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殷国纪事 > 曲汤说王子揆,徐启归改革行

曲汤说王子揆,徐启归改革行

    殷使曲汤自得了楚王许可,一路向清城而去。

    至清城,见过楚王子揆,王子揆道:“揆与君并不相识,君来见揆,欲谋楚乎?”

    汤曰:“然!”

    王子揆怪其言:“揆,楚王子也,君欲谋楚,然言于揆,何意?”

    汤对曰:“殷欲助王子为楚王!”

    王子揆色变,急道:“揆无意为楚王!”

    汤大笑道:“汤以见占隐,以往察来,王子何言与心违。楚王之废王子太子位,囚王子于清,属臣从者半数。汤未来,王子已知,是属臣之未从者有信于王子也。王子若无心王位,何不遣散属臣,以安华夫人太子菇之心?反外笼英才,内结朝臣何为?”

    王子揆整其颜,道:“若子之言也。虽然!揆不敢与虎谋皮也!”

    汤言:“王子所持者,群王子也。太子菇因华夫人而得太子之位,才德皆远不及王子,群公子必不服,颜于色,太子菇定有疑于群公子,疑则群公子必有怨。待其为楚王,必有乱者,王子之所欲,趁其机也。”

    王子揆未言。

    溏继续言道:“然,太子菇有太师伯其滑之助,伯其滑其人虽佞,治国之能,楚无人及也。其必助太子菇收楚之民心,民心既定,群王子虽欲乱,无能为者。且假使因楚乱而王子为楚王,楚国凋矣,必王子之所不愿也。”

    王子揆思之道:“楚凋,非揆之愿;臣菇,揆不能也。殷所欲者何?”

    汤道:“殷之所求,伯其滑也!”

    王子揆道:“君前言,伯其滑治国之能臣也,予殷,楚失其大。不可!”

    汤道:“伯其滑乃太子菇之党,王子若欲因乱为楚王,亦必先除伯其滑之党。”

    王子揆乃道:“可。”

    曲汤乃携王子揆及其属臣入殷。

    殷王十八年,殷王后曲怜生一男一女,名兴与嫆。

    殷王十九年,殷嫡长子赤与殷王之兄申侨离王都。

    殷王二十年,徐启游历殷地十年乃归。其时太师已老,殷王使太史卜吉日,祭拜天地,醮徐启于庙,拜为太师,以行变法。

    徐启之变法有三:

    其一:教育。徐启游历殷境,至一城,必与饱学之士请教,择其善者,若年迈,则记其名,壮则邀共历殷境。以城为别,建书院,使民记事之龄者至成年之龄者皆学于书院,供食宿,徐启之所选者教之。

    其二:征收。徐启遍观诸城,其或繁华或穷困者,非其民之勤惰所致,乃天时地利不同,势然也,而夕者征之以诸城秋收和之均数十之二,是以穷者幸能饱腹,富者非美不食。

    乃改以各城秋收十之一。

    其三:选官。徐启持殷王佩剑行于殷十年,斩贪恶之官过百,解积恶之族过千。殷之地方官吏,城主命之,是以多为各城大族之人,其他非才超众人者,无以现于城主。中央之官,或因功世袭,或后宫之亲。是以城主贤则其城富,贪鄙则城穷,王上贤则其朝强,不贤则见欺于楚,见辱于唐。改以选官于民,前之官不变,自后者,每五年,使学成于书院,有志于官者考于殷都,择其贤者为地方官。每十年,进地方之政绩显著者补中央之缺。

    何以不言选城主?城主者,或王族之人担任,或世袭之。世袭者,虽叛国,其子亦继城主。其贪鄙者如之何?罢其位而取其子继之。其无子者又何如?其兄弟子侄继之。王族之人者何?王子之成年者,可先学于城,待前城主退,继为城主。此政其弊大矣,何以不改?殷王不欲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