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57章 酒杯夜谈

第57章 酒杯夜谈

    守真不好托大,马上自问自答道:“夜光杯(注①)。暗红色的葡萄酒倒入夜光杯中,在夜光杯里会绽放出鲜血般的酒色,饮一杯下去如饮一杯鲜血。曾闻有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②)’我大唐男儿的气魄岂不壮哉!”

    一席话说得众人热血澎湃。

    特别是三郎武崇敏恨不得马上去找来夜光杯,换上葡萄酒。

    薛崇胤仍是不服,挑衅道:“天师说说高粱酒吧。”

    “高粱酒乃是古酒,自大禹时期,仪狄(注③)造酒,酿造的就是高粱酒。‘鹅黄名酿何由得,且醉杯中琥珀红’说的也是高粱酒,饮此古意之酒需用青铜酒爵。”守真吟道。

    “天师,你上辈子在良酝署任职吧?”三郎武崇敏惊叹道。

    良酝署是官专门管理方酿酒的机构,设有令二人,正八品下;丞二人,正九品下;府三人,史六人,监事二人,从九品下;掌醖三十人,酒匠十三人,奉觯一百二十人,掌固四人。

    良酝署的官阶虽然不大,但管理着的全国名酒却不少,例如说,郢州富水、乌程若下、河中桑落、剑南烧春(注④)、河东乾和葡萄、岭南云溪博罗、宜城九酝等。

    “良酝署?哪里会有那么好的运气,可以品尝天下美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不亦快哉!”守真喝得有些飘飘然。

    “哈哈,都说酒品如人品,第一次与天师饮酒,便知天师乃是快意之人,以天师的身份,何愁品尝不到天下美酒!”

    今晚,薛崇胤粗鲁了一晚上,只有这句话才能细品出他是一个粗中带细之人。

    可惜的是,微醺的守真没有留意到这一点。

    “大兄说得是。来,饮下此杯黄醅酒,预祝我们可以在日后共饮三勒浆。”郢国公薛崇简贺酒道。

    “带上古藤杯!”三弟武崇敏及时垫了一句。

    众人尽斛,一饮而尽。

    武延秀那张白皙俊美的脸庞泛起了桃花红韵。

    两个月前,武延秀提前回京,被当时的圣神皇帝封为桓国公,授左卫中郎将(散官闲职),他的心里很是悲凉和忿恨。

    悲凉是因为他在突厥时期效仿苏武牧羊,待了六年,终于等到了和亲队伍返回大周,圣神皇帝却只封了他一个国公,都没有打算复封原来的淮阳郡王爵位。

    忿恨是因为父亲魏王武承嗣去世之后,长兄武延基继承了亲王爵位,却被圣神皇帝赐死,魏王的爵位落在了三弟武延义的身上,白得了一个嗣魏王爵位。

    亲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高于郡王,低于亲王。原本这个“嗣魏王”爵位是武延秀的,如今却只有一个国公爵位。

    人生有几个六年,有几何青春?

    他只觉得上天待他太不公平,为国卖命出力的他却不如闲待在家的三弟,自有爵位从天而降。

    他心里明白,父亲魏王武承嗣和梁王武三思都在争皇太子之位,虽然不奢求相互内斗的二人能够相助援手共同对敌,但他没有想到梁王武三思没有丝毫同族之情,在最关键的时候落井下石,生生断了父亲武承嗣的后路。

    回京之后,武延秀虽然被封为桓国公,却再也无法拥有郡王礼制级别的府邸,看着三弟的府邸比自己宽广一倍,心中更不是滋味。

    更让他糟心的是,他还得处处躲着三弟武延义,以免自己以国公身份向嗣魏王三弟行礼。

    迫不得已,他很少混权贵圈子,只是与堂兄武崇训(武三思的次子)交往甚密。

    今晚,他在梁王府正为安乐公主和驸马武崇训出谋划策,筛选新府邸。皇帝李显复辟称帝后,夫妻二人准备搬出梁王府,修建公主府。

    听安乐公主的下人说起郢国公薛崇简和突厥和亲队伍进了皇宫,他就坐不住了,想要来太平公主府找上薛崇简等人。

    如今,他坐在薛崇简和守真等人的身边,却不知该如何说起,本想诉苦的他无法开口,只能“数人对望皆尽斛,一杯一杯复一杯”的豪饮起来。

    坐在一旁的守真同样有些苦闷。

    守真陪同郢国公薛崇简终于抵达洛阳,昔日的神都落幕变成了东都。他最想见到李过和魏广宗等人,想要问清楚张太公张柬之等人的兵谏过程,特别是诛杀二张兄弟时遭遇抵抗时,自己人的死伤情况。

    遗憾的是,晋阳和洛阳之间传递书信情报比较慢,纵马疾驰的话,最快也只能知晓四天前更新的情报。

    尤其是正月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复位称帝之后,洛阳的情报就很少能够传递出城。

    原因很简单,皇帝李显联合相王李旦下令封城,施行净街政策。李氏皇族担心太后有后手,反戈一击。

    另外,右羽林大将军武攸宜留守西京长安,手握兵权,皇帝李显等李氏皇族担忧某些异动的势力反扑,不得不封锁全城,禁止各方传递消息。

    直至二月初四,皇帝李显下制(避讳武曌的曌,改诏为制),恢复大唐国号,并规定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等都恢复唐高宗永淳年间(公元682年)以前的旧制,神都洛阳改称东都洛阳。

    唐朝复辟已定,洛阳逐渐开放全城,陆续有消息传出。

    守真跟随郢国公薛崇简的路上,间或接收到一些情报,大都是官方邸报(注⑤)已经报出的消息。

    有时,守真会在薛崇简那里得知一些京都的近况,但他最想知道关于张柬之联手义父李多祚兵谏一事,却无从得知。

    甚至到现在,他都不知道李多祚等人是否安康。

    他手下的兄弟们大都是当年扬州起兵的子嗣后裔,跟随着他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能够给他们自己的家族平反。

    守真不想他们有什么伤亡。

    为了练兵,守真将他们改编为河西道商会,每年都会穿行在洛阳和北庭之间,一则是以胡商商会的身份做生意,可以让他们成家养家;一则是给他们找事情做,以免聚积了怨气无处发泄。

    守真想从武延秀这里了解一下洛阳时局的近况,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有单独相处的机会,他只能等到明日或是以后安顿下来另找机会。

    他和武延秀二人可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

    众人酒酣之际,外屋的房门打开,进来了一位下人,与伺候一旁的下人不同,这是一位双鬟髻的婢女。

    薛崇简以为是来上酒上菜的下人,余光中瞧见了婢女,心中马上一热,便再也没有心思喝酒。

    -------------------------------------------

    注①夜光杯,历史悠久,早在西周周穆王时,西域曾向朝廷献“夜光常满杯”。祁连山的祁连玉石是夜光杯制作的原材料。汉代东方朔在《海内十册记》中云:夜光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纹饰天然,杯薄如纸,光亮似镜,内外平滑,玉色透明鲜亮。

    注②作者是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其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在文中时间的705年时为18岁,应该还没有写出这首《凉州词》,本文借用提前了数年。

    注③仪狄,夏禹时代的造酒官,相传是我国最早的酿酒人。

    注④剑南烧春,为皇族贡品,有“剑南贡酒”之名。相传,李白为喝此美酒曾把皮袄卖掉买酒痛饮,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赎酒”的佳话。

    注⑤邸报,刊载官方文件、官场动态和宫廷消息为主的报纸。最早出现在唐代。宋代以后才出现了非官方报纸。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