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殷国纪事 > 徐启改革续,楚唐将练兵

徐启改革续,楚唐将练兵

    改革之教育,教民以何?史、艺、地、俗。史,前事也。论功败使民晓上位者之意;加以忠贞奸佞之事,使民敬贤而知耻。艺者,琴棋书画。使民知乐而舒其心乐其生。地,山川草木之名,高低深浅、好阳恶阴之性。使民知从其势而作。俗者,万族之别也。使民不犯于他族。

    书院既作,一人何以教一城数万之学子?徐启所选之人谓院长,其始,院长不分长幼教众人,其中必有晓则不忘之人,待院长讲毕,命尽记者为教师,教众人。院长非全知,各有所长,或其论谬,则如何?院长讲于众,返则记其所讲于书,既毕,承其书于殷都,太史与其属择众书之长,订其谬误,将作《殷学》。何不先作《殷学》而后教?不知民之所欲学,无以教也。

    民学于书院,何日毕?成年之日。何以成年之日毕?古例也。非成年者,不从政,不从军。

    改革之征收,各城不均,岂无乱乎?贫之城与富之城,稀也,其中者众。十之二改十之一,中及贫之城,其民喜。富之城虽有怨,无关大局。

    十之二改十之一,国不贫乎?足食。且其征者,唯粮。宫室之它用,或购于商,或诸城献。《诗》云“言私其豵,献豜于公”。城之有奇物,必献于王,王以金赐。金者,国之专也。

    其政春日始行,秋,所征之粮,往年十之六,知其富之城,极富矣,贫之城,亦极贫矣!至第二年秋收至,民无有饥者。

    二月书院皆成,民始进学。九月,诸城书至殷都。第二年夏,《殷学》乃成。

    唐太子闻徐启为殷太师,派人查实消息,乃送其妻儿入殷。

    前者言太后之族半与殷战,何其父参战而妻与子未及?族之半者,族中成年者之半。女子本非军士者,亦免。

    其时,楚王子揆及其属在殷已三年,殷王因其贤,嫁以王室之女。其闻殷变法,常至徐府,伴太师徐启之侧,请教变法之事,偶遇变法有失者,观其对策。及归,乃与其属议楚之俗,思变法图强之策。

    徐启有一仆,名硅。徐启游历殷十年,硅随之。楚王子揆偶因事问于其,硅之答甚有据。楚王子揆喜其人,乃厚遗之。

    殷王二十三年,唐与楚将练兵。殷得其消息,乃备战。楚王子揆亦遣其属臣至其母楚王后母国离箐国,请兵助势。离箐国,楚东边小国。离箐国乃邀其邻诸国,许以厚利,与殷会于楚殷边境之城烽。楚镇边军列其阵,于殷军相望。急报于楚王。

    楚王闻殷陈兵边境,知其欲助废太子揆归国,问计于伯其滑。伯其滑言:“殷助王子揆之由,尚未知也,可先遣使问其由,若我可,倍之!”

    楚王从其言,遣使于殷军。

    其时,曲汤以其乃王后之弟,此行乃报王后父仇,王后不能亲至,其当代劳,从于军。闻使来,乃请于主帅南宫婉,欲使于楚。南宫婉许之,

    曲汤乃言于楚使:“必当楚王之面,乃言。”是以与楚使至楚。

    曲汤既见楚王,拜舞毕。

    楚王叹曰:“昔者君来,遗楚以粮,结楚殷之好。今者君来,遗楚以兵,弃好结怨,不为不知乎?”

    曲汤道:“虽不知,不可不为也!”

    楚王道:“何以不可不为?”

    “父之仇,不可不报。”

    “楚与君有父仇乎?”

    “非外臣之仇,王后之仇也!”

    “楚焉与贵王后有父仇?”

    “王后之父,昔楚谏议大夫曲大心者也。”

    “殷可退矣,曲大夫乃贼盗所害,且曲氏之族已尽除之矣。”

    “虽然,其首恶未除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