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66章 令狐三杰

第66章 令狐三杰

    明月吃完了一个热乎的毕罗后,听着魏广宗讲述宫闱秘事,对此毫不感兴趣,便趴在守真的腿上睡着了,他的双腿上趴着狸奴团团。

    守真饮酒数杯,喝得全身发热,将身上的鹤氅披在了明月的身上。

    “三国有煮酒论英雄,今也有温酒聊兴亡。真是可惜啊,没有见证匡复大唐的历史时刻。”

    魏广宗笑道:“我等白衣,自是进不了皇闱。不过,张相下朝之后,曾对其孙张子敬谈及过,皇帝登基过于仓促,并非世人想象中完美。”

    正月二十五日,李显在紫微城通天宫登基。

    原本皇帝李显想要在这一天宣告改周为唐,但时间过于仓促,朝廷上下旗帜皆为金色,属于大周制式,无法全部恢复大唐旧制,只能另择吉日。

    这一日,满朝文武百官仍是衣着武周朝代的朝服,来通天宫朝拜皇帝李显。

    随后,皇帝李显下制大赦天下,张易之的党羽们不在赦免之列。

    那些被酷吏周兴、来俊臣等人冤枉的人,都重新进行清理和昭雪,他们的子女中如有被发配流放或者被没入官府作奴婢的,都予以赦免。

    另外,皇帝李显继太宗(李世民)之后,亦放出宫女三千余人。

    重中之重,皇帝李显加封相王李旦的封号为“安国相王”,并任命他为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拜相参政);加封太平公主封号为“镇国太平公主”(参政)。

    此外,李氏皇族先前被太后发配或没入官府为奴的子孙,都需恢复皇族身分,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封授官爵。

    守真叹曰:“圣上上位,第一件事便是安抚功勋,重新利用李氏皇族子嗣来掌控政权,这是准备清除朝廷里的武氏一族政治势力。”

    “好事,好事,虽然不能平反血案,但至少可以报一部分仇嘛。”魏广宗快意道。

    “如今,朝中有我们的人,希望我们能再争取到太平公主的助力,为平反血案继续努力,终有一天明月可昭。”

    “道长,圣上放出三千宫女,这有什么后招?”

    守真奇道:“这一点我也没有想明白,如果他担心宫女心属太后,日后会为太后传递消息,大可以将她们调至迎仙院去侍奉太后。难道他真的想效仿赵惠文王,准备饿死太后?”

    “不会吧?太后身边一个宫女没有吗?”

    守真笑道:“只是开玩笑。有安国相王李旦和镇国太平公主在,怎么可能让母亲饿死呢?”

    “他们不是支持圣上上位吗?算是太后的敌对势力吧?”

    “敌对只是一时的敌对,只针对二张兄弟和武氏一族。如果太后的身边没有二张兄弟和武氏一族,而是只有李氏皇族的话,这三个人也不会反对太后继续亲政。”守真解释道。

    魏广宗认同这个说法,继续讲述起来。

    正月二十六日,太后搬到上阳宫居住,并点名要求左羽林将军李湛留在上阳宫宿卫。

    皇帝李显虽不解,但应允下来,并且封左羽林将军李湛为右羽林大将军。

    听出魏广宗的羡慕之意,守真解释道:“这只是母子斗法而已。圣上见太后留下昔日老臣之子李湛,而且李湛手握部分兵权,肯定担心李湛被太后收为己用。”

    “那圣上为何还升了李湛的官职,封他为右羽林大将军?岂不是让他手握更多的兵权?”

    守真解释道:“这才是斗法。圣上用实打实的升官封赏来告诉李湛,谁才是真正的皇帝。即便李湛想要投靠太后,也要掂量一下。”

    魏广宗愕然道:“这么多弯弯绕?不过话又说回来,太后之前的亲信大臣里,只有姚元崇大总管还算忠心。”

    “这话怎讲?”守真奇道。

    那一日,太后移居上阳宫,文武百官都为大唐即将复辟而相互称庆,只有姚元崇哭泣不止。

    宰相张柬之对他道:“今天难道是哭泣的时候吗?当着这么多人!元之(注②),你恐怕要大祸临头了。”

    姚元崇哭诉道:“这么多年,我长期事奉圣神皇帝,现在突然辞别,感到悲痛难忍。我随你们诛除凶逆,是尽臣子本分,今日泣辞旧主,也是人臣应有的节操,就算因此获罪,我也心甘情愿。”

    宰相张柬之见劝不住他,只能让他先回,以免更多人见到此景。

    守真听完,心中亦是唏嘘不已。

    魏广宗见他没有说话,以为守真不以为意,也就没放在心上,继续讲述起来。

    正月二十七日,皇帝李显率领文武百官去上阳宫向太后问安,并且为太后献上了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注③)”。

    以后,不再上疏“圣神皇帝”,而是“则天大圣皇帝”。

    这一日,洛阳的天下第一门“则天门”因避讳,改为应天门。

    守真一直没有听到张柬之张太公的消息,心中有些慌,担心魏广宗故意避开张太公的话题。

    张柬之、裴炎、狄仁杰三位宰相都是令狐德棻的得意弟子,被世人称之为“令狐门下三杰”。

    令狐德棻,博涉文史,少有文名,曾任国子祭酒、太常卿。因监修八部国史(注④),主修《周书》(北周),被册封彭阳郡公。

    三个人还在拜师学习时期就曾约定,如有一人为相,定要实现报效朝廷的抱负,辅佐明君,建功立业。

    裴炎乃是河东裴氏,依靠家族的政治背景,调露二年(公元680年)率先为相,并且在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受遗诏辅政。

    魏晋时期,河东裴氏与琅琊王氏同盛于一时,人称“八裴八王”,即裴徽比王祥,裴楷比王衍,裴康比王绥,裴绰比王澄,裴瓒比王敦,裴遐比王导,裴頠比王戎,裴邈比王玄。

    且说裴炎,年轻时就读于弘文馆,勤奋好学,每当同窗出外游玩时,他仍旧苦读不辍,后以学业未精为由,拒绝官府征辟。

    裴炎在弘文馆苦学十年,精研《左传》。

    就学业而言,裴炎是令狐德棻最器重的弟子。

    就人品而言,张柬之是令狐德棻最欣赏的弟子。

    就雅量而言,狄仁杰是令狐德棻最得意的弟子。

    -------------------------------------------------

    注①上阳宫,位于神都洛阳西北隅的洛水高岸,始建于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南临洛水,北连禁苑,制度壮丽。

    注②姚元崇,字元之。唐玄宗时期,因避讳“开元”的“元”字,改为姚崇。

    注③后世,人们称武则天的“则天”便是从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中来。实则,武则天这个叫法是错误,要么称之为武曌,要么称之为则天。亦如慈禧,“慈禧”即为尊号的简称,人们或者称之为慈禧,或者称之为叶赫那拉·杏贞,而不会称之为叶赫那拉·慈禧。

    注④令狐德棻[fēn],(583年—666年),监修或主修《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晋书》、《南史》、《北史》共八部正史。一个人的名字能与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发生联系,这是史学史上的奇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