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垄断

    因为手里暂时没什么钱,惠娘和李昌平准备先盖三间泥胚的茅草屋,等以后手里宽裕了,再换青砖瓦房的房子。

    身上没了束缚,眼前有了目标,惠娘干劲十足,连李昌平也主动起来,不再是推一下走一步了。

    壮劳力们都出去忙活了,家里只有养伤的谢青山,看着小盛林的谢王氏,李英带着李莲和周芹周鸿在门口玩耍,厨房里林氏在刷锅洗碗。

    谢萱吃饭的时候观察了林氏,大家高兴的时候,林氏虽然脸上也带着笑,但无人处,林氏却又露出几分忧愁。

    之前谢青山和谢王氏专门跟她说了一番贴心的话儿,叫她不要多想,他们家从来不会迁怒人。

    谢青山还说她是个好儿媳妇,林椿儿做下的错事跟她没关系,叫她不要心生嫌隙。

    公婆对她的一番厚意让林氏更加内疚,看到谢青山后脑勺的伤,她心里就难受。一时自责当初不该请娘家哥哥侄儿来庄子上做工,一时又恨林椿年少糊涂,做下这等错事,公公看在她的面子上不追究,却让她如何自处?

    所以,这几天眼见着林氏脸色憔悴,粗壮的身子都消瘦了几分。

    “大妗,你刷锅呢,我来帮你吧!”谢萱有心要开解她几句,就走进厨房里跟林氏笑着说道。

    “不用哩,我快刷完了,你玩去吧!”林氏瞧见谢萱进来,眼尾的鱼尾纹带上几分笑意,说道。

    谢萱仔细看着林氏的脸,认真道:“大妗,你瞧你这两天都瘦了,脸上皱纹都长出来了!我给你的面膏用完了没,我这里还有,再给你拿一盒吧!”

    林氏忙阻拦:“先前的还没用完呐,等用完再说吧!人年纪大了,哪儿能不老呢?”

    说着,又有些迟疑的摸了摸脸,皱眉问谢萱道:“萱萱,我真的长皱纹了?”

    谢萱暗笑,哪怕姿色再平常的女人也是爱美的,林氏这是有些在意了呢!

    “当然了,大妗,你这两天眼瞧着就瘦了,笑容也没以前多了,成天愁云满面,哪儿能不长皱纹呢?”谢萱就故意说道:“你瞧隔壁胡婶儿,年纪比你还大几岁,成天笑口常开的,看起来比你还年轻呢!你可得注意着点儿,我大舅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小心被哪个年轻漂亮的给勾走了!”

    林氏听谢萱一丁点儿人说大人话,忍不住扑哧笑了,脸上的愁容略散了些,点了点谢萱的头笑道:“你呀,小萝卜头一个,还操心起这个来了。放心,你大舅不是那样的人……我信他哩!”

    说罢这句话,林氏晒的紫堂脸儿上罕见的露出几分羞赧。

    “哎哟,大妗和大舅夫妻情深,是我操那多余的心。”谢萱佯装叹气,“既然大妗夫妻和美、子孙孝顺、公婆欢喜、姑嫂亲如姐妹,又何必为那些不值得的事烦心,还整天闷闷不乐呢?”

    林氏这才发觉谢萱的来意,见她饶了个大圈子来劝自己,又是欣慰又是感动。

    “你这个小滑头,饶了这么大一个圈子,竟然是给大妗讲道理来了!”林氏在她额头上轻轻凿了一下。

    “大妗,你自己心里也明白,咱家家人和睦,又没有那些乌七八糟的事儿,日子也越过越好。林椿儿的事儿又错不在你,姥爷姥姥也没有怪你半分,你成天愁容满面,这不是自寻烦恼么?”谢萱就郑重了脸色,认真跟林氏说道:

    “原本大家都放下的事儿,你反倒一直显在脸上,这不是时时提醒大家,让大家也跟着不欢喜么!”

    林氏愣住了,拿着炊帚站在那儿呆立了好一会儿。

    许久,林氏才神色难言的看着谢萱,轻叹道:“萱萱,大妗一大把年纪了,反倒没你看的明白哩!”

    谢萱就笑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是我比大妗看的清,只是我不是局中人,思虑没大妗那么多哩!”

    林氏叹了口气,就说以后会注意,让谢萱不用担心。

    之后几天,虽然林氏有时候还是会闷闷的,但已经比之前好些了。

    如此几天之后,谢青山的伤很快愈合了,六七天后就忍不住跑到庄子上,看菜种的如何,叫谢王氏发现后骂了一顿,他也只是嘿嘿笑。

    无奈,谢王氏就给他做了一顶棉帽子,让他戴着,生怕再吹了寒风留下后遗症。

    惠娘家的房子也很快就盖好了,毕竟不是什么青砖瓦房,盖的屋子也少,不过是一间堂屋隔成三间,又盖了一间西厢房隔成两间,做厨房和储藏之用。

    泥胚比青砖瓦片可便宜多了,木材和茅草又不用花钱,山上多得是,工人也是亲戚邻居主动来帮忙,干完活儿管大家吃顿饭,连工钱都免了。

    满打满算,秋娘家的房子盖完花的还不到十两银子,谢家就出了这个钱,李昌平感动的不知如何是好。

    茅屋盖好后,李昌平每天都在屋子里烧堆柴火,烘去湿气和寒气,准备干了之后就搬进去。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庄子地屋里的韭黄蒜黄长的有小腿肚深,另外每天都趁着地屋里温暖的气温发豆芽,有黄豆芽、绿豆芽、黑豆芽,还发了豌豆苗儿,供应到几个大酒楼中,其中豌豆苗最受欢迎,人们发现,豌豆竟然还能这么吃?

    脆嫩爽口的豌豆苗一上各大酒楼的餐桌,就受到了客人们的一致欢迎,价钱不比韭黄蒜黄低。

    因为豆芽生长速度快,至少温度和水分足够,再加上地屋里有供暖火炉,还有水壶烧水加湿,几天功夫就能长出来,能够持续供应。不像别家菜农,不是产量小,就是品相不好,谢家的豆芽产量大,生长速度快,品相还好,几家酒楼后来都用谢家的菜。

    在韭黄蒜黄上市之前,谢家的豆芽供不应求。

    一个月功夫,谢家的种出来的菜就完全垄断了临漳县的八家高级酒楼,几家大户人家也在韩正业的牵线下,直接向谢家订货。

    那些小户菜农除了在菜市零售,只能转向供应那些小点儿的饭店食铺,和谢家毫无竞争之力。

    虽然谢家垄断了高级酒楼和大户人家的蔬菜供应,也惹得些怨言,抱怨谢家势大欺人。但谢家凭正当手艺做生意,又没有搞歪门邪道,是以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浪花。

    更何况,谢家并没有赶尽杀绝,种菜的菜农们也都是小门小户,并没有多大的能力,这些怨言就在各自找到新的市场和客户后消散了。

    现在,谢家人眼看着韭黄蒜黄还没销售,就已经挣了百余两银子,每个人干活儿都是笑呵呵的,大家一股劲儿往一块儿使,感觉每天生活都很有劲头儿。

    想到韭黄蒜黄成熟后,每天不但要向六家酒楼和各个大户人家运送豆芽,还要运送韭黄蒜黄,一辆骡车根本忙不过来。

    谢青山又带着谢平田去牲口市买了一匹马和一辆拉车,马不是什么好马,但也比骡子强多了。

    于是,每天早上谢平田和谢平安就赶着骡车和马车去临漳县送菜。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