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伪书生 > 第二十一章王家一场双童生

第二十一章王家一场双童生

    府试第一场放榜之后,第二天一早,府试的第二场考试也就开始了。入场程序和第一场考试完全一样,只不过,经过了第一场的淘汰后,这第二场考试,考生入场的速度快了不少,毕竟这人少了一大半。

    广德州只辖广德和建平两县,两县通过县试的名额都是一百名。也就是说今年总共有二百名书生学子,来参加广德州的这次府试。

    而第一场四书五经八股文考试,最后发榜时是甲榜三十名,乙榜五十名。也就是说第一场考试,录取了八十人,淘汰了一百二十人。

    这只剩下八十名考生了,这入场的速度,自然是快了很多。所以王德在州学门口没耽误多久,也就完成了入场程序,进到了考场里。

    这府试第二场考试的内容是表判和算术,也就是法律和数学。就大明这时代的数学水平,不用说,王德这个后世的二本大学生,考这种小学水平的数学题,绝对的是十分钟,做岀一个满分啊。

    而表判题,一大半的分数是在死记硬背的各项法律条款上的,小部分是在案件分析,案件审判题上。

    说实话,就这一场考试考题的设置,王德数学可以保证绝对的满分,法律条文可以魂穿图书馆,开卷考,只要不马虎的话,也是分可以全拿的。

    数字和死记硬背的法律条文,基本上都可以拿满分,这也就是说王德本场考试,他就算是那些案件分析题,案件审理题一分不拿,这场考试他也能考八十分以上,妥妥的杀入下一轮。

    正因为知道自己本场考试肯定能过关,而且基本上是又锁定了一场的案首,所以这场考试,王德的心态是格外的放松,差不多就是考场一日游,顺便抽点时间去做做试题。

    又是特意的低调,等到近黄昏时,看到有几个考生交卷了,王德才又拉铃铛,招呼监考过来收卷。

    两天后,又是和姐姐王芬、侄子王春一起去看榜,王德又是不出意外的,本场案首。而王春也取得了本场第二十八的名次,算是吊车尾吧,因为这府试第二场总共就录取三十人。

    侄子王春一场考二十七,一场考二十八,本次广德州又总共才录取十五个童生的名额。照一般常理看,就王春前两场这成绩,最后算总分时他是要落榜了。

    不过王德对此倒不担心,毕竟自己侄子什么水平,王德很清楚,就王春现在的知识积累量,要完全靠他自己本事考,他是连县试都肯定过不了的。

    而王春他现在却是连府试都过了两轮的,他能有这样的成绩,毫无疑问,这完全是人家崔大人有职业道德。

    既然人家崔大人有职业道德,而且府试的第三场,也就是府试的最后一场,它考的又是策论这种主观题,分高分低,批卷官能起很大的作用,那王春这次的府试……。

    想着自己老王家,这次一下子能岀两个童生,喜讯传回去后,家里人还不定高兴成什么样呢?想到这些高兴事,王德也是心情愉悦,高高兴兴的跟着姐姐回家,去吃庆功宴了。

    第二日,本次广德州杀入府试最后一轮的最后三十名学子书生,排队就这么一小撮,显得十分势单力薄的站在州学门口,去进行他们府试最后一轮的Pk。

    是一举冲过童子试,万里科举征途,先打下一块永远不会失守的根据地。两个多月后再去应天参加南直隶学政主持的院试,去争一争那秀才的功名。还是辛辛苦苦八场考试,一夜回到解放先,明年二月再从县试一场场考起。这就全看今天了。

    正因为今天的这一场考试,对参加这一场考试的书生学子们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是能重要到决定他们一生的考试。

    所以现在站在广德州学门口排队的,这三十名书生学子,他们除了王德这个被老天爷批准作弊,知道自己肯定能考过的天选之子外,剩下的那二十九名书生学子,此时都是一脸的凝重,显得非常的紧张。

    又走了一遍入场程序,进到考场里,考试的家伙式发下来后不久。就有监考的考官举着写有考题的木板,向考生们展示本场考试的考题了。

    王德定睛看去,只见那木板上写着三道策论题,也都是考的老掉牙的题目。一道是关于怎么治理黄河水患的;一道是关于怎么解决西南少数民族经常叛乱,让那儿长治久安的;最后一题那就是中华大地几千年都没解决,而且还是越解决越差的官员廉政问题。

    策论要拿高分的关键就是你要能在言之有物自圆其说的前提下,再对统治者进行歌功颂德。简单的说就是策论题你要想拿高分,那你不但要会装逼,还得会拍马屁。

    所以本着又装逼又拍马屁的原则,在装逼方面,王德根据自己后世网上看到过的,以及现在图书馆书籍里,对这些问题的分析。

    王德将这些大明以后几百年,那些高人的智慧结晶,各家之言都搞一点,然后提纲切领点到为止,尽量不往深了说。装逼让人家批卷官知道你有慧根就可以了,不能聪明的太妖孽,否则人家就要怀疑你了。

    至于写马屁文章,从后世那种社会里岀来的二本汉语言文学毕业生,马屁文章还有不会的?四年大学,学的不就是这个吗?

    正因为又有慧根,又会马屁文章,所以这考策论,王德的把握仅次于考绝对满分的算术。于是一番如花妙笔,锦绣马屁……。

    王德在草稿纸上写好答题,又反反复复斟酌构思,斟酌语句,认真检查有没有什么纰漏之处,以及有没有犯统治者忌讳的用词。检查两遍确认无误后,王德他还又是老习惯,考场练字。

    还是耐着性子等到黄昏,想等一旦有人交卷,自己就跟着交卷。可这场考试太重要了,重要到考生们一个个的都在那儿认真检查自己的卷子,压根就没有一个人有提前交卷的意思。

    大家都这样,王德现在即使再想出去撒欢,也只能耐着性子,坐自己的座位上,继续在草稿纸上练习书法,打发时间了。

    沉浸在书法的练习之中,也不知过了多久,王德终于听到了考试结束的钟鼓声,他也就得以名正言顺的离开这个,让他觉得十分憋屈的考场,岀去恢复自由了。

    两天后,还是临近中午的这个点,州府衙门要放榜了。因为府試这是州府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规格的考试。考中者也都会有一个正式的功名“童生”,也算是正式由普通小老百姓,进阶到了知识份子阶层。

    所以对于这最后的府试放榜,州府衙门格外的重视。州府安排此次放榜的差役们,他们全都穿崭新的大红色衙役服,敲锣打鼓的从州府衙里走出来。一时间锣鼓喧天的,吸引了不少县城的吃瓜群众,过来凑热闹。

    光敲锣打鼓这动静就够大的了,可这还不算完。州府差役们敲锣打鼓的来到张贴榜单的那面墙前,他们就在那儿的地上拉起了一串串的长鞭炮,然后就是点燃,鞭炮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

    中国人就喜欢热闹,就喜欢听这鞭炮声,中国人听到鞭炮声,就都会卖力的鼓掌叫好,这差不多就是一种本能反应了。所以差役们长鞭炮一点,鞭炮声一响,这现场气氛立马就高潮了,就好像***团演唱会现场似的。

    放完鞭炮热闹完,州里的同知大人代表知州大人,又出来发表了一通恭贺考中学子,勉励落榜学子的简短例行公事发言后,他就让差役去张榜了。

    这次广德州就录取十五个童生,十五个名字,也就四四方方的一张大红纸。就这张大红纸,一个差役先浆糊刷墙,另一个差役双手一举也就贴上去了。

    随着差役将榜单贴在墙上,这一次广德州的童子试最终结果,也就展示在了众人的眼前。

    第一名:王德;第二名:蒋子建;第三名:吕平;…………第十二名:王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