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一读再读红楼梦 > 我看红楼之赵姨娘和刘姥姥

我看红楼之赵姨娘和刘姥姥

    邢夫人劝鸳鸯同意做贾赦的小老婆:“——过一年半载,生上一男半女,你就跟我并肩了。”邢夫人给老公做媒不遗余力,跟她并肩有点夸大其词,做姨娘有一男半女可以依仗,倒是真的。赵姨娘跟探春闹,就不忘表白说自己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多年,才有了“你和你兄弟”。但赵姨娘的地位,不要说跟王夫人并肩,就是贾宝玉的丫头学过戏的芳官都敢跟她对吵对骂,背地里叫她赵不死的。

    探春说赵姨娘倒三不着两,就是上海人所谓的拎不清。凤姐当面说她“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安着坏心,还只管怨人家偏心”。探春认为是赵姨娘没心眼别人拿她当枪使,凤姐看得更清楚些,知道是赵姨娘自己的原因。

    赵姨娘出身低微,她的弟弟给她的儿子贾环当跟班,看见贾环按规矩是要站起来的。儿子是主子,她算半个主子,书中也提到贾政是常跟她在一起的,而且,她的女儿探春在王夫人面前也有地位,无论如何她的境遇也不会太差。但是八十回的书里她每次出场不是碰钉子就是“维权”。

    赵姨娘跟马道婆那场戏里跟马道婆的抱怨是她的心里话:在这屋里谁都跟不上,像样的东西到不了自己手里,然后说凤姐把家当都搬回娘家去了。先不说关于凤姐往娘家搬家当并无实据,只是她的猜想,就算是真的搬了,上有贾政王夫人,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呢?她对凤姐的怨气,不过是因为凤姐春风得意,更显得她不招人待见。

    赵姨娘觉得所有的人都在跟她作对,包括她的亲生女儿三小姐探春。这感觉让她时刻提防被人欺负,芳官用茉莉粉充蔷薇硝给贾环,只是不舍得把朋友的赠品分给他,并且还是旁边别人出的主意,并没有轻视贾环的意思。赵姨娘打上门,就是探春说的不顾身份、不知道尊重了。正确的做法是大人不记小人过,或者说给管家教训。

    赵姨娘不懂大人小人这个道理,她身在豪门,如在市井,有点风吹草动,就自己挽袖子上阵。她挑唆贾政和宝玉的父子关系,宝玉病重她迫不及待地冲上去劝贾母快些“打发哥儿上路”,被贾母啐在脸上,又被贾政喝退,这些当众的“没脸”,被势力的人看在眼里时不时找机会踩上一脚顺理成章。赵姨娘不服又打回去,陷入了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

    赵姨娘的问题是她自身素质造成的。

    刘姥姥跟赵姨娘都来自社会底层,行为举止却完全不同。

    刘姥姥进大观园确实眼花缭乱,但她并未被富贵气象吓倒。她尽情吃喝玩乐享受一番,逗得上上下下都很开心,临了自己还收获了很多感动,认为所有人都“怜贫惜老照看我”。

    刘姥姥不把自己和贾府看成贫富悬殊的施舍关系,而是简单化为走亲戚。她第一次见凤姐,跟周瑞家的说“我见了她,心眼儿里爱还爱不过来——”,她用了爱字,平等才有爱,她并没想到凤姐是声名显赫的二奶奶。她上门带点土物,按鸳鸯的设计逗大家开心而毫无芥蒂,大大方方用老年人的经验给凤姐的女儿起名字,她坦然说自己是庄稼人,并不因此自惭形秽。

    刘姥姥家贫,心却不穷。她跟人亲近、懂得感激。贾府势败,树倒猢狲散,她还去救巧姐,贾府诸人在她心里只是亲戚,亲戚有事自然要帮忙。她用自己的朴实善良和宽容(能平等对待过得比自己好的人也是宽容),给自己也给别人创造了一片温情。

    赵姨娘怨天怨地,再想不到境遇是自己造成的。曹公说她“愚”一点都没冤枉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