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56章 公子论酒

第56章 公子论酒

    明烛高照,众人的身影在窗纸(注①)上不断的晃动着,觥筹交错,推杯换盏。

    “延秀,这黄醅酒比你在突厥时的葡萄酒好喝吧?”见面礼的话题已经揭过去,薛崇胤仍是时不时的刺激一下武延秀。

    武延秀摆弄了一下香囊,点头道:“确实不错,还是京都的黄醅酒好喝。不过,过几天大兄还可以喝到更好喝的酒。”

    “什么酒?”薛崇胤好奇道。

    “松醪酒!与大兄的身份最配。”三弟武崇敏最先叫道。

    松醪酒是用松脂、松花、松叶等为主料,泡于米酒之中。世人认为松树是长青之物,通过取其材料来泡酒具有养生的效果。

    武崇敏实则在暗讽薛崇胤倚老卖老。

    薛崇胤喝得脑袋蒙涨,根本没有听出暗讽之意,还以为三弟武崇敏劝自己平时多养生保养身体。

    “劝君莫惜松醪酒,容我来看柳叶眉。”守真吟诗道,他同样没有听出武崇敏的暗讽之意。

    三郎武崇敏的媚眼抛给了瞎子,白费力气。

    “那酒不好喝。”薛崇胤反驳道。

    武延秀不知道兄弟二人的暗战,听得武崇敏打乱了自己的节奏,只得自答道:“是三勒浆(注②)。”

    “三勒浆?那可是贡品。”郢国公薛崇简曾经在御前被圣神皇帝赏赐过一回。

    “贡品?我听说过三勒浆。延秀,你是说我能喝上这种贡品?”薛崇胤眼睛一转。

    “肯定是父亲大人封王,皇帝赏赐!”三郎武崇敏拍着桌子叫道。

    武延秀见兄弟二人的情绪已经上来,终于轮到他报复的时候,他淡然道:“非也!只因观国公杨璬不日大婚。”

    “什么,杨璬大婚?”薛崇胤大讶。

    “原来是表兄的婚事。不过,用得上贡品吗?”三弟武崇敏失落道。

    “杨璬居然大婚?马上而立之年,表兄终于要成家,这……这女方是哪个家族?”郢国公薛崇简问道。

    未等武延秀回答,守真在一旁含笑道:“最尊贵皇族,长宁公主。”

    此言一出,全屋寂静。

    长宁公主是皇帝李显和韦皇后的嫡长女,姿色美丽,酷肖韦皇后,骄横贪财,公卿大臣纷纷托词躲避,无人敢迎娶。

    两年前,长宁公主最小的妹妹安乐公主都已下嫁梁王武三思之子武崇训,身为姐姐的她仍是待字闺中。

    长宁公主的婚事曾经愁坏了韦皇后,没想到今日众人听守真一口咬定了长宁公主,众人震惊到无语。

    “天师,这是占相之术,还是袁天罡的《推背图》?”三郎武崇敏一脸崇拜问道。

    “都不是。”

    “道长是如何知晓?”武延秀反问道。

    武延秀的反问证明了守真说的是事实。

    “天师,你在宫里有内应?”薛崇胤狐疑道。

    “世子猜对了一半。”守真神秘道。

    “谁?”薛崇胤问得很唐突,

    郢国公薛崇简脸色沉寂,他没有想到守真居然会有这么深厚的人脉背景。

    “左金吾卫大将军……”

    众人皆倒吸了一口冷气,左金吾卫大将军可是皇帝的心腹。

    左右金吾卫在皇帝出行时,先驱后殿,日夜巡察,并且掌宫中及京城日夜巡查警戒之职。

    可以说,皇帝最信任的十大心腹之中,必定会有金吾卫大将军一席之地。

    “……的手下。我在端门等待崇简入宫的时候,听到金吾卫在讨论此事。”守真补充道。

    武延秀恍然道:“我说呢,刚刚在梁王府听说此事,还以为是机密之事,没想到已经传遍了京城。”

    郢国公薛崇简刚刚回京,三弟武崇敏年纪尚幼,不知道这事也就罢了,但卫国公薛崇胤却对此事一无所知,很显然他只顾鬼混。

    身为太平公主长子的薛崇胤,丢掉了世家子弟平时该有的素养、对政治家族联姻的敏感、对时局变化的掌控,怨不得太平公主平时不待见这个长子。

    “表兄……表兄怎么会这么想不开?遇到什么难过的坎了?”薛崇胤纳闷。

    “大兄,慎言!”郢国公薛崇简谨慎道。

    “无妨,延秀的堂姐是你的夫人(注③),都不是外人。”薛崇胤满不在乎道。

    武延秀自是满口附和道:“没有外人。观国公杨璬家中颇有资财,更是任侠好义,喜赌斗,许是性子无惧长宁公主。”

    薛氏兄弟二人都陷入了沉思。

    守真却不认同武延秀说杨璬的“任侠好义”,自从晋阳救下他之后,他不告而别,守真再也没有见过他,连一句感谢之语都没有。

    每个人各有心思,三弟武崇敏却懒得应酬这些人际关系,不耐烦道:“刚才说酒水,怎么又扯到婚事上去了?天师,见过三勒浆吗?”

    “曾在西域见识过一回。其光色油然如葡萄桂醑(注④),味则温馨甘滑。”

    “光色如葡萄桂醑?西域葡萄酒?”三弟武崇敏好奇道。

    “按照药王孙思邈的说法,三勒浆属于药酒的一种。”

    “药酒?”

    “没错,有进补身体的功效。你可知饮三勒浆需要用什么酒杯吗?”守真含笑道。

    这种笑容在武崇敏看来极为高深莫测,他下意识问道:“用什么酒杯?不是我们用的白瓷杯吗?”

    武延秀很感兴趣,插了一句话,“难道是用青瓷杯?”

    “二郎,慎言!越窑青瓷是皇家御用。”稳重的薛崇简劝道。

    “无妨。青瓷除了皇家御用的越窑之外,永嘉郡瓯江(今浙江温州)的瓯窑、婺州(今浙江金华)的婺窑,寿州(今安徽淮南市)的寿州窑,也产青瓷,配得上‘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称赞。”守真娓娓道来。

    “果真是青瓷杯?”武延秀喜道。

    守真摇头道:“非也。”

    “哈哈,是我说的白瓷杯。”三弟武崇敏得意道。

    “非也。‘圆似月魂坠,轻如云魄起’的邢窑白瓷确实不错,却非承载药酒的最佳器皿。”

    守真说完这句话后,众人都起了好奇:居然都不对?

    “那是什么?”

    “古藤杯!经年古藤制成的酒杯可以增加药酒的芳香之气。”

    三弟武崇敏不服道:“古藤杯?没见过。我觉得白瓷杯就挺好的。”

    “白瓷杯适合黄醅酒,可增酒色如琥珀光。”守真认同道。

    “还有这么多讲究?”三弟武崇敏低头察看自己酒杯里的颜色。

    “当然!我考考你,喝葡萄酒配什么酒杯最合适?”

    除了三弟武崇敏之外,其他人都相互对视了一下,看出每一个人都不知道。

    ----------------------------------------

    注①窗纸,冬季为竹篾纸,夏季为轻纱(碧纱窗)。唐朝白居易有诗云:“微酣静坐未能眠,风霰萧萧打窗纸。自问有何才与术,入为丞郎出刺史。”

    注②三勒浆,《四时纂要》、《农桑辑要》的作者,唐代韩鄂曾经记载:诃黎勒、毗黎勒、庵摩勒,已上并和核用各三大两捣如麻豆大,不用细,以白蜜一斗、新汲水二斗、熟调。投干净五斗瓮中即下三勒末,搅和匀。数重纸密封。三四日开更搅。以干净帛拭去汗,候发定即止。但密封此月一日合满三十日即成。

    注③唐代诸王的母或妻及妃,文武官一品和国公的母或妻及妃为“国夫人”;三品以上官员的母或妻为“郡夫人”。据《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注④醑[xǔ],指经多次沉淀过滤的酒。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