一种寿王轻佻的感觉,念头一起就很快的被按了下去。

    皇帝听到陈敬瑄没有表示,也是有点不喜。

    领导就是这样,大家都不做,领导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你同事办了你没办,那你就遭了。

    皇帝说道:“那就依张卿的意见,此事稍后再议吧,反正兴元的储存还能支撑些时日。再说说其它事吧。”

    田令孜本来都没想到这来自杨复恭的突然一击,疲于应对,也觉得议下其它事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