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田园悠闲小日子 > 108、酱菜和豆腐坊

108、酱菜和豆腐坊

    谢青山听了此话,眼前一亮,忙催促道:“啥法子,你快说说!”

    谢萱就坐上炕,跟谢青山说道:“上回咱们在县城请应都头和孙都头在泰和楼吃饭,其中有一道酱菜,名儿叫酱大通姜伴笋的,姥爷你还记得不?”

    “咋不记得?一盘酱菜卖出了肉菜的价格,我边吃边心疼钱哩!”谢青山就笑道。

    谢萱也忍不住笑了,又问:“那姥爷觉得好吃不?”

    “咋不好吃?又香又脆,明明入口是咸香的,偏偏回味还有点儿甜,也不知道人家咋做的,就能把酱菜做的恁好吃,还能卖上肉菜的价格……”

    “姥爷,我有个做酱菜的方子哩,做的比泰和楼还好吃。咱们价格也别像泰和楼那么高,姥爷你说说,做好了有人买不?”谢萱就笑眯眯的问谢青山。

    谢青山又忍不住要坐起来,被谢萱给按下去了。

    “要真是比泰和楼还好吃,价钱还比他们底,保准有人买呀!”谢青山满脸喜色道:“萱萱,你说真的?”

    “当然是真的,我准备把这个方子教给我娘,也不必让我爹知道,让他知道了,还指不定被李家那家子人给偷学了去!”谢萱就挑挑眉,嫌弃道:

    “让我爹给我娘打个下手就行,他是个没主意的,日后家里还得让我娘当家。我娘学会了这门儿手艺,日后挣了钱,在家里说话也硬气,今后李家谁也不能看不起她!”

    “好萱萱,还是你想的长远!”谢青山不由得感叹道,“有了这门手艺,可以传家哩!”

    原来,古代没有温室大棚,所有新鲜蔬菜除了现吃,只能晒干或者腌制。到了冬天,人们普遍吃的蔬菜都是咸菜酸菜酱菜,需求量很大。就连皇帝饭桌上都少不了酱菜,在历代传下来的朱元璋菜谱中,就有甜酱瓜茄、酱大通姜等酱菜。

    明朝第一奇书《金瓶梅》中,西门庆的日常佐食也时常出现酱菜的身影,十香瓜茄、五方豆豉、糖蒜都是西门庆常吃的佐食小菜。而且不但冬天吃,春夏之季吃凉面,也少不了酱菜的身影。

    可以说,没有温室大棚随时供应新鲜菜蔬的古代,咸菜和酱菜几乎每日都陪伴着古代人民的餐桌。

    “我小姨那边,给他们开个豆腐坊吧!”谢萱掰着指头算道:“我小姨住在王家庄,那边离县城和葫芦庄都比较远,人们买啥都不方便,平时买肉打豆腐也得跑好远。我想,要是我小姨家开个豆腐坊,那附近村落里的人不都得上我小姨家买去?”

    “是哩,你姥姥去看你小姨,都提一条肉和两块豆腐去,他们那边确实买东西不方便。”谢青山连连点头。

    “而且,我小姨家不止卖豆腐,那些豆干、豆皮、腐竹、千张都能卖,而且也不比豆腐便宜哩!”

    谢萱有几分不好意思的说到:“其实还有个原因,做酱菜我娘一个人就能做,她还得顾着小盛林,没那么多时间。开豆腐坊一两个人忙不开,我小姨家有三口人,芹妹妹和鸿弟年纪也大些,不用操心他们了……”

    谢青山就笑着说:“萱萱,你想得周全,姥爷也不及你哩!”

    见谢青山高兴,谢萱就一连将自家的打算也都说出来。

    “姥爷,咱们不妨也在临漳县买个铺子,卖卤肉熟食。咱们以前买蒋家烧鸡铺的烧鸡,还有县城的卤肉烧鸡,味道也不过如此。我有个好方子,回头咱们自己卤了,姥爷你尝尝,肯定比他们加起来还好吃!”忽然想到什么,谢萱眼前一亮,接着说道:

    “就是豆腐坊的豆干、豆皮、腐竹、千张,咱们也能卤好了卖哩!”

    谢青山听着谢萱描绘着未来的打算,笑道:“咱们世代农户人家,向来没啥大本事的,只会在那两亩地里刨食儿,一向挣钱艰难。这咋突然到了你嘴里,啥都能挣钱哩!”

    谢青山并没有怀疑谢萱的方子到底好不好,谢萱之前挖首乌、炮制首乌,又造草棚种冬季菜,已经证明了她的能力。

    “我聪明呗!”谢萱笑呵呵的,跟谢青山边说边笑。

    不一会儿,谢王氏来喊他们吃饭,平安已经将秋娘和周安周全接回来了。

    “你们爷孙俩在屋里说啥呢?还没进屋都听见你们在屋里笑呵呵的。”谢王氏走进来,瞧见谢萱和谢青山两人说的热乎,忍不住笑道。

    “萱萱跟我商量,给惠娘和秋娘家出个致富的主意,让他们家以后也有生计来源哩!”谢青山说道。

    “真的?”谢王氏惊喜道:“我原本看着咱家宽裕起来,两个闺女家还是穷的叮当响,正想着咋帮扶她们哩,萱萱就先想到我前头去了。”

    “走,我也去一起吃饭,咱们大家在饭桌上好好唠唠,叫他们也高兴高兴!”说着,谢青山就要起床下地,慌的谢王氏和谢萱赶紧拦他。

    “那咋行?还是我端上来喂你好了。”谢王氏就说。

    “哪儿有恁娇贵,刘大夫都说了,只要不猛烈运动,慢慢的走动走动也没啥!”谢青山心里欢喜,黑黝黝的脸上满是笑意:“再说,这么高兴的事儿,我不得在场看着?”

    谢王氏看他精神挺好,就同意了,又叮嘱他:“可不能喝酒,听见了没?”

    “我省的!又不是小孩了!”

    “老小孩老小孩,人老了,跟小孩也不差啥……”

    谢萱看老两口你一句我一句打嘴仗,忍不住掩口偷笑。

    果然在饭桌上,谢青山宣布了这个消息,说庄子上忙完后,就帮秋娘家在王家庄开个豆腐坊,等惠娘家盖好房子,就让惠娘学做酱菜。

    秋娘一家听了,喜不自胜。

    周安连忙站起来,端着一碗烧酒,向谢青山敬酒道:“爹,您这些年来一直照顾我们,连以后的生计都为俺们打算好了,世上再没有您这样宽厚的岳丈了!我啥都不说,您就瞧着,我日后肯定好好干活,不叫秋娘受一点儿委屈!您受了伤喝不得酒,我就先干为敬!”

    说着,一扬脖儿,一碗酒就灌了下去。他兄弟周全也站起来,跟着敬了谢青山一杯。

    秋娘笑嘻嘻的在旁边看着,高兴的合不拢嘴。

    惠娘听说爹娘连他们的未来都给打算好了,以后有一门做酱菜的手艺立身,就是遭了难也能养家糊口。

    惠娘又是感动又是欣喜,见妹夫利利落落的站起来敬了酒,丈夫还只顾在旁边傻笑,忍不住推了推他,给他打了个眼色,示意他也赶紧敬酒。

    李昌平就赶紧站了起来,端起酒碗,期期艾艾道:“爹,我知道惠娘以前在俺家过的不好,你们也心疼。以后俺们自己过,我肯定会好好干活,叫惠娘享福,也肯定好好孝顺你们……我自己先干了!”

    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吃了顿饭,七嘴八舌的说着未来的打算,孩子们的欢笑声和大人们的推杯换盏响成一片。

    吃完饭,谢青山被催着回屋躺着,秋娘、周安周全和谢平安去庄子上给地屋上粪,准备种菜。

    谢平田就陪着李昌平秋娘去葫芦庄买泥胚、请工人,准备这几天就给惠娘家盖房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