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伪书生 > 第二十五拉我入伙(下)

第二十五拉我入伙(下)

    正因为大明这廉政,制度保障是真真正正的,而且大明它还严格控制官员的准入门槛,也就是通过八股取士,凭考试成绩选拔官员,因此大明这官员道德水平很少有特别坏的。

    大明会试殿试,三年一次,一次才选拔三百名左右,换成咱们后世高考,那就是每年高考成绩前一百名。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那些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孩子,他们中除极少数异类外,普遍的品德水准都很高,至少是人们口中的老实孩子。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八股取士能考过会试的,他们中除极个别异类,大多数的人那都是道德君子。

    这些道德君子进入官场后,虽然随着在官场混久了,以及岁数大了,不再执着那些理想报复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也会坠落成官场老油子,会为功名利禄而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

    那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再向现实妥协,他们在本质上还都是一个正直的人,个要脸的人。这一点你从他们告老还乡后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出了。

    中华大地各个地方,都有那些曾经致仕官员在家乡的传说。全国打听打听,大明朝有几个致仕官员归乡后,他们是仗势欺人,为害乡里的?相反,这些官员告老还乡后,他们在家乡的所作所为,那都是被乡人交口称赞,一代代流传下去的道德楷模啊!

    一个为功名利禄而妥协降低自己道德水准,但骨子里还是正直的。这样的人他即使学坏,那他又能坏到哪里去呢?

    所以这大明官场,极个别的是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的。极个别的是像海瑞那样,一辈子不忘初心的清官。大多数是追求功名利禄,但骨子里还算正直,做事有底线的普通人。

    因此这大明官场,它利字当先,它不干净,但它有规矩,法律有尊严,至少在明面上,各极官员都要依法行政,不能让人家抓住把柄。

    所以历史电视剧里的那些,在大明当了官,就可以为所欲为,一手遮天,堂而皇之光明正大贪脏枉法,鱼肉地方的情况。在大明朝它只存在于明末,那个完全乱了套的乱世。

    因为这大明官场很不好混,所以那些对权力痴迷的官员,他们就自动的开始组建小团伙,结成党羽。妄图以集体的力量维护自身的利益,以及去争夺政治资源。

    就像现在施知州动员王德入伙一样,这种情况就属于团伙成员,在底下书生学子,也就是大明未来的储备干部中,发现了将来可能会有大前途,可以为团伙添砖加瓦的人才。

    然后他们就在这个书生学生,还没考过科举,进入仕途前,他们就提前约定门生,把人拉入自己的团伙之中。那意思就是我们用集体的力量,帮你进入仕途,推荐你进步,而你将来爬上去后,就要用你手里的权力为集体出力,维护集体各个成员的利益。

    提前约定门生,说白了这就是基于政治目的的一项风险投资。

    王德为在大明混的好,在图书馆里关于大明的这些历史,和社会各种现象的分析书,他也是都看遍了的。所以王德他对于大明的这种提前约定门生的政治行为,也是知道的。

    而且王德不光知道这种提前约定门生的目的,王德还知道本团伙老大徐阶,他将来不但会干倒严嵩,自己坐上那大明文官的顶峰,内阁首辅大臣的位子。而且这个徐阶他还是明年大明嘉靖二十六年的会试主考,以及明年徐阶会升迁到,掌握大明基层官员升迁调动大权的,大明吏部侍郎的侯子。

    当然明年嘉靖二十六年的会试,还有那位未来的大明第一相,张居正,张太岳。按着原历史,张居正会是大明嘉靖二十六年的会试第九。不过现在有了王德这个天选之子,那张居正明年的会试排名,就得第十了。

    徐阶这么粗的大腿,有机会抱却放过,那真的会遭天谴的,王德自然是不会干这样的蠢事。

    于是在施知州提出,提前约定门生这事后,王德就中国式的人际交往小技巧,装着慎重的考虑了一下,以示自已还是有羞耻心的。然后他就一副很不好意思,扭扭捏捏的答应了。

    见王德答应了入伙,施知州欣喜若狂,忙一边大笑着,一边站起来拉着王德的胳膊,就回了他的办公室。

    来到自己的办公室,施知州让王德用办公桌上的笔墨纸砚,当场写下门生帖。当王德按着施知州的指点,按着格式写完门生帖。等墨迹一干,施知州就把这份门生帖给收起来,放进了他自己的袖褡里。

    门生帖到手,施知州就一边盯着王德看,一边笑着用手捋着他那哈登式的大胡子。

    施知州现在这表情太猥琐了,让王德看着,怎么看都有种自己小白兔,人家施知州大灰狼的感觉。于是王德那颗小心肝,这会儿是“呯、呯、呯”的跳的巨烈。

    王德的预感是对的,施知州捋了一会儿他那大胡子后,他开口说道:“子端啊,恩师他老人家贵为殿试探花郎,现如今的当朝礼部侍郎。就子端现在这刚考过童生的身份,怎么有脸去递门生帖啊,吾也同样没脸写荐信啊!”

    “吾看不若这样吧子端,明天吾就着人,把子端之八场童子试的卷子,送去应天给咱南直隶的学政俞大人,让俞大人批准子端可以不必院试,直接受秀才功名。吾大明这府案首优异者,不必考院试,可直接授秀才功名,这也是朝廷的定例。反正就算是有府案首不配那秀才的功名,秀才资格三年一复考,到时考不过,这秀才也就只是当三年而已。”

    “所以这府案首不必考院试,可直接授秀才功名这事儿,只要地方上州府申请,一般学政大人都会同意的。况且咱现如今的南直隶学政俞大人,他跟吾是同榜进士,当年吾与他在顺天府同科考会试,我俩是住同一家客栈的,平日里也是多有交往,算是知交好友吧!”

    “因此只要吾这边把子端汝之试卷送过去,再附上一封拜托书信,吾相信子端汝一个秀才功名,是没有问题。今年是咱大明三年一试的乡试时间,嘉靖二十五年丙午科乡试,八月份会在应天准时开试。这样吧子端,此次乡试,汝好好在家备考,只要子端汝此次乡试,不管是中解元亚元也好,是中经魁亚魁也罢。吾都把汝之门生帖,附上吾之荐信,一并送往京师,让恩师将子端汝之名字,记入到恩师的门生录中。子端汝看,此如何?”

    解元是乡试第一,当年唐伯虎的人生高光时刻,亚元是乡试第二。乡试三、四、五名叫经魁,第六名叫亚魁。

    这位施知州说,只要王德考中解元、亚元、经魁、亚魁里的一个,他就把自己的推荐信和王德的门生帖,一并送往京师徐阶那儿。施知州他这意思很明白,也就是王德只有考入本届南直隶乡试前六,王德才有资格入伙。

    玛的,刚才还情真意切的拉生意呢,可等自己意向合同这么一签,特么的他就立马加条件,这特么的还有一点商业信誉吗?

    王德心里吐槽着这位施知州的人品,不过事已至此,他总不能再跟人家施知州,把自己刚才写的门生帖给要回来吧?如果王德敢这么做,这施知州一定会把门生帖还给王德,但王德以后可就……。

    毕竟人家施知州是从四品知州,堂堂的一州最高行政长官,要收拾王德这么个小童生,那还不就是“找”个正当理由的事吗?

    所以现在人家加条件,王德也只能笑着连连点头表示,说这应该应该,连个乡试都考不到前几名,哪好意思拜入徐师的门下啊?

    王德演技到位,表情到位,说的话更是决心满满,绝对掩盖了施知州那签了合同,又加条件的无耻行为,自已背下了这事万一不成,那所有的锅。

    对于王德的识时务,施知州很满意,笑着又勉励了王德一番。说他绝对相信,凭王德的大才,这次乡试,王德绝对能考到前六。而对于施知州的夸奖,王德自然又是一番中国式的谦虚。

    就这样王德与施知州两人,又情真意切、非常坦诚的说了一大堆废话。最后施知州以自己公务繁忙为由,打发走了王德。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