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惊动高层

    近年来,普沃大学试图做出一些人事改革。

    主旨是不看资历,任人唯贤,让年轻人得到更快的发展。

    职称评聘只需满足门槛条件即可参加,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皆是如此。

    也就是说,尚斌和陈涛谁先满足副教授的门槛条件,谁就可以参加竞聘。

    而近三年副高指标只有一个,谁没上,就要等三年之后了。

    目前,尚斌只需要再拿到科学基金项目,就可以满足门槛条件了。

    “王院长,按照这个情势,评副教授,我怕是悬了。”陈涛不无担心地说道。

    “不用怕。”王德才把论文列表随手扔在沙发上,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你只管抓紧写论文,申报项目。”

    他心里已经想好了对策,

    万一尚斌先参加评聘,那就在外审环节做些手脚。

    职称评聘,光满足门槛条件还不行,需要校外三位专家对竞聘材料进行审核,

    也就是所谓的专家外审环节。

    只要有一位专家审核不通过,也是无法竞聘成功的,而且半年之后才能再次申请评聘。

    “好的院长。这样的话,我先回去了。”

    对于王德才的手段,陈涛自然心知肚明,

    吃下院长的一颗定心丸之后,他面部的表情由紧张变为舒适。

    王德才起身,微笑着拍拍弟子肩膀:“别多想,好好干。”

    陈涛再三谢过,这才离开院长办公室。

    换作往常,学院哪位老师有好事,他作为院长肯定会第一时间在在学院工作群里表示祝贺,传音公众号上的学院新闻也早就安排上了。

    当然,表示祝贺的对象仅限于学院引进的首席教授,或是对他团队构不成任何威胁的人。

    这一天,学院工作群里只有几条工作通知,公众号也没有关于尚斌发表论文的任何消息。

    昨天还在嘲讽尚斌不会下蛋的王德才要是主动宣传这事不是打自己脸吗。

    郝俊作为团队老大自然看不下去,但也不好意思在工作群里宣传自己团队成员的工作。

    但是你王德才不说不代表别人知道不了。

    负责统计整个学校科研成果的工作人员桃子也是一大早就登陆了科研管理系统。

    30多个学院,生化环才相关学院的论文占了80%以上。

    每次打开系统,桃子看到的论文几乎都来自这些专业。

    今天,她导出列表后,发现居然有三篇论文来自人工智能学院,

    而且是同一个人发的。

    桃子看了一下论文发表的会议名称——

    国际机器学习会议,

    国际表征学习会议。

    哎?怎么没听说过。

    普沃大学建校以来就没人发过计算机顶会,不做学术的行政人员桃子当然没听说过。

    她以为可能也就是个普通的EI会议,但出于工作需要,她还是试着搜索了一下。

    【国际机器学习会议是机器学习领域的A类会议论文,

    关注各种机器学习相关算法和理论方面的研究,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顶级会议……】

    【国际表征学习会议是机器学习领域的A类会议论文,

    关注机器视觉、文本理解和语音识别等最新方法和技术的相关研究,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顶级会议……】

    这……这么高端的吗?

    工作十年的桃子一时怔住了。

    在她的印象中,好像那几个跟计算机沾边的学院从未有人发表过顶会文章。

    她把时间段勾选为“至当前为止”,查询了一下本校计算机顶会论文的发表情况。

    结果显示,仍然只有尚斌的这三篇论文。

    哇塞!

    这可是零的突破!

    虽说三篇顶会论文还无法改变本校计算机学科评估的评级,

    但只要有了第一篇,后面肯定还会不断的有,以后排名肯定会大幅提升。

    这是哪位大神?

    桃子调出尚斌的个人信息页——

    好帅!

    还是今年才刚刚入职!

    只有25岁!

    天哪!

    30多岁的桃子盯着尚斌的照片有些入迷,

    看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得赶紧跟领导汇报一下这个好消息!

    她选中导出的电子表格,再点击打印,

    第一次感觉几秒钟的打印时间居然如此漫长。

    桃子的一只手已经拿住打印表格的一端,

    刚打印完毕,她就拿起表格,一阵风似的冲向学科办主任的办公室。

    学科办主任从桃子手中接过表格,未等桃子开口,当即明白发生了什么。

    主任直奔校长办公室,正好遇到校长李进往外走。

    李进正要去开会,给各个学院的院长布置一下第四季度的工作计划。

    他看了一下学科主任递过来的表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计算机这个学科虽然存在较早,近三十年就业形势也一直不错,

    但在就业的掩盖下,学术成果不突出是很大的问题,

    学科发展在十几年前就到达了瓶颈。

    这么多年居然一篇顶会文章都没有。

    因为学术影响力太过一般,没有计算机领域的大牛愿意加盟普沃大学。

    都是虾兵蟹将,大牛来了怎么组建自己的团队?

    同城的几个兄弟院校早都有老师发表了计算机顶会,

    也成功吸引了几位国际知名的计算机学者。

    普沃大学的计算机被渐渐甩在了后面。

    十几年了,对历任校长来说,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是一个僵局,一个解不开的恶性循环。

    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

    院长们只喜欢招听话的,也就是自己的嫡系。

    普沃大学出身的学生,即便去了名校读博,水平和素质又能高到哪里去?

    有水平的,又何必回到普沃大学这样的三流学校任教?

    如今,有了能发表顶会的年轻生力军,

    大牛加盟之后自然可以把这些精兵强将招致麾下,一起做出更多的成果,

    甚至培养出优秀的青年学者。

    李进敏锐地察觉到,这可能是普沃大学计算机突破发展瓶颈的契机。

    他快步走进会议室,各个院长已经到齐,王德才也在其中。

    在介绍完2033年第四季度学校总体的发展计划,和各学院需要完成的各种指标后,

    李进校长扶了下眼镜,原本表情严肃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