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31章 不改其香

第31章 不改其香

    寒风呜咽,窗外漆黑,守真翻来覆去睡得不踏实,耳边听着风之哀嚎,心里想起少年时期自己从宫里逃生出来的那个夜晚。

    最疼爱自己的人,孺人娘娘,被圣神皇帝召见后便再也没有回来。那一天是正月初二,朔风凛冽。(注①)

    他就是在正月初二的深夜,趁着宫内大乱之际,混在死人堆里,潜逃出宫。回想起这些,守真偷偷哭了半夜,想念孺人娘娘,左手擦了半天才擦干净脸上的泪水。

    外屋响起窸窸窣窣的穿衣起床声,然后就是魏广宗在门外悄声问道:“道长,道长,你又梦魇了?”

    守真低咳了一声,回道:“没事了,我已经醒过来了。你再去眯一会儿吧,养精蓄锐,白天还要出门。”

    “好嘞,道长,有事叫我。”魏广宗又蹑手蹑脚的回到了炕上休息。

    守真没再说话,用左手抚摸着不太灵活的右手,又陷入了往事的回忆之中。

    天微亮时,他才迷迷糊糊的睡着,一觉醒来,已经是隅中巳时。

    魏广宗正在伺候着守真打脸盥洗,在昨夜提前泡下的浓茶里洒下一些盐粒,端到了守真的面前。

    守真一边嚼齿木,一边口齿不清的说着:“怎么不早点叫醒我?今天还要去天龙寺拜访罗兰法师。”(注②)

    等着守真端起那杯浓茶漱口之后,魏广宗才回道:“外面风大雪大,吹得睁不开眼睛,无法出门。”

    魏广宗没有说出守真在清晨时分鼾声雷动之事。

    守真听得窗外阵阵作响的风声,又去外屋打开房门,一股寒风将他吹了进来。

    “这么大的风!这么大的雪!”他惊讶的同时赶紧关好房门,“告诉兄弟们,不要顾忌柴火钱,把火炕烧得热一点,今天就不出门了,让他们在火炕上休息吧。”

    李过来的时候带了几个兄弟一起来,知晓了守真身边无人可用,将张皋带走,留下了自己带来的兄弟保护守真。

    魏广宗马上答应下来:“我去跟兄弟们说。”说完,便端着茶水等杂物出了里屋。

    守真站在窗前,左手转动着流珠,自知晚起后连早课都错过了,只得亡羊补牢,默诵着《黄庭经》。

    补上早课后,守真与魏广宗用了饭,外面想起了一阵嘈杂声。

    魏广宗出去,很快就返回:“道长,郢国公和淮阳郡王分别打发人来说,今日大雪,不便出门,在驿馆闭门不出,暂且休息一日,不来客栈打扰道长了。”

    “知道了,还想听着延秀的清笳赏雪呢,看来只能等雪停了。”守真点头道。

    魏广宗凑趣道:“道长若是想听曲子,老魏我的口哨也可成曲。”

    守真笑道:“你的口哨声只能招来绿林好汉,或是军中悍将,哪里是曲子,简直是江湖聚义令。”

    唐朝的军队是府兵制,也就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全国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

    折冲府相当于地方上的卫兵训练营,唐朝前期,全国有600多个折冲府。

    这些府兵,即这些训练营出来的卫兵,每年都有“番役”,即每年都有定期轮番执勤任务,调至京师附近,执行宿卫任务。

    真实情况,则是帝王不相信中央宿卫的力量,从各州郡的折冲府(训练营)里定期轮换一些卫兵,不会让中央宿卫的人员固定下来有了二心。

    这样的话,负责中央宿卫的最高管理层十六卫,即十六个不同分工的军种,经常大换血,换来一批新的番役卫兵,可以断掉将军和卫兵之间的联系,一旦有战事的时候,折冲府的卫兵亦可“即插即用”。(注③)

    魏广宗哈哈大笑起来:“想当年,老魏在折冲府时,那帮新兵在老魏口哨的调教下,全都做了飞骑。”(注④)

    听着魏广宗又说起当年之事,守真微笑不语,侧耳倾听。

    这可是魏广宗的高光时刻,自从跟随守真开始后,便失去了自由,就像是雄鹰折翼,但他一路心甘情愿伺候着守真。

    为此,不管他说多少遍,守真从不打断魏广宗的美好回忆。

    天不遂人愿,魏广宗的小跟班徐长明急匆匆的闯了进来,来不及抱拳唱喏:“道长,外面都在传天龙寺的罗兰法师圆寂了。”

    守真和魏广宗一怔,只觉不可能。

    “备车,我们去天龙寺。”守真当机立断,与其在这里猜测消息的真假,还不如直接去寺内求证。

    一行人顶着风雪,缓行在天龙山的山路上,茫茫白雪,如鹅毛般飘落,守真再也没有了赏雪的心情,朔风和飞雪在他的身边打转,而他的内心亦如冰雪般的寒冷。

    当初,那段血案还有诸多疑点,他费尽心思才找到当年的当事人和亲历者骆宾王。他还想着与骆宾王重提旧事,问清楚血案背后的真相。没想到,仅仅隔了一个夜晚,骆宾王化身的罗兰法师就圆寂了?

    想起须发全白的罗兰法师,守真的心间涌现出了一张慈祥的面孔,特别是当罗兰法师知晓了守真的身世之后,目光里更是带着一种慈爱。

    漫天风雪之下,众人用了两个人时辰才赶到天龙寺。

    怪异的是,他们到了天龙寺后,风雪小了许多,就像是在考验着众人的诚心。

    寺内正在举行茶毗仪式,守真的内心一颤,一路祈祷这是一个误传的消息仍是变成了现实。

    说明来意之后,接待守真的人换成了青年和尚石秀。

    最难风月故人来,石秀明显对守真多了一份好感。

    守真为罗兰法师上了一柱香,忍住心中的疑惑,没有在诵经的众僧面前问出来。

    天色已晚,石秀将众人安顿在寮房,又将守真单独请到了一间禅房,二人说起罗兰法师圆寂之事。(注⑤)

    石秀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递给了守真:“这是师傅留给道长的书信,写完这封信,师傅的精神变得不太好,到了后半夜便圆寂了。”

    守真一边听着石秀的言语,一边打开书信,借着微弱的烛光览阅起来。

    石秀的双眼盯着摇曳的烛光,垂泪自语道:“师尊的名字取自‘兰死不改其香’之意,如果不是道长一语道破师尊的身份,小僧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师傅居然就是当年名动天下的骆宾王。”

    “自从道长走后,师傅独自待了好久。后来,师傅的脸上露出了一种解脱之意,跟我说了许多世俗之事。然后,师傅突然变得精神焕发,写了很久的书信,叮嘱我亲手交给道长。”

    “小僧放心不下师傅,便陪在师傅身边。后半夜,师傅口诵‘万里我归来,诗稿携满袖,口口阿弥陀,佛光照大地’,然后圆寂。”

    ---------------------------------------

    注①娘娘,不是后宫剧里那种对后妃的特定称呼,而是“母亲”的意思。唐朝皇子称呼皇后,正式尊称为“皇后殿下”,关系非常亲密的母子,可叫“阿娘”或者“娘娘”。只有电视剧里才有父皇母后之称。

    注②晨嚼齿木,即为古人刷牙之意。

    注③十六卫,在唐朝前期和武周时期的名称经常更换,简单的理解,就是八个不同的军种,分为左右卫,可以相互牵制,共十六个卫府。复杂的解释,需要一个章节的内容,为了不水文字,单开一个名词解释章节,列在前言卷中。

    注④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分置左右屯营,所领兵名飞骑,隶属屯卫。高宗龙朔二年(662),左右屯营脱离屯卫独立,改为左右羽林军。

    注⑤寮(liáo)房,寺院里供居士、香客居住的叫做寮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