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新征途爱在雪花飘落时 > 第八十二章 海港日报记者来采访

第八十二章 海港日报记者来采访

    东港镇书记杜明亲自带队来孙家庄参观学习,海阳镇书记曹东林陪同参观。抽个空挡,杜明故意当着曹东林的面,把张家栋拉一边说:“想不想去我那里干?我给你弄个副镇长。”

    “我还是先把孙家庄的工作做好后再说吧。”

    曹东林后面听张家栋没有要离开海阳镇的意思,他心里很欣慰,说道:“好你个书记,跑我这里挖人来了!”

    杜明转身对曹东林哈哈笑着说:“这么好的人才你曹书记不重用,可不能浪费了呀!”

    这天,张家栋和孙大军正陪着其他镇里来参观的领导,张家栋接到镇宣传委员刘庆棉打来电话,市报社记者来要村里采访,让他准备一下。

    挂了电话,他把这事给孙大军说了,让孙大军也准备一下。

    孙大军说:“这咋准备?我没和记者打过交道。”

    海港日报记者在镇宣传委员刘庆棉陪同下来到村里。

    这位女记者看起来也不过二十岁出头样子,有将近一米七的身高,上身穿着一件浅白色短款羽绒服,可能是刚在车上温度高的缘故,她羽绒服拉链敞开着,里面穿着带有几何图形的红色毛衣,脖子上围着一条深绿色围脖,下身穿着牛仔裤,显着腿修长而又健硕,脚上穿的是卡其色棉靴。她扎着不长的马尾辫,看起来既英姿飒爽,又俊俏时尚。

    她那双清澈明亮、囧囧有神、还些许带着倔强的眼睛最是吸引张家栋的注意,她虽说不上特别漂亮,但全身上下透着朝气和蓬勃。

    张家栋这半年一直在村镇来回跑,好久没见过这样朝气蓬勃还有书香气质的漂亮女孩,那种青春独有的气息向张家栋迎面扑来,令张家栋不由得心有些慌乱。

    刘庆棉介绍说:“这位是海港日报赵欣然记者,她来采访沼气池省示范村事宜。”

    刘庆棉又给赵记者介绍了孙大军和张家栋。

    记者赵欣然说:“谢谢刘镇长送我过来,您去忙吧。”

    刘庆棉说:“你这边采访完给我打电话,中午安排赵记者吃饭。”

    刘庆棉走后,赵欣然说:“两位领导,我们在哪里采访呢?”

    张家栋不知道今天是怎么回事,见到这个记者后脑子明显短路了。

    孙大军说:“去会议室吧。”

    三人到会议室后,孙大军懒得和记者打交道,还有其他村镇领导在参观,也需要他去陪。他给赵记者说:“你有什么问题就问张干部吧,这些事都是他来后带领村委班子做起来的,我还要去陪其他乡镇来参观的领导。”

    说完,他就走了。

    剩下他们俩人,张家栋更加的不自在,明显地紧张拘谨起来。

    赵记者看他有点紧张,就说道:“张书记你不用紧张。”

    “我还没接受过记者采访,所以.....”

    赵欣然说:“我也是第一次单独下来采访,你一紧张,我这任务还怎么完成?我们都是第一次,就相互配合一下好不?”

    她说完这句话,张家栋看起来好像更紧张了。赵欣然看他这样,也察觉到她刚说的那句话会使人联想,就站起来说道:“张书记,我们去农户家里看看沼气池可以吗?”

    俩人从会议室出来后,张家栋明显感觉自在了许多,不知道为什么和这个记者在会议室会那么紧张?

    俩人边走边聊,赵欣然问道:“刚听孙书记说,村卫生整治和沼气池建设都是你来后才开展起来的?”

    张家栋把他来孙家庄后开展的工作简单介绍了一下。看了几家沼气池,赵记者也拍了不少照片。

    村民见到张家栋都热情叫他“小张干部。”

    几个妇女见他领一漂亮的女孩子在村里溜达,就开玩笑说:“小张干部,这是你女朋友吗?”

    赵欣然为了掩饰彼此尴尬就问道:“张书记,看来你在村民中威信还是蛮高的噢!你来孙家庄村工作多长时间了?”

    “三个多月吧。”

    “呀!这么短的时间就做成了沼气池省示范村,你可真有能力!”

    “事都是在村委会班子带领下做出来的,做的又都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村民自然也就很支持。”

    俩人走到孙大军房子前,赵记者说:“这墙上的画真漂亮!”

    张家栋也看着画说:“如果有可能明年你再来,就会看到这街两边墙上都是漂亮的画。”

    张家栋站在墙画下说话的时候,赵欣然往后退了几步,快速按下了相机的快门。

    “张书记对孙家庄是有什么规划吗?”

    “为了提高老百姓收入,不出门就能挣到钱,我对村子发展是有些思考,但还不成熟,就先不说了。等真正做好了再邀请赵记者来眼见为实。”

    “好!我一定来。我首先希望明年能看到街道两边墙上的画。”

    这时候老村长从家里出来,张家栋介绍说:“这是老村长,村里的老党员了,为了支持村里的卫生工作,他带头交还了村南海边开辟的自留地。”

    赵记者和老村长打过招呼,就和他聊了几句。

    张家栋还介绍了村党员、代表两委班子带头建沼气池的事。他还特别把农业局李文明对村里建沼气池的支持说了一下。

    俩人在村中走了一圈,又回到了村委会大院,赵记者说:“张书记平时你住在村里吗?”

    “是的。”

    “能看一下你住的地方吗?”

    张家栋打开会议室旁边他住的那间房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单人床,靠南边窗户前有一个书桌,屋子中间煤球炉子正在冒着蓝色的火苗,有烟筒把烟气吸到外面,屋里倒也没什么味道。屋内虽然简陋,但看起来还算整洁。

    赵记者站在门口拍了一张室内照片。她走进屋看书桌上反扣着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她转身问道:“张书记喜欢看书?”

    “我正在市委党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必修的。”

    “学到哪里了?”

    “学到辩证法了。有点绕,理解起来很吃力。”

    “建议张书记结合着毛爷爷的矛盾论来学习这章节。”

    “好的,我到学校图书馆找一下这本书。”

    赵欣然把书放在桌子上后说:“辩证法里有实践是检验真理这一说,你张书记不正在践行辩证法吗。”

    张家栋用手摸摸后脑勺,笑笑没说话。

    从屋内出来,赵欣然说:“看来张书记真的是在这里常住,据我所知,好多驻村干部并不住村,你怎么就想着带领村干部整治起卫生了呢?”

    “说白了,就是不想在村里混日,不想让自己活着没有价值,领导既然把我派到村里工作,就想为孙家庄村做点事,大事做不了,整理一下卫生,让老百姓生活的环境更好一点,还是能做的。因为有我而使村庄变得更好,这也体现了自我价值,我觉得这样做才不辜负领导信任,不辜负青春,也不辜负自己。”

    赵欣然听着这个和他年龄相仿的驻村干部说着朴素的话语,她内心不经一颤。

    “能问一下张书记你的年龄吗?”

    “22岁。”

    “哦,想不到我们俩同岁。”

    “我看起来很老吗?”

    “那倒不是,我只是觉得我的那些同学绝大部分是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意干的那种。很少有张书记这样目标明确而又脚踏实地的人。当然,包括我自己也是没有明确目标,对未来充满迷茫。没想到咱俩同龄,而你已经有那么高思想境界了。”

    “你在报社做记者不就很好吗?!”

    “我现在海港日报是实习期。”

    “不都说记者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无冕之王吗?你们记者才能为老百姓做更多的事。”

    “好吧,谢谢你的赞美!”

    中午,张家栋陪赵欣然记者在孙家饭店吃了饭。

    吃过饭,赵欣然临上车前对张家栋说:“谢谢你能接受我采访,也谢谢你请我吃这么好吃的美食。明年不论我是否还在海港日报,我一定还会再来孙家庄看墙画。”

    说完,主动伸出手和张家栋握了握。

    接待了几天来参观的其他乡镇村领导后,张家栋就不胜其烦了。一天晚上在孙大军家喝酒时说:“孙书记,我想再去找周老师聊聊,看能不能有其他办法解决资金的问题。”

    孙大军说:“我知道你烦在村里接待来参观的人,我也烦他们。你想出去散散心也行,特色旅游的事就算了吧,资金需求量太大,搞成的希望几乎没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