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历真记 > 普学为民

普学为民

    这固然有打仗折损的原因,但是根本还是没有传播和普及,就算写在纸上画在绢帛也终归只是被束之高阁,成为一些人“闲谈雅玩”用来显示藏书猎奇而已。

    她要在军户这里开民智,首选自然是这些与军户生死生活切切相关的东西,往小了说,那也是教化有功吧。

    还在编书准备科目寻找老师的时候她就放出了风声说开办私学不收金银财帛,每人每日凑上钱粮供教习老师的吃喝就行,场地就是市前的棚屋,没有大门,甚至可以蹭听。

    这期间秦玄没有参与过任何私学的事情,只是赚些坐馆的费用补贴家用。魏青在军户的心中地位高,秦玄在百姓心中的名望也不低,周盈月怕私学没有学生,还找过秦玄让他做私学的老师,专门教医术。

    秦玄并不无可,只是原本他那些学生都是免费跟在他身边做小工,忽然听学要交粮了,都有些犹疑。

    边塞的军户贫苦,收成平平,不少人都靠渔猎补贴生计,还得分出精力操练打仗,这些人不少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周盈月翻来覆去倒腾了一夜,支了口锅,撒几把杂粮,熬成稀粥,又问周边几家农人买了几个菜头切碎,到早上秦玄来授课的时候,虽然除魏冉秦续外只来了两个人,一人一块干饼,周盈月还是开开心心地分了粥和饼,几个人一块吃完了,周盈月要去矿场服役,秦玄便开始讲课。

    学堂只讲理论部分,所以必须有系统,他手上古籍很多,周盈月从识人辨症开始誊抄,他也就从那里开始讲授,很多古籍医术还会有些“长生之术”虽然大部分在周盈月看来是保健、理疗康复一类,倒也不算无用。

    军户多易受伤,渐渐得周边民众习惯性开始自发商讨带那些吃的,然后一边学习一边同吃同乐。私学每天半日,剩下的半日得留给他们打理日常。

    三个月后开始陆续增加课程,每日所学所教不同,左不过是民生之事。

    同时周盈月找人誊抄了问周慎要的农工书籍,分门别类整理后去附近找合适的工匠学习交流,再这些心得体会技术要领变成授课内容,请他们去讲学。

    有些当代的技术到现在已经有大师改进过的也需要重新录进去,这个工程必然不是小事,她财力有限只能周旋在边塞一隅,但是她还另写了《振农工总要》,把事情推进步骤记录清楚,逐步逐章,写下自己推行这些事情的困难、设想和对策,还写下了以后的核验事宜。这是民生政务,到时候一并交给魏青,呈现给陛下,想必能够加快皇帝重新启用他的进程。

    这样的事情她周盈月尚且可以仅凭凭钱财办成,皇帝如有心举国推广未必不能成。农工技术的革新,是从根本提升的国力和战力的方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魏青一开始看到的时候也十分震惊,原本他以为她只是宅心仁厚,想要改善周围军民的生活,但是当她开始四处搜罗农工典籍,找人分类归纳,又进行增删的时候他就感到事情在跑题,直到《总要》放在他面前,周盈月说起总要大纲如何步步拆解成细则时,他发现自己的妻子竟然是个务实派的政务人才。

    他并不是瞎子,但是空饷贪腐的事情是府库的大项,整肃军务迫在眉睫,没有很留心周盈月数月来做什么。尤其是寒冬来临,边塞陷入了沉寂,连矿场都关了,劳工们只能一日一餐在牢城营里饿肚子。

    这时候的魏宅却是暖意融融,冬前的地龙烧上,炭火盆子都不需要点。只是他们来了以后竟然没人记得多备柴火这件事,边塞的寒冷,地龙需要日夜不断地烧才能维持温度,偏偏这群没有生活经验的人只备了以往日常用的柴火,换到这里灶上的碳倒是够,但是用炭烧地龙、烧炕也太奢侈了些。

    冬雪皑皑,北风凌冽,便是披着裘袄也禁不住狂风大雪的侵袭,时节若是不好便是连月的暴风雪,根本连门都出不去。这会儿连捡柴的人也没有,更不用说卖柴了,秦玄只能取了一撮自己炼化的灵火放在地龙里减少柴的用量,凡此种种别人皆是不知的,秦玄也无意叫人多心。

    冬日里正好无事,他们夫妻各忙各的,魏冉和秦续也要帮周盈月抄书。这其中医典竟然占了一半,秦玄也不知从哪搜罗了那么多医术药典,抄得两个侄子看到医术就头疼手酸。

    好多甚至还是失传的孤本,虽然秦玄原件都不要了全送给周盈月,但是她担心这些纸质书的安危,总还是吩咐都抄录一份存档,要不是人少,她恨不得多抄个三五十份当备份。

    誊抄的本子上秦玄还好心的指点哪些是夸大其实,哪些是古今误读,有了他这个神医的批注,就是拿出去卖都能卖很多钱呢。

    一个冬天书抄完了,学堂要恢复开课,北方戎狄来骚扰过几回,但是到底没有引起大规模的战事,还算是无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