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伪书生 > 第八十一章世界第一钢铁厂

第八十一章世界第一钢铁厂

    当晚王德和殷正茂、张居正作东,在大酒楼请陈庆湧全家吃饭,也算为双方这段宾主情画上个完美的句号。

    吃完这顿散伙饭,第二天一早,去车马行雇了马车,三人就把行李打包,搬去了新家。

    坐着马车,三人来到新家,正在那儿搬东西呢!一个精壮的汉子悄悄凑到王德身边,小声的说道:“大人,我们陆大人的车马在街口等您呢!”

    陆炳找自己,那应该是钢铁厂的事。这是大事,是王德未来梦想的物质支撑,这事重要,比搬家重要。

    于是王德把自己行李搬进房间一丢,就跟殷正茂和张居正说,自己出去给家里添些傢俱,然后就离开了小院。

    来到街口,陆炳依然低调,一辆普通的马车外加所有人员便服出行。

    王德抬脚上了马车,车队也就起动了,坐在车里,因为车子两边都是川流不息的人流。所以王德和陆炳在车里,也只是聊些家常,闭口不谈钢铁厂的事。

    出了城来到永定河边,一下车王德愣住了,卧槽!这河两岸,山上山下全是蚂蚁一样的人,这特么得有多少人啊?

    看着有这么多人在干工地,王德惊疑的看向了陆炳。而陆炳对王德现在的反应很满意,或者说他一早就是打算给王德一个惊喜的。

    于是陆炳拍着王德的肩膀,笑着说道:“解元公,你知道为咱这座铁厂,现在有多少劳工在永定河两岸忙吗?”

    有多少人?听到陆炳问这个,王德不禁朝永定河两岸望了望,在心里粗略的估计了一下,说道:“大概看一下,这绝对不止陆大人您上次跟我说的三万民夫,而且我在这其中还看到了很多兵丁。陆大人,这是怎么回事啊?”

    “哈哈哈哈哈哈,解元公好眼力。不瞒解元公,现在在咱这铁厂工地干活的有五万民夫,七千兵丁。而在这永定河上游,在那儿筑堤坝的民天,有十三万之多。”

    “什么,有十几万这么多?陆大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哈哈哈哈,不瞒解元公,事情是这样的。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咱办铁厂这么大的动静。于是那些收到风声的勋贵们,一个个入宫求见皇上,表示他们愿意出份力。这些勋贵们打的是什么主意,大家都懂的。而紧跟这些勋贵,朝廷里的那些大人,也上书皇上要求将铁厂官办,否则他们就不同意征发徭役。”

    说到这里,想到朝廷里的那帮人,闻着血腥味就拼命往上冲的劲,陆炳也是无奈的直摇头。然后他接着说道:“皇上被那帮人逼的没办法,为了铁厂明年开春前能顺利的建好。于是皇上就答应了从明年开始,铁厂每年给工部纳一百万斤的官铁,给兵部纳七十万斤的官铁,换取朝廷对铁厂的支持。”

    “同时皇上还答应勋贵们,以勋贵们在京西的所有煤矿,和十九万三千两现银,以及各勋贵家控制的一千户庄户,三千户军户,折合成铁厂和煤球厂三成的股份。嗨,皇上也难啊!各方利益都得照顾到,否则人家能明的就明的来,不能明的就用暗的,反正就是把你的事给搅黄啊!”

    “不过这样也好,现在京西的煤全是咱们的了,采矿和炼铁的劳力也有了。而且以后军队也会保证咱们铁厂和矿场的安全。另外咱们采矿要用到的火药,说一声,军队就会给咱送来。至于徭役也是,今冬征傜役主要是乘现在永定河是枯水期,而且河水都被冻住了,咱们先修堤坝。明年夏天农闲时再征徭役,去河里清淤。”

    “解元公你知道吗?朝廷已经同意,征傜役在咱铁厂旁边的下游,建一座大坝,把永定河水拦住,把咱铁厂以上的永定河河面抬高半丈,保证以后咱们运矿石的航道畅通。另外,皇上从勋贵们那儿得了人和银子,也交代我把铁厂和矿山规模扩大。所以我今天找解元公来,就是让解元公来看看,咱这铁厂,到底该怎么扩建合适。”

    听完陆炳的叙述,王德也明白了,原来是想上桌吃饭的人太多,这桌上原先准备的菜不够了,于是嘉靖帝就想让厨子再多抄几个菜。

    明白了这些,王德不管铁厂这边,先问了一下原料的问题,他问道:“陆大人,铁厂扩建这倒不是什么问题,无非就是多填点地,把炉子建的再大的再多点。可这铁厂扩建了,铁矿石能保证供应吗?”

    要增加炼铁能力,多建几座炼铁炉就是了,而焦炭和石灰石,这京西有的是,根本就不是问题。那问题就只剩下铁矿石的供应了,于是王德就问到了这个。

    而听王德问道了铁矿石的供应,陆炳不慌不忙的回答道:“铁矿石没问题,现在宣化那边,探矿高手已经发现了庞家堡、龙关、烟筒山、大岭堡四个大矿区,而且全是不用打洞,直接开山就可以采矿的。这种采矿容易,先用炸药炸山,然后人再上去把矿石装上牛车,拉到选矿场选矿就可以了。至于人手也没问题,除了皇上和勋贵们愿意出的人,北边还有的是破落军户,和农闲时无事可干的农户。只要咱开的出工钱,矿场日常保证万把人采矿没问题。”

    听陆炳说完,王德也反应过来了,自己这又是被后世的思维方式给连累了。后世因为资源枯竭,采矿都是要打洞到地下几百米,甚至是几千米,才能采到矿石的。而大明现在的龙烟铁矿,那是刚开发的处女地,光地表以上的铁矿资源,都够这些古人开采上百年的了。

    这一群人围着山,从各个方向炸山开采,不用受那种矿井打洞作业面小,运输通道狭窄的限制,那自然就是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产量了。

    想想日常有一万人在矿山工作,除去那些负责选矿的和一些负责辅助工作的,奋战在采矿一线的矿工,五千人应该是有的吧!按他们一人一天一吨矿石的工作量算,一年再除去那些雨雪天无法工作的日子,一年按二百五十个工作日算。那这五千人一年的矿石开采量,就是一百二十五万吨,理论上这一百二十五万吨矿石,可以炼铁五十万吨左右,实际上应该可以达到四十万吨左右。

    想到这些,王德又想到自己查资料,根据大明现有能力,给未来铁厂选的是容积十个立方的小型高炉。一炉四五个小时,可以岀十吨左右的铁水,一天也就是五十吨左右,一年可以保证一个高炉,一万五千吨左右的产量。

    现在这座铁厂一年的生产能力,被提高到年产四十万吨,那就是说要保证这年产量,就得要建近三十座这样容积十几立方的高炉,这太多了,多的都不太现实了。

    计划得跟上变化,于是王德开动智慧,这高炉的容积得提高啊!三十个立方的容积应该是现在的大明,吃的下的吧!

    想着那些技术上的难题,王德难免就愣在那儿有些走神。而陆炳这时看王德愣在那儿不说话,于是他就一边用手轻轻拉王德的胳膊,一边唤道:“解元公,解元公……。”

    “呃,陆大人,何事?”王德思绪被陆炳打忧,有些没反应过来,于是就问道。

    而陆炳看到王德现在这副莫名其妙样,不禁笑着说道:“还何事?解元公你刚才想啥呢,陆某唤了你好多声,你都跟丢了魂似的愣在那儿。”

    “哦,抱歉抱歉,陆大人,刚才王某在想,这铁厂的产量一下子要翻翻,王某原先设计的炼铁炉,恐怕是小了。所以王某现在就在想该怎么扩大呢!”

    “噢,原来如此,那解元公受累了,倒是陆某刚才打搅了,陆某向解元公陪礼。”

    说完话,陆炳就向王德拱手鞠躬,以示歉意。而王德现在心里装着事,也没空跟陆炳虚情假意。

    于是在陆炳行完礼后,王德就说道:“陆大人,这产量一翻翻,炼铁和矿石堆场,那地方就得大,原先咱的计划就得改。地方不够,工人不能再安排住厂区了,反正现在这永定河上也要修坝,就让他们住对岸吧,每天从坝上走过来上班。工人不住厂区,那原来准备给工人建住所留的地,就可以空出来建炉子,堆料了。还有………。”

    接下来王德又跟陆炳说了一堆,自己在图书馆里关于钢铁厂建设的相关资料。听的陆炳是连连点头,大呼受益匪浅。

    谈完理论上的事,王德和陆炳又深入基层,去实地考察了一下工程进度,还又一次的爬上山顶,去实地查看这一带的地形。

    商量了一上午,两人都是口干舌燥,于是就坐在山顶,一边吃喝手下人送过来的糕点酒水,一边聊起了旁的琐碎事,也算是缓解一下脑子吧!

    当听到王德说家里缺个佣人,无人洗衣做饭时,陆炳想了一会儿,对王德说道:“解元公,解元公你少一个佣人,陆某这儿倒有个好的人选。”

    陆炳有好的人选,陆炳这不是想把他的人,安插到自己身边当卧底吧!陆炳毕竟是这个国家的特务头子,有些事王德就本能的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所以陆炳说完这句话后,王德既不答应,也不拒绝,双眼就是看向远方的河山。

    见王德不言语,陆炳又接着说道:“这是一个小丫头,她父亲当年官至正三品,五年她父亲因徇私枉法,被御史弹劾,是陆某带着锦衣卫抄的她家。后来她父亲经三法司会审,判了个罢官问斩,家中男丁发配充军,妻女没入教坊司。”

    “那年这个小丫头才六岁,一张娃娃脸,双眼忽闪忽闪的,陆某见她第一眼,就觉得与她有缘。后来陆某就交待教坊司的妈妈,不许害了那小丫头,只让她在教坊司里做些杂活即可。时间一长,这事陆某倒是忘记了。近来因为铁厂的事,陆某时常要请人去教坊司吃吃喝喝,愉乐一下。也就想起五年前的事了,于是陆某就叫教坊司妈妈,将那小丫头带来见我。”

    “五年不见,小丫头瘦骨伶仃的,见到我,她全身发抖缩在那儿,连头也不敢抬,全然没了五年前的灵性,可怜啊!听教坊司妈妈说,这五年来她一直在教坊司的伙房、洗衣房里打杂,人倒是个勤快的。解元公,那丫头可怜啊,如果解元公有意,陆炳可以出面为那丫头赎身,送给解元公。只是那丫头的父亲,当年是三法司会审定的罪,对她家的处罚,也是当年陛下下的旨。所以这赎人可以,但她那贱籍,可是要皇上下旨特赦才能除的,若以后解元公………。”

    大明教坊司隶属于礼部,凡是有罪官员的子女,被送入教坊司后,女的陪睡,男的乐师,并被统一打入“贱籍”,而且他们的后代也是“贱籍”。所以陆炳现在说到“贼籍”这事,也就是把话提前跟王德讲清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