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一读再读红楼梦 > 我看红楼之家长贾政

我看红楼之家长贾政

    贾政乍一看挺唬人。

    动不动就对宝玉断喝,最狠的一次还打个半死。贾母的话宝玉见了他父亲跟“避猫鼠”一样。老太太溺爱孙子,只看表象,如果宝玉真怕贾政,就该潜心钻研仕途经济、好好读书。事实正相反,宝玉那一套“歪理邪说”从未因贾政的干涉有所收敛。怕,不过是怕他手里的生杀予夺大权罢了。

    贾政这个人很无趣。

    一辈子嚷嚷读书,读得也不怎么样。带宝玉逛大观园,连那些混饭的门客都诹上几句,他就是捻着胡子,要么苦思冥想没词儿,要么看着宝玉发挥使劲虎着脸按捺心里的高兴。最搞笑的是刚开始还能批评,后来干脆来个不讲理,让做时说“做不上一起打”,做好了就两个字“不好”,连道理都讲不出来,靠家长的特权虚张声势。

    贾政就有趣了一次,家宴上当众讲了个怕老婆的故事。虽然现场的人都笑了,心里恐怕都跟读者一样感觉这个笑话讲得不符合他的身份。上有老母亲,下有妻儿子侄,平时又是一本正经的形象,而且笑话多得是,为什么单讲这一个?故事的来源就有问题,他从哪里听来这样市井风的笑话?同僚、清客都不大可能,唯一的可能就是赵姨娘。

    贾政跟王夫人坐在一起,就像庙里的两个木胎泥塑,感觉不到人气。贾政身边常常服侍的是赵姨娘。连贾母都说赵姨娘挑唆。从前虽然可以娶妾,但小老婆并没有地位。宠妾灭妻的男人必定家翻宅乱,为世人不齿。妾的身份难免造成心理不平衡,见识阴微,所以生了孩子都交给正房教养。赵姨娘是典型的小老婆形象,眼睛只盯着家产。贾政能跟这样一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服”的愚妾在一起,可见品味并不高。

    贾政的人情味也淡。

    元春回家省亲,含泪说不如平常人家能时时见面,虽然富贵已极终无意趣。这是久别的女儿对父亲的真心话,饱含感情。贾政却公事公办,说了一堆冠冕堂皇的场面话。就算是官场上习惯了,也不一定要说成这样。作者也看不下去,写道元春只好说些闲暇保养之类的话应对。

    凤姐和宝玉一起病到垂危,连贾赦都请医问药忙乱不休,他却说这是儿女之数想要听之任之。

    贾政也缺乏识人之明和治家能力,家事消亡,他也难逃其咎。

    贾政,人如其名,一个一本正经的假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