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伪书生 > 第七十五章找到一块大煤田

第七十五章找到一块大煤田

    陆炳这个质疑好有道理,王德这会儿是真没法用语言去说服对方了。于是他倔强的说道:“陆大人,事实胜于雄辩,就像这里的铁矿一样,我当初跟陆大人说的时候,陆大人您恐怕也是将信将疑,报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过来碰碰运气的吧?可现如今呢?陆大人,小生的话你听了,不吃亏吧?”

    “这,这,解元公误会陆某了,陆某怎会不相信解元公呢?这样解元公,等此间事了陆某回京后,就会求皇上,让宫里兵仗局管的御用铁匠大师傅,按着解元公的图纸,打造那个转炉。然后咱们在新建的铁厂里,试着用那个转炉炼钢。”

    “不过解元公,有个事情陆某还是要事先言明的,即使解元公的那种炼钢法有用。但咱们要建的还是铁厂,毕竟咱们的铁,是要用来打造煤球炉子,烟筒子、农具和厨具的,东西又好又便宜,才会有人买。而用钢打煤球炉和烟筒子那肯定是胡扯,至于打农具和厨具,这恐怕也得比熟铁的,贵不了多少才卖的出去吧?”

    “至于解元公你想军中采购钢材,去打制兵器,那这事解元公你想都不要想。因为这首先是朝廷现在年年亏空,根本就没银子,军队的军饷也是年年拖欠,现在我大明就没哪支军队是不欠饷的。连饷银都发不岀,又怎么可能会有银子采购钢,打造兵器?其次是相比于鞑子,咱们明军手里的家伙比他们好多了,根本就没必要换。所以解元公,还是炼熟铁卖的出去,容易赚钱啊!”

    听着陆炳把话说完,王德有如一盆冷水浇的透心凉。陆炳的话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现在的大明,官方对钢材根本就没有采购的能力和意愿。而民间相对于价格昂贵的钢,他们更欢迎廉价的熟铁。

    其实通过技术革新,规模化生产,以现在大明每斤七文的熟铁价,王德可以将钢价控制在十文以内。但作为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商品社会的人,王德他是太知道一个企业,如果他把他的同行,全逼到没饭吃的地步,那这个企业会是个什么下场。那真是你爹是皇帝,也保不住你啊!

    嗨,还是一声叹息,王德明白了,钢产品大规模投入市场这事不能急,得润物细无声慢慢来,得逐步进入市场、蚕食市场,慢慢的先抢占熟铁的高端市场,然后再往中端渗透,一步步的迫使竞争对手因市场萎缩,或退出转行,或加入自己这边求带。

    想明白这些,王德冲陆炳拱手,歉意的说道:“陆大人,是小生欠考虑了,那咱要建的钢铁厂,就先以炼铁为主,炼钢为辅吧!”

    “好,好,好,解元公高瞻远瞩,炼钢这肯定比炼铁更有钱途,只是现在还不到时候,这一点陆某明白。所以陆某一定会全力配合解元公炼钢的,这一点陆某可以向解元公保证。好了解元公,咱们不谈这些不开心的了,咱们商量一下关于铁厂的这选址问题吧。”

    看王德因为不能大规模炼钢,心情似有些低落,陆炳忙出言安慰,并把话题扯开了。

    而王德在听到陆炳将话题问到了工厂的选址问题,他也忙回答道:“关于铁厂的选址问题,小生在计划书里也写明白了,小生认为在宛平永定河边建最合适。首先那里离京师不足百里,快马一个时辰就能到,这在陆大人的势力范围之内,能保证铁厂的绝对安全。”

    “其次咱们炼铁需要大量的水,一般来说炼一千斤铁,就要消耗二万斤以上的水。而咱们要建的铁厂,那是要年产十万万斤以上铁的,这一年要消耗多少水?所以咱们的铁厂,不挨着条大河是不行的。更何况宣府这里的铁矿石,也会通过咱们船下的这条黑沙河,进到洋河,再入永定河。咱们的铁厂挨着永定河,铁矿石就可以直接进厂,不用再麻烦牛马车转运了。”

    “而且把铁厂建在宛平的永定河边,还有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炼铁所用的煤炭和石灰石,在宛平的山里都有。说实话陆大人,小生觉得宛平永定河边十里内,就应该有大的煤矿,不逊于上次为做蜂窝煤,陆大人带小生去看的那座煤矿………”

    “什么,永定河边就有大煤矿,解元公你能肯定吗?”

    一听宛平永定河边就有大煤矿,陆炳兴奋了,一座紧挨着大河的大煤矿,在这个以水运为主的封建社会,它光运输成本就可以省下一大笔,这经济效益!所以陆炳无比希望王德说的是真的,于是现在陆炳是一脸期待的看着王德。

    陆炳不敢确信,但王德作为一个有一图书馆资料作为金手指的穿越人士,他可知道永定河边,确实有个后世平均年产七八十万吨,努力努力最高年产一百五十万吨的王平煤矿。

    根据史料记载,王平煤矿井田范围东至永定河河道,西至木城涧煤矿工业广场,南至九龙山的十字道,与门头沟煤矿井田交界。东西走向六公里,相北相距五公里,井田面积十三点五平方公里。而且这里的煤埋藏浅易开采,大部分还是适合炼焦的无烟煤。

    因为知道有这么个大煤矿,所以王德就想着在临近这个大煤矿的地儿,选一处风水宝地,建一座铁厂,这样煤炭的运输费用也降到最低了。

    穿越人士,现在大明人的未知,对王德来说就是已经发生过的历史。于是面对陆炳的质询,王德指了指他昨天炸出来的红石山,自信的说道:“陆大人,小生保证能在宛平的永定河边,给你找岀象这座红石山一样的大矿。只是小生不知道现在会不会,已经早有人捷足先登了。”

    “没有,解元公,那边的煤矿陆某还是了解的。陆某从没听说过有哪户大家,在永定河边有矿的。所以解元公尽管去找,只要找到了,划出煤田的大概范围,那陆某就马上去把那块地方划过来。毕竟那儿九成的地方都是山,也就是说那地方的地儿都是朝廷的,没有私田。就像咱现在周围这几座山一样,都是朝廷的,都是皇上的,我陆炳想要,跟皇上说一声,再去地方官府办一下手续就可以了,一两银子都不用花。”

    后世的门头沟地区,在现在的大明,它归宛平县管,这里百分之九十八的地方是山。正因为这全是山的地形,所以它在后世即使是常住人口超二千万的北京市一个区,那都是属于绝对的地广人稀。

    在后世属于一线城市一个区的它,都那样荒凉。那在这以农耕为主,北京城市人口才六十多万的大明,它的荒凉那就更别提了。可以说整个门头沟地区除了那些矿工,再能凑个一万的普通老百姓出来,也就顶天了。

    所以这儿的人非常少,地也就基本都是姓公的,私田很少了。而以陆炳皇帝第一心腹、帝国特务头子这样的身份,想占点穷山恶水没人烟的公家地,那不就是说句话的事情吗?所以陆炳现在很豪横的在王德面前夸口,占门头沟那种地方的地,他一两银子都不用花。

    明白人家陆炳确实有这个实力,有这个面子,王德也就放心干工作了。他对陆炳说道:“既然如此,此间我也帮不上什么忙了,那今天我就动身去宛平找矿吧!”

    “不急不急,现在时辰巳近正午。解元公又不善骑术,坐船走的话现在岀发,天黑前也到不了宛平,还是歇息一晚,明早再岀发吧!”

    “算了,还是现在走吧,现在走,如果晚上月色好的话,就可以夜航,半夜前到宛平,明日一早就可以着手找矿。如果今晚月夜不好,无法夜航,那就靠岸过一夜,明日一早出发,中午前能到宛平,下午就可以着手找矿了。”

    “这,这,这解元公太辛苦了。”

    “无妨无妨,左右不过出点汗的事,无碍的。”

    “那,那,那就辛苦解元公了。旁的陆某也不多说了,等此间事了,陆某回了京城,必有重谢。感谢感谢!”

    其实陆炳也是想早点开始赚钱的,王德有心,他自然高兴。于是陆炳客气了几句,就点了十个自己的亲卫给王德,让王德坐自己的座船,然后他就送王德坐船离开了。

    坐着陆炳的坐船,因为接下来要爬山涉水找矿,王德也无心欣赏永定河两岸的风光,回船舱躺着了。

    翌日清晨天蒙蒙亮,王德一觉睡醒,就发现自己已经身处在一个挺大的码头上了。而看到王德出来,也马上有一个陆炳的亲卫,跑过来拜道:“大人您醒了,昨夜月色好,兄弟们心里装着差事,就连夜夜航了。现在咱们已经在宛平县的码头上了,而且我们也派了兄弟去通知煤矿上的管事,让他找人手帮咱们一起去找矿。大人,这早上天凉,您还是回舱里歇息吧,等矿上人到了,咱再出发。”

    睡在船上,被这波浪摇的象睡在摇篮里一样,不知不觉竟睡了一整晚。而人家陆炳的这些亲卫们却一直在忙,这让王德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于是他非常客气的跟这个亲卫说了几句关心的话,然后就回船舱里休息去了。

    过了有大约一个时辰吧,锦衣卫控制的一个煤矿上的管事,带着十几个都拿着干活工具的汉子,牵着十几匹驮满东西的骡马,还让人挑着一担热腾腾的包子,来到了船边。

    吃完早饭,王德就拿着锦衣卫给的永定河宛平县段地图,对照着他自己脑海里后世的地图,找王平村这个大概的位置。

    大明的永定河比后世的要宽很多,而且因为大明的工程建设水平,筑坝是个很费时费力的活。所以大明这时期,永定河河坝都是只修靠北京城那一侧的,为的就是保护城市,保护城郊的大片农田。

    而象门头沟这样百分之九十八都是山,压根就没什么田地城市,那修坝保护什么?于是永定河门头沟这一段就没有坝,河水都是直接靠一座座山自己挡的,每年发洪水淹多少也无所谓。

    正因为这永定河水都是直接跟门头沟两岸的山直接接触,就像长江三峡一样,岸边根本就没有路。所以王德找矿也就只能一座座山爬着向前了。

    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王德是终于找到了后世王平村的大致位置,然后他就让矿工们分开,去四处挖探洞,看看底下有没有煤矿。

    经过三天的忙活,矿工们挖到煤的好消息,是一个个的传来,后世著名的王平煤矿,是终于被王德找到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