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仙族天鉴 > 第十六章 三更村

第十六章 三更村

    “老丈,我们可否在你们村里借宿两宿?”

    董清野站在村口叫住一位老人,额头上贴着一张黄符的他明显吓到了老丈。

    地图上显示,这里距离镇子还有两百里,三更村算得上一个远离市井的山野孤村。

    看着身后那些满脸疲惫的人,董清野摇了摇头,尤其是那些老妪,再走下去的话,怕是要死人。

    哪怕往后的路好走一些,总这么露宿风餐也不是个办法,总得找个地方落落脚,好好休整休整再上路。

    老丈背篓里装着树皮以及一些白色泥土,显而易见的是一只死乌鸦。

    看着董清野身后跟着的几十号人形形色色的人,老丈眼中满是排斥,甚至还有恐惧。

    很多人身上沾有血迹,特别是那个红袍黄牙老道人,不禁身体冷飕飕的,老丈看得出来那衣服是用血染红的。

    “这都是些啥人啊?不会是一群响马吧?难道是可以化作人形的妖怪邪祟?”

    董清野一行人说不怪是假,三十几个患有先天缺陷的人聚在一起难免会让人多想。

    癞子头、白化病、白癜风、小儿麻痹、多毛症、天生多指、侏儒症、天生残疾,等等先天缺陷在队伍里都可以看见。

    如果不用点小伎俩,恐怕没人敢收留他们,董清野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董清野用障眼法,将他们身上的缺陷给遮蔽起来,看着与普通人无异。

    天残地缺们无不赞叹董清野神通广大,牛二更是拿着一块镜子臭美。

    灰头土脸的他们顶多像一群逃难的难民。

    “这位小道爷,你们村也没吃的了?”

    老丈小心问道,话中之意无非就是你们是不是难民。

    “老丈,我们不是难民,更不是坏人,只是赶路罢了,你瞧我们自己带着粮食呢。”

    “如果村里缺粮食,我们可以提供米和油,大伙一起吃几顿。”

    天地不仁,蝗灾泛滥,董清野当然知道老丈的顾虑,粮食本来就不够吃,如果再收留一群难民,更是雪上加霜,这日子还过不?

    董清野走到老丈跟前,往他怀里塞了几颗碎银子,“您看能不能通融通融?”

    哪怕董清野一行人自己有粮食,不用吃村里的,老丈也做不了决定,于是叫来了村长。

    “你们要借宿?我们这里不收留外乡人。”

    留着山羊胡须的老人打量着董清野一行人,语气带着些许忌惮道。

    这话明显是针对他们身上的血迹,董清野不遮蔽那些血迹是有目的的。

    这个村子有二十几户人家,没有地主,全是泥瓦房,看样子并不富裕。

    村长身后跟着全村人,个个面面相觑,看着那些身上或多或少沾有血迹的人,总觉得不像是好人。

    两方像是两军对峙。

    每户人家多是六世同堂,大人们明显瘦的不正常,小孩子大多面黄肌瘦,而老人则是瘦骨嶙峋,明显是闹饥荒了。

    董清野见状便推进对策,让身后一半的人把身上的粮食拿到前面摆着,只留足赶路口粮。

    带太多东西也不是什么好事情,等到了镇子上,多花点钱,怎么也不会饿着。

    粮食在前面堆成了个小梁包,村民们渐渐激动起来。

    “那是大米啊,天灾下还能经常吃大米,得是多有钱的人啊。”

    “看啊,还有面条,猪油也是大罐大罐的。”

    村民们的眼中露出贪婪,对粮食很是渴望,对那些身上有血的外乡人的抵触也渐渐降低了。

    董清野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蝗灾之下,很多地方颗粒无收,更别说吃饱饭。

    对于农民而言,有饭吃无疑是头等大事,饿得发慌时,有粮食吃,也不会在乎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吃。

    更何况三更村里的很多人已经开始吃树皮,拿观音土骗自己的肚子了。

    送粮食是表达善意,说明董清野一行人不是坏人,身上有血代表他们并不好惹,千万不要打歪心思。

    “我们几人是下山除妖卫道的道士,身后这些人是我们从一个妖道那里救出来的。”

    董清野拿出十多块狗头金,远远地抛了过去,并没有走上前,现在的他还真不在乎这点钱。

    “如果各位愿意让我们留宿,这些粮食我们一起吃,这些钱就当一点心意。”

    “村长意下如何?如果不愿意,我们走便是,也不会在这里耽搁。”

    看着那些粮食和金子,不少村民交头接耳,觉得小道士说的有理,甚至有人觉得他们是打着借宿的名头来赈灾。

    “有钱就可以买到粮食,贵点无所谓,至少不用担心饿死。”

    村长的儿子戳了戳他爹的后背,然后点了点头,这些粮食和钱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村民的画风一下子从抵抗变成了接受,村长抚了一把山羊胡须,重重地咳嗽了几声。

    “既然是修行人士下山来赈灾除妖,身上血迹也是因妖道而起,那么三更村没有理由不接济,可以帮上一帮。”

    董清野一行人被安排到了两间大谷仓内,男女分开住,虽然没有床睡,只能睡在干草堆上,但好歹不潮湿,能遮风避雨。

    “蝗灾之下,谷仓空也。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甲子天灾会是粮食遭殃,很多人都没有准备储蓄粮。”

    谷仓位于村东头,离人家有些距离,吃饭是董清野一行人自己解决,村子里只提供柴火和水。

    有个地方住已经很不错了,已经达到了董清野想要的结果。

    辛弃疾今天只捕到一只兔子,并不是他技艺不精,而是山上的野味已经被村民们打的差不多了。

    为了血脉可以留存下去,人们无所不用其极。

    今天的晚饭是兔肉野菜煮面条和白面玉米锅盔,锅盔这东西耐嚼,哪怕只是吃的半饱,多嚼嚼也就骗过了肚子。

    “师兄,多吃点。”

    董清野夹了一块兔肉放在道士碗里,道士抬头看着自己的师弟,心里很是开心。

    道士很欣赏董清野刚刚的做法,既做了好人好事,又打消了村民心里的一些坏心思。

    一家十八口人围坐在桌子前,最小的孩子吃米饭,再大一些的人吃稀米糊糊,往后推演,越老的人吃的越差。

    村长端着一碗野菜树皮猪油汤,手里拿着一块干巴巴的饼。

    饼是用观音土和一些白面做成的,有粮食的味道,但没有粮食的营养。

    “狗蛋,三更村以后就靠你了,有了这些钱,大家伙儿就可以多吃点。”

    说完,老人拉着老伴儿走出门去,很多老人已经在门口等候。

    五十多个瘦骨嶙峋的老人举着火把,慢悠悠地往山上走,眼中很有目的性。

    董清野的眉头微微皱起,看着那些火光,若有所思的样子。

    “这些人是要去哪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