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伪书生 > 第二十章府试第一场

第二十章府试第一场

    江南春日美景,实在让人流连忘返,但两世为人的王德,他知道人这一生,能努力的时间不多。那男儿在该努力的年纪,就该奋发向上,经受住红尘俗事的诱惑,管住自己的心,以免将来两鬓斑白之时,对自己的这一生悔不当初。

    所以明白自己现在该做什么的王德,从第二天起,他就放弃了那些春日美景,把自己关在家中,一心一意的寒窗苦读、刻苦练字了。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很快一个月时间一晃而过,王德叫上侄儿王春就去县城赶考了。

    由于广德州它是大明南直隶省的一个直隶小州,它只辖广德和建平两县,它的知州衙门就在广德县城里。所以广德州府试的地点也是在广德县城里,只不过考试的地点,由广德县学,改成了广德州学。

    大明府试,是当地县试后,由县署造花名册,送交本县儒学署。儒学署对花名册进行审核后,再呈送本府或本隶州衙门,以此来确认考生的考试资格。

    府试前参考考生还得去官府,填写姓名、家庭住址,年龄以及三代履历,这些个人信息。并取同考者五人互相结为连保,廪生保结续等。只不过相对于县试,参加府试的考生,身份的真实性要求更高。因此参加府试的考生,除原有的一名认保廪生外,还要添派一名廪生作保,称为“派保”。

    当然考前的这些担保问题,王德和王春私塾的授业夫子,都已经帮他们联系好了,毕竟人家圈内人士,认识的业内人士多。

    到了广德县城后,王德依旧还是借住在姐姐王芬家,只不过相对于上次县试的自由。这次姐姐家,她的公公婆婆,大伯子一家都从杭州喝完满月酒回来了。

    和姐姐夫家一家的长辈,同一个屋檐下生活,每次见到他们都要恭敬,要注意自己的礼貌和言行举止。这让王德和王春这次住在谢家大院,都觉得很不自在,都想早点考完试回自己家去。

    就这样在姐姐家很不自在的住了两天,广德州今年的府试也就开考了。

    府试开考这天一大清早,跟上次县试时一样,王德和王春在鸡鸣时分,就被谢家的小厮唤醒,提醒他们该去考试了。

    相对于县试,府试只允许考生带自己的考引,也就是准考证就行。其他的东西,都会由考场负责提供。所以相比于县试,王德和王春这次去府试,倒是潇洒很多,就光是自己人轻轻松松的走过去,没有别的负担。

    因为今天是府试开考的日子,所以尽管这个时辰,天还是漆黑一片,但县城大街上己是人声鼎沸,往来不绝。

    而州里为维持这次府试秩序,所调派来的衙役、卫所军士,也是早早的各自散站在大街各处,维持着街面上的秩序。

    府试的考场是州学,卯时一刻州学大门打开,各位学子书生在衙役和州县小吏的指挥下,按照考引顺序,分作几排,依次接受检查。

    因为府试只允许带考引,余者皆不可带,于是这府试的所谓考前检查,也就是纯搜身了。官府提前在考场大门口,设置了一排简易的布幔围栏,这些布幔围栏那造型,也就是大一点的后世服装商场那试衣间。

    然后小吏们点到哪个考生的考引号,那个考生就进入相应的布幔围栏里,接受检查搜身。

    考生们一个个的进到布幔围栏里接受检查,通过后就会被放进州府大门。

    王德排着队,很快也就轮到他了。进到布幔围栏里,王德看见这一个布幔围栏里,有三个身穿大明制式军服的卫所军士,和一个穿青布长衫的衙门小吏,他们四个共同检查,互相监督。

    这检查很严格,王德一进来,官府小吏就让王德把衣服、鞋袜都脱下来。然后军士和小吏他们就开始认真检查,王德脱下来的衣服鞋袜,严防那里面夹带小抄。

    检查通过后,王德重新穿好衣裤、鞋袜,就被提灯衙役给引进了考场,然后考场上的监考,又在看过王德的考引后,对应着考引上的座位号,指引着王德找到了座位。

    府试的考生座位,每人都是个独立的小间,三面是砖墙,一面君子坦荡荡,没有门。而小间里的空间也很小,仅能容下一对桌椅。

    王德进到分给自己的小间里,坐下不久,监考就将考试要用到的笔墨纸砚和试卷纸、草稿纸给王德送了过来。

    大明府试共考三场,第一场考的还是四书五经八股文,考试时间为一天。

    跟县试一样,当考题公布后,王德早上在草稿纸上做题,自己会的就自己写,自己不会的,就穿回图书馆翻书。然后再仔细检查一遍,最终定稿后。他下午就练书法,将试题连同答案,抄到试卷纸上。

    府试现场,广德州知州和广德县知县都在,王德不敢表现的太“优秀”。于是他完成考试后,也不去提前交卷,就耐着性子一直等到临近黄昏,陆续有考生交卷了,他才拉动了小房间的小铃铛,示意监考过来。

    听到铃铛响,监考走过来,得知王德要交卷后,这位监考又挥手招呼来另一个监考。然后两个监考,一个负责用白纸将试卷上的王德个人信息糊住,再收走卷子;另一个则去收王德桌上的笔墨纸砚等一应考试前考场发的东西。

    交了卷子,领了岀门牌,王德就岀了考场,回谢家大宅了。

    时光飞逝,两天时间一晃而过,一转眼又到了府试放榜时间。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万里随便金鸑鷟,三台仍借玉连钱。话浮酒影彤霞灿,日照衫光瑞色鲜。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府试跟县试一样,每场都是淘汰赛,如果被刷下来,不但意味着你这次的府试之旅,已经以失败告终,你可以收拾东西,打道回府了。而且还意味着你明年,还得过一遍五场县试淘汰赛。

    这场场淘汰赛,里面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你今年考过了县试,那明年呢?场场都是淘汰赛,输掉一场就等于输掉了今年的整场童子试,明年还得从头考起。场场都提心吊胆的,这太折磨人了!所以考生们这童子试,越走到越后期待越大,也就越怕被刷下来,所以这压力可想而知。

    于是这府试榜单之下,现在众书生学子,他们什么造型的都有,有闭目仰天心里默默祈祷的;有满脸难掩紧张,一脸焦急的;还有脸皮超厚,直接跪地上,哀求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保佑的……。

    反正榜下书生们各种鸟样很多,看着倒是千姿百态,有些让人觉得喜感,也有些让人莫名的悲哀。

    王德这次看榜,还是跟姐姐王芬和侄儿王春一起来的,王芬抱着小丫头嘟嘟,小正太小勇子今天没来。

    小正太小勇子今天之所以没来,那是因为至王德考中县试案首后,谢家老爷子深受鼓舞,就把五岁的小正太小勇子,送去了广德县城里最好的一座私塾。所以放榜的这个时间点,小正太小勇子,正在私塾里蒙学,他来不了。

    王德他们三人来到贴榜处不久,州衙几个差役举着榜单,提着贴榜时要用到的条凳和浆糊,就岀来了。

    看到州衙差役岀来,自己是走是留,马上就要揭晓了,书生学子们都紧张的摩肩接踵,大声叫嚷着向榜下挤。近二百名书生学子,往这么一小块地方挤,这一时间榜下是人挤人的,马上又开始了因为推搡和踩脚,而引起的各种争吵。

    王德姐姐王芬是个女人,她自然不方便去书生学子堆里挤。于是王德就陪着姐姐站在人群外围,挤进去看榜这事就交给了侄儿王春。

    很快州衙差役们就开始在墙上张贴榜单,而在州衙差役贴好榜单,提溜条凳和浆糊桶走后没多久,这榜单下的众学子书生,就又开始人生百态了。

    在榜单上找到自己座位号的,就欣喜若狂的拉着同伴好友的胳膊,状若疯癫的大叫着“我中了”“我中了”。

    而没在榜单上找到自己座位号的书生学子,性格内敛的此时是一脸灰白,两眼呆滞,一副精神崩溃的样子。性情中人就跪地又哭又嚎的,大骂考试不公,考试有诈这类的话。

    看着这些考中的,落榜的书生学子,他们截然相反的种种反应,王德也是深深的感慨: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场淘汰赛,是人上人,还是一辈子只能给别人当牛做马,这就都要看自己的努力程度,和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命了。

    想着成年人这些苦大仇深的无奈事,王德等来了看完榜单的侄子王春,只见王春此时是一脸说不岀什么的表情跑过来,一到王德近前,他就说道:“三叔,你这次又是案首,我是甲榜第二十七。”

    “什么,小春,你三叔这次又是案首?”

    一听自己弟弟这次又是案首,王德还没说话呢,姐姐王芬就激动的开口问道。

    而见自己姑姑问,王春也忙回话道:“是的姑姑,我三叔这次又是案首。”

    “哎呦,太好了,小三你真的是太厉害了,太给家里争气了。走咱快回家,晚上姐给你备庆功宴。”

    说着话,姐姐王芬就伸手拉王德的胳膊,把王德往家拽,同时她也不忘招呼侄子王春,快跟着回家。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