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伪书生 > 第二十六章江南秋雨赴应天

第二十六章江南秋雨赴应天

    从知州衙门出来,姐姐王芬和侄儿王春还在门口等,他们一见到王德出来,忙跑过来问东问西,而王德也拣能说的跟他们说。

    翌日中午,王德父亲就赶着家里的牛车,来谢家接王德、王春了。

    王德接到谢家小厮禀报,说自已老爸已经到谢家了,正在谢家中堂和谢家老爷子、谢家老太太说话,让他过去。

    听完谢家小厮的禀报,王德就整理衣冠,去了谢家中堂。等王德来到谢家中堂前时,看到这里面格外的热闹,谢家二老,王德姐姐、姐夫,以及王德姐姐王芬的大伯子、大嫂现在都在这儿。

    因为王德这次出色的考试成绩,以及几乎可以说不出意外就将到手的秀才功名。谢家人现在都对王德父亲,是极力的吹捧。都说王父生了个好儿子,将来必大富大贵,王家这是要兴旺发达了。

    王德父亲和谢家老爷子,他们年轻的时候,一个是粮行的少东家,一个是运粮船的船老大。年轻人很容易接受别人,于是王德父亲和谢家老爷子,他俩在长期的交往中,很自然的也就成了朋友。

    谢家开粮行卖米,家里有钱,还在城外购置了田亩,拿着田契到官府里,臭不要脸的说自己家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于是就在官府里,登记自己家的成份是地主。

    谢家有钱,这政治身份还是跟王家一样的“农”。所以在王德父亲与谢家老爷子,他俩这半辈子的交往中,一直都是王德父亲仰视谢家老爷子,高攀了,这让王德父亲一直以来,在面对谢家老爷子,自己这个朋友时,他都很伤自尊。

    现在好了,儿子王德,孙子王春都考中了这次的童子试,两人这童生功名,现在都己经到手,王德那秀才功名也差不多是板上定钉。

    大明阶级划分:士农工商,士大夫是第一等人,这王德、王春考过了童子试,而且王德马上还会是秀才,那就是说王家的政治面貌,现在已经晋级到了“士”这一个等级了。

    而谢家有钱那又怎么样?谢家“农”这个身份还是臭不要脸,从官府里骗来的。说白了谢家其实就是大明最下等的人“商”,而王家现在可是第一等人“士”。

    王谢两家现在,这在政治面貌上的差距,一下子就让王德父亲,这半辈子以来,他第一次感觉到了可以俯视自己老友的荣耀。所以现在王德父亲享受着谢家一家人的吹捧,他那心情就一个字“爽”!

    王德进到中堂后,谢家人自然又是对王德一番大加夸赞,谢家大儿媳还一脸期待的想把她娘家侄女,介绍给王德。

    不过王德作为后世的一个没钱又没门路的屌丝,他那颗追女的心,早就被后世的那些拜金女一次次的扔在地上,给踩的粉碎了。可以说一次次的满怀憧憬,又一次次的被羞辱,现在的王德,他在潜意识里是谈女色变,绝对的心里阴影啊!

    所以现在一听人家要给自己介绍对象,他本能的就是开口婉拒。人家做姑姑的,把自己侄女介绍给你,你却还没去相过亲呢,就直接开口拒绝。这事在中国什么时候,都属于不给人家面子,是在拉仇恨。

    不过好在王德这次考试成绩太好了,好到所有正常人都会确信他将来,必然会前途无量,是肯定要当官的。既然将来是官,那一个小老百姓家的闺女,又怎么高攀得起。

    所以基于以上这点认识,王德在拒绝介绍对象后,谢家老爷子、谢家老太太,他们不但不认为王德有什么错,反而都认为是自己大儿媳妇,在那儿异想天开,白日作梦。于是谢家二老,严厉的训斥了自己家的大儿媳妇,让她别乱说话。

    岀了这么个尴尬事,王德父亲为了缓解现场气氛,也为了给自己老友面子吧!他自动跳过介绍对象这事,说自己家为了庆祝王德、王春这次考中童子试,晚上打算摆流水席,请全村人吃饭。当然王德父亲在说完家中摆流水席这事后,也邀请谢家老爷子老太太,一起过去热闹热闹。

    不知道是真忙,还是自尊心太受伤,反正谢家老爷子在被自己好友邀请后,他说自己明早还要去外地的商铺查帐,就给婉拒了。

    因为牛头山离广德县城有四十公里路,坐牛车要四五个小时。所以为了赶在天黑前回到牛头山,王父也不能在谢家呆太长时间。

    于是在跟谢家老爷子又说了会儿客套话后,王德父亲就带着王德和王春离开了谢家。当然跟他们同行的还有王德的姐姐姐夫。

    毕竟王家这么大的喜事,谢家老爷子这个老亲家可以不去喝这个喜酒。但作为王家的女儿、女婿,王德的姐姐、姐夫还是要去的,否则这就太无礼了。

    王德、王春,王德父亲三人坐一辆牛车,王德姐姐、姐夫坐一辆谢家的马车。就这样五个人,一路说说笑笑的回了牛头山。

    回到牛头山,王家摆流水席,这村里人自然是全部到场。除了这村里人,王家这么大的喜事,王德的那些个姐姐、姐夫,也自然是带着他们的孩子全来了。

    牛头山村总共一百三十九户人家,七八百口人。再加上王德九个姐姐、姐夫,连同他们的孩子,那又是四十多口人。

    近千人都聚在这王家宅院周围,于是这王家宅院,现在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只要是平的可以放下张桌子板凳,现在可以说也都是全放上了餐桌。

    为了保证这么多人都有的吃,王家大院里现在,还搭了十几个临时灶台,五六十个村里的妇女和王德的那几个姐姐,在这儿帮忙。

    现在这流水席现场,妇女们在忙饭食,男人们聚在一桌一桌的吹牛皮,孩子们四处撒欢,这真的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啊!

    而这种热闹在王德到了后,那更是达到了高潮。手里没活的男人们,都围上来,都要跟王德说两句。

    王德知道自己现在算是个有身份的人了,跟村人说几句话,恭恭敬敬的按着辈份叫人家一声“爷啊”“叔啊”“哥啊”的,会让人家觉得很有面子,农村人就在乎这个。

    于是接下来王德就装腼腆,装老实孩子,一声声的叫人。在人家夸自己的时候,他也是马上中国式的自谦,绝对的低调。

    就这么笑着恭维着村里的每一个大人,让人家都觉得有面子。而这样的一顿饭吃下来,王德也是腰酸背痛,脸抽筋。

    好不容易熬到曲终人散,送走了村里人,和几个嫁的近的姐姐。王德才又被母亲拉去洗了一个热水澡,然后回了自己屋里休息。

    这一场流水席折腾的,当王德身子躺平在床上,身体和身心完全放松后。回想着刚才流水席上的那一幕幕,王德真跟过了一个劫似的,太累了。

    在这以后,因为王德现在是个有身份的人了,他出去被村里人看见了,村里人都会过来跟他打招呼,都喜欢拉着他,让他这个有身份的人叫他们“爷爷奶奶”“叔叔婶子”“大哥大嫂”什么的,这让王德觉得做人真累。

    开始王德为了自己在村里的名声,只能装低调迎合村里乡邻。可在半个月后,当他的秀才功名送到后,他就以要备考乡试为由,宅家里不岀去了。

    在家宅了近三个月,期间侄子王春去应天参加院试,落榜而归。而等王春考完院试回来后,大明三年一次的乡试也就近了,王德也就该起程去应天了。

    辞完千叮咛万嘱咐,满脸担忧的父母,王德背上行囊离家,去应天参加乡试。

    因为已经算是知州施大人小团伙的预备成员了,所以王德这次赴考应天。知州施大人安排了本州去应天的官船,捎上王德。先从广德走内陆小江小河去芜湖,然后再从芜湖入长江,最后到应天码头。

    施知州对王德的这一笔投资,似乎很看好。所以他这次不但安排了官船,捎上王德去应天,一路上吃住全包,他还送了王德三十两银子的赞助,大手笔的感情投资。

    就这样王德坐着官船,穿小河过长江,一路欣赏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以及现在大明还不是保护动物的长江江豚,在长江上遨游跳跃。悠哉悠哉的到了应天码头。

    王德到应天码头的时候,正近黄昏而且这里现在正是江南秋雨绵绵,行路会很不方便。所以王德决定先在船上住一晚,明早再进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