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伪书生 > 第六十五章大明煤老板

第六十五章大明煤老板

    不说陆炳那边,王德今早又是一觉睡到大天亮。张居正和殷正茂不同于袁洪愈,袁洪愈是把自己当作王德兄长,视每天督促王德温书为已任的。

    于是在应天乡试时,袁洪愈每天一大早,都会早早来王德所居客栈,然后带着王德一起去找个清静地儿温书。

    而张居正和殷正茂不同,这两人虽说都很喜欢与王德纵论天下。但骨子里这两人都性格内向,大多数时候喜欢独处,尤其是温书做学问时,不喜欢旁边有人。所以他俩早上去温书,都是自己一个人走,从不叫上旁人,这也倒让王德有了清静。

    一觉睡醒,去井边洗漱时,王德发现姜氏已经把张居正和殷正茂的被子,晒在院子中间的麻绳上了,但姜氏人却不在,宅院里也没有人活动的声响。

    王德想这兴许是姜氏带着小丫头妞妞,上街买菜去了吧!于是王德也不多想,洗漱完就自己拿着本书,准备出去西湖那边看书,顺便等陆炳了。

    出了武家胡同来到大街上,随便找了家人多的小吃摊点,吃了顿小吃,让自己肚子饱饱。王德就朝城外的西湖走去,这一次王德没有叫车,是靠走的,也算是煅炼身体吧。

    秋高气爽,今天又是个艳阳天,王德在湖边找到昨天与陆炳相识的地方,就靠在树上开始温书。

    而就在王德开始温书后大约不到半个时辰吧,陆炳就一身便服,笑嬉嬉的站在王德面前了。

    看到陆炳这么早来,王德很诧异,于是就问道:“不是说好是午后的吧,这才什么时辰啊?你们锦衣卫就这么闲,早上都没公事的吗?”

    王德这话明摆着是在呛人,但陆炳不生气,他就喜欢王德的这个真性情。于是陆炳听完王德的话后,他就不嫌脏的一屁股坐在了王德的旁边,然后说道:“锦衣卫天子亲军,戍卫宫禁,监察百官,什么时候会有闲啊?今早我卯时上衙点卯,亲手杀了一个从三品的指挥同知,后又罢了十三个人的官,也就是昨天被你查账的那些人。接着我又去西苑见了皇上,聆听圣训………。”

    “行了,行了,你那些国家大事,我这个升斗小民轮不着操心。我就想知道你个堂堂锦衣卫都指挥使,找我干嘛?还有约好的午后,结果你这个时辰就来,你这似乎是事不小啊?”

    明明昨天约的是午后,可这还是早上呢,陆炳就来了。像陆炳这样日理万鸡的大人物,他的日程安排肯定是排的满满的。而他却着急的推掉别的事,提前赴约!那能让陆炳这样的大人物,着急提前赴约的事,那肯定是大事啊!可自己跟陆炳之间,能有什么大事呢?

    想到这里,王德头皮发麻,这紧张的!毕竟人家是锦衣卫,特务机关啊!他们的事,那都是……。

    王德越想越紧张,不尤的就满眼焦虑的看向陆炳。陆炳老特务了,察颜观色那是他的职业必备技能。于是陆炳一看到王德那小眼神,他就懂了,他笑着安慰王德道:“解元公不必胡思乱想,陆某今日的确是有事想请解元公帮忙。但这事儿不用见血,也不用坑人埋人。”

    “说白了就是这临近年关,陆某想在年前,给卫里的兄弟们发点福利,好让兄弟们过个肥年。可奈何陆某不衬手,囊中羞涩啊!昨日陆某看了解元公做的账目,陆某就从中知道,解元公你不光四书五经八股好,这经商也必是一把好手,否则你做不出那么清晰的账来。买卖买卖,不就是钱的进出吗?能把账搞明白的人,他怎么可能不懂经商呢?解元公,陆某说的对吧。”

    对于自己抓经济的目的,陆炳不敢跟王德明说,这是为了给嘉靖帝拿去搞封建迷信的。毕竟对于嘉靖帝的这一不良嗜好,大明读书人都非常反感,陆炳怕王德也是那样的读书人,并因此而拒绝帮着他抓经济。于是陆炳隐瞒了抓经济的真正目的,只说自己想帮锦衣卫搞点副业,为手下人挣点福利。

    陆炳抓经济的理由,居然是因为想给手下发福利没钱,这让王德很不相信。毕竟锦衣卫在陆炳这个当今皇帝第一心腹的领导下,现在那是岀了名的会搞钱,肥的很啊!

    于是看着陆炳那说谎的样子,王德一句话不说,只是一脸嫌弃的表情看着,那意思就是:就你刚才说的话,你自个儿信吗?

    陆炳看着王德的那一脸嫌弃,他知道自己的人品被鄙视了。于是陆炳又接着为自己编故事道:“解元公,你别不信啊,我们锦衣卫是真没钱。现在咱大明那财政,真的是太糟了,那真是年年入不敷出啊!”

    “太祖当年平定天下时,我大明纳税田亩为八万万多亩,年税收折银有三千多万两。而这近二百年天下生平下来,龙子龙孙们由当初的几十人,变成了现在的几万人,他们中多的占地百万亩,少的占地几百亩,这些田可都是不用交税的。”

    “除了那些龙子龙孙们,还有你们这些举人和那些朝廷命官,你们的田也是不用交税的,再加上各个勋贵,地方卫所军官圈占的田地。这么说吧,解元公,现在我大明纳税的田亩,已经只有太祖时的一半了。而我们的开支,几万皇室子弟和勋贵们的禄米、恩赏,这每年就要花掉国库三成的税收。再加上南倭北虏,西南土人两广壮民造反,朝廷这些年那是年年打仗,军费开支那是海了去了。除了皇室勋贵的禄米和军费两项大头开支以外,国库还要负担各地天灾人祸的赈灾,朝廷官员的俸禄,以及国家的水利、科教,驿站……。”

    “嗨,解元公,难啊!咱们大明现在钱根本就不够花。不说别的,反正现在咱大明,就没有哪支军队他是足饷的,都是年年拖欠的,我们锦衣卫也一样。而且人家户部不拨银子给我们,还理由充分,就一句话,你们锦衣卫还缺银子?解元公你说,这上哪儿讲理去?”

    “户部不拨饷银,而咱差事还得办,监察百官,刺探军情,这花费大了!解元公,难啊!为了不让兄弟们寒心,为了不让皇上为难,我任指挥使的这两年,那都是昧着良心,去那些富商身上搞银子。所以在外人看来我锦衣卫搞了不少银子,可我锦衣卫有一万多人啊!那些钱摊到一万多人头上,每个人能分多少啊?再加上我们还有一大批烈士遗孤,伤残兄弟要供养………。”

    说着说着,陆炳一个有着钢铁意志的特务头子,居然哽咽的说不下去了,还一脸的痛苦。这把王德给唬住了,于是王德忙说道:“行了,行了,陆指挥使,别伤心。我不管你是真穷也好,还是装的也罢,反正恭喜你,你这差事我接了。”

    “真的啊解元公,那你跟陆某说说,都有什么路子可以赚着大钱呢?”

    “路子有啊!不过现在北京城没多少日子就该入冬了,远的咱不提,以后再说,现在咱先把这冬天的钱给挣了。”

    “冬天的钱,冬天什么钱啊?”

    “取暖的钱呀!陆指挥使,咱这京郊至蒙元时就采煤,现在更是鼎盛,你不要告诉我,你们锦衣卫没在里面插手。”

    王德这话说的,让陆炳又不好意思了,当煤老板这事儿,他们锦衣卫怎么可能不干,历代锦衣卫指挥使,都干这事。尤其是前朝正德帝的宠臣钱宁,他在任锦衣卫都指挥使时,就圈占了京郊好几块煤田。后来钱宁被诛,这些煤矿也就成了锦衣卫的公产了。

    当然这些都是暗地里的,在明面上那些矿都归锦衣卫安排的工具人所有。所以这方面的事,陆炳不能明说,只能含糊的说道:“解元公,煤是好东西,比柴强。可它卖不上价钱,你卖高了,人家就去买柴不买煤了。而且这煤开采不易,需矿工下井挖上来,一个矿工每天开挖不了多少,而他们的工钱每月至少五两银子。毕竟挖煤这活累且风险大,不给足工钱,是没人干的。所以这采煤,实际上盈利有限,并不是很赚钱。解元公,你这……。”

    “好了,好了,你的话我听明白了,你这么了解煤矿里的事,那就是说你们锦衣卫手里有矿喽?”听话听音,陆炳这么了解煤矿的事,那就表示他们锦衣卫手里,很有可能就有矿,于是王德出言确认。

    而陆炳在听了王德的询问后,他想了一下,这事还是跟王德明说吧,毕竟他也想听听王德下面会有什么发财大计。

    于是打定主意的陆炳,一脸真诚的对王德说道:“不瞒解元公,现在我锦衣卫在京郊共有二十二口矿井,雇工三千余人,每月可产煤二千多万斤,每月盈利在四千多两银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