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力挽狂澜 > 节一百三十四:出兵(修)

节一百三十四:出兵(修)

    “真是好棋力啊!孔硕兄!”杨欣投子告负。

    他又输了。

    难得现在金城郡那么多将校,就像一群还没长大的孩子,所有人都争着要操练军士、都在羊琇面前展示才干。于是,杨欣和王颀反而偷得半日闲暇,正好手谈。

    王颀这厮斗大字不识几个,却是颇通博弈之术,更是有着野兽般敏锐直觉,杨欣两战两败。

    “哪里哪里,”王颀咧嘴笑道,“只是杨兄你心不在焉罢了。”

    话里有话,杨欣亦笑道:“孔硕兄怕也心有所思吧?”

    这种时刻,谁能真正静下心。

    武威那边已成定局,断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平定。鲜卑蛮子仗着马匹众多野战尚可,但论攻城掠地却是远远不及汉人,那些陆续的从武威那边透露出的消息就是树机能到目前拿姑臧还是无可奈何。以姑臧现有的粮草,再坚守个一两个月应当还成,眼下最大的问题就还是西平。

    战都打到破羌城了,破羌城以东紧挨着就是金城郡,南蛮子可不是鲜卑蛮子,南蛮子最擅长制造弓弩和攻城器械,照这样下去破羌城难免会被攻克,那可不太好。

    杨欣思来想去,还是对王颀道:“孔硕兄,这样真的好么,我们在前日昨日两次会议上都没开口,万一破羌城被破,朝廷追究下来,我们二人怕是难逃申斥,那毕竟是太后亲侄。”

    说的也是,虽然曹氏没落,方今大魏天下谁不知是司马家的,连皇帝生死都由晋公执掌,可台面上的事情还是得做足。而且,郭家在曹爽倒台之际已经成功攀附上司马家,长水校尉郭芝对于司马家谄媚讨好,司马家对郭芝也很倚重,宣德将军郭立情况也很不错。

    他王颀和杨欣两人说是二千石高官,但在中京那些大员们眼中不过是两只蝼蚁。

    为了台面上那些事,就是将他二人牺牲也无不可。

    西都定侯郭建子郭嘏如若战死,那这金城四万七千大军到底干什么吃的?

    姓羊的沾亲搭故又深受晋公宠信,委以重任,连石苞那老匹夫都让他几分,到时候他也许会被处罚、也许仅仅是申斥,而众将铁定领受坐视城破之罪,都得挨罚。

    他们好不容易出生入死血战几十场从低级小官一直艰难爬到如今,却得为了这种台面上的事情挨处分甚至降级。

    越想越是生气,王颀一把将棋子摔到地上,狠狠道:“姓郭的真是混蛋,怎么非要到西平述职,知道那边打仗,就该早点滚回中京,这倒好,偏要留下,呸,害我们难办。”

    杨欣笑道:“还不是为了图利。”

    无非是到最“危险”的边疆“险恶”之地“历练”几年,等过上几年就算“劳苦功高、功勋卓著”,调回京中就可堂而皇之理直气壮直接享受高官厚禄了。

    中京的豪门显贵世家都是这般,你举荐我家孩子我再举荐你家孩子,收买中正,互相吹捧,都成名士。

    对于他们而言这不过是必走的过场。

    前几年镇西将军还在时西平哪有什么危险,比幽州刺史王戎辖下北疆诸郡还要安宁呢,任职此地平平安安过上几年便回中京。

    可惜啊,镇西将军竟然没了,西北局势大变,最安全的沽名钓誉之所变成是非之地。

    那个混蛋之所以不走无非是自认为破羌城比邻金城郡,而金城郡目下还有几万军队驻扎,还想心存侥幸再多捞点政治资本。

    呸。

    真希望血屠夫把破羌城破了,最好是屠城一个不剩,将这该死的混蛋宰了干净。

    暗暗诅咒,杨欣方再度冲王颀道:“孔硕兄,好在昨日我已经向冀县发了书函,告知征东大将军,请征东大将军处置。”

    好算计,只要征东大将军知道了,再出了什么事也怪不着他们,王颀点头嘉许。

    榆中城内,魏军诸将各怀鬼胎时,城外,军士们仍在紧急操练骑术,与各自分得的战马磨合。

    亏得这些部队主体是西军,又有万余人都是陇西金城等处的凉州兵,雍、凉、幽、冀、并五州接触马匹远较其余各州频繁,故而挑选起来很是方便,这几日加紧操练下来渐渐好转,照这般下去,也要不了十天半月就可操练马战之术。情况比预计的好得多。

    黄昏时分,训练一天的众将士跳下战马,人、马都累得很。

    就在他们歇止的同时,又是几个骑兵飞也似的狂奔,直扑进榆中城,又是破羌城告急。

    这次来的只是一介队史,但带来的却是比前日郭魁所说更糟的坏消息,破羌城遭到猛攻,不单只是是对射,敌方出动了攻城器械,破羌城朝不保夕。

    郭魁再也不肯收手了,吵嚷着非逼着金城这边出兵不可,不然就要告到太后那边,告所有人惧敌畏战坐视丧邦通敌之罪。

    榆中城内只好再度紧急会议。

    这次,羊琇特别嘱咐将郭魁拦在太守衙门外大门紧闭了,省得见到那厮捣乱议事惹他心烦。议事开始后,所有人争论的焦点,仍不外乎武威西平到底该先救哪儿,最新得到的消息,武威那边攻势加强,树机能也得到一些攻城器,姑臧那边也很吃紧。此外,这些骑兵仍不能很好与马匹磨合,新的六千骑兵,只是看上去像骑兵,跟步兵没什么两样。先前皇甫闿所提到的拿这六千匹战马当运输队然后步战合围一策,也遭到众将质疑,到底这是怎样一种法子,真是匪夷所思。

    皇甫闿大怒,喝道:“这有什么不懂的?来人,把那些东西拿来!”说完,怒气冲冲走到大堂正中等待。

    一杆骑矛,几个粗短长杆,一捆一扎,骑矛矛尖斜斜指向前方,静静矗立,一个最小号的拒马。

    众将目瞪口呆。

    “他们只有两千人,而我们单精锐骑兵就有三千五百人,那些新兵再没用,做这么个东西总是可以吧?”皇甫闿狠狠道,“我不要他们做别的,只要他们抢先迂回到峡谷险隘,占住地理,把他们携带的骑矛等物做成这般东西,我军便有绝对胜算。”

    三千五百人对两千,本身便绰绰有余,那剩下的六千人只要做好工作阻止敌方逃跑就是。

    西平,的确大片大片都是平坦草原,但仍有高山峡谷,特别是湟水沿岸的河滩地带,并不算十分开阔。几千人在这种地带已经非常拥挤,因此,只要及时把握时机夺取隘口,的确可以断绝敌方的退路。

    “可是,血屠夫并非平庸之辈,手下一定也有谋臣提醒,他一定也想到了。”刘弘不安的插嘴道。

    皇甫闿狞笑道:“那有什么用?再高超的智谋,在面对我军绝对优势兵力下,不过是句笑话。”

    的确,这些新兵只要会骑马就行,先穿梭投送到敌方后方几处较重要的隘口,以军力的绝对优势强~攻,拿下这些隘口,此后利用这种简易拒马紧急布置,只要半刻钟就能彻底堵死刘武军退路。

    众将默然。

    “原来如此,不愧是义真公的后代!”羊琇很是欢喜,抚掌道:“皇甫将军,就按您说的做吧!”

    “那武威那边怎么办呢?树机能很有可能与血屠夫结盟了。”刘弘还是不放心,又多问了句。

    “他们结盟了么?”皇甫闿惊疑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我只是揣测。”刘弘涨红着脸,腼腆道。

    “我刚刚从那些百姓那边得到证实,他们的确只有两千人。小子,没根据的东西不要乱说!”皇甫闿大为不满,“小心追究你动摇军心。”

    刘弘愤愤闭嘴。

    五月十二日晚,金城榆中战前军议决定,三千五百精锐骑兵倾巢出动充作前部。

    左右军的是各三千名新操练的骑兵,这些新操练的骑兵各自带上骑矛和短棒若干,加上弓弩、箭只,随时准备包抄拦截堵死刘武军退路,中军主力的是足足一万两千名步兵,重车辎重队五千人,兵发西平,救援破羌城。

    此外,刘弘的揣测虽然被驳回,羊琇还是比较重视。

    皇甫闿只好各调步军各三千,增援浩舋、令居。

    一则巩固武威一线、提防树机能乘势南侵金城,二则建立缓冲地带自北边拦截树机能,防止其破坏魏军西平攻略,剩下的人马仍交予王颀、杨欣,两人继续看守金城防务。

    战役终于开始。

    这场战役的初始就是一笔糊涂账,魏军对西平屡次侦测都遭到西平方向拦截,其后西平对金城方向的侦测也遭到魏军堵截,两方彼此之间所知情报均滞后。然而,相较而言,刘武军依仗金城西平都是羌人势力领地,依赖苏瓦羌人刺探得知魏军虚实,而俘获魏人天水探马所得情报也相当精准,反观魏人,其探马都是汉人,向西平渗透,一开口就会被苏瓦羌人识破。结果没得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后来双方格外警惕各自布下警戒区域。五月初旬以后,彼此都无法刺探情报。

    五月初旬最末,魏军终于从那些极少数西平溃散百姓口中得到一些关于西平的消息,无奈鬼使神差,那些消息竟然严重滞后,在战后史官多方考证方知道那应当是四月二十二日前的消息。

    结果非但未能及时补救,反倒佐证那个逃回榆中便死去的探马所说大抵属实。

    非但不知西都那八百鲜卑援军的消息,更不用说那些新的羌部援军了。

    但,即便如此,两军实力仍然非常悬殊。

    魏军拥有九千五百名骑兵,一万两千步兵,五千辎重兵,此外西平东侧各城卫兵仍未计算在内,还有各处等待救援的东西平各处城塞依托。

    而刘武军,本身直属战力仅两千五百人,苏瓦部五百人,莫洛羌两千人,鲜卑且部八百,饿河等三部合计一千二百,所幸全是骑兵。

    不过事情到底如何当时皇甫闿又有如何打算那就只有本人知道了,所有后世人能注意到的只有就在几天前这位魏国中京名门之后皇甫家族子弟也是坚决反对出兵的,仅此而已。

    魏景元六年五月十三日,魏军正式开拔,顺着蜿蜒旖ni的湟水,赶往西平郡。

    (参见裴注后妃传〈晋诸公赞曰:建安叔始,有器局而强问,泰始中疾薨。〉,这个郭家虽然在曹家强盛前更有好处可捞,但照裴注揣摩,他们在司马时代过的也不错,郭芝跟司马家关系很真的挺密切,也算司马师的爪牙。

    另,相国司马伦执政时代,刘弘已升为尚书,西元三零零年夏四月己亥日,奉相国令矫诏在金墉城进金屑酒毒杀贾后的大臣,就是这位大名鼎鼎的刘老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