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94章 五白论道

第94章 五白论道

    武攸暨没有起身,解释道:“今日,本王还约了史崇玄天师一起来钓鱼论道。”

    守真连忙起身,稽首迎接史崇玄天师。

    武平跟在史崇玄的身边,引着他来到了武攸暨平日钓鱼之处。

    武平、武安是武攸暨的家将中的贴身侍卫,赐姓武姓,非太平公主府的旧人。

    “小道守真,见过天师。”

    重新落座之后,武平退去。

    前些日,在后花园的曲水流斛之时,史崇玄跟随驸马韦捷前来参加宴饮,曾经出声帮助过守真。

    守真记忆犹新,此时对史崇玄也是极为尊重。

    他一直想找机会与史崇玄天师当面感谢,却因风寒耽搁下来,此刻面对史崇玄天师,又因武攸暨在场而不能深聊。

    “当日幸得天师发声,为小道挽回颜面,多谢天师援手之恩。”

    史崇玄鹤发童颜,自带一种忠厚长者之风,让人生不出他意,只有心生好感。

    “无需如此,你的诗赋确实很好,老道我也是心生欢喜。”

    武攸暨不知内情,笑问道:“这是何时之事?”

    守真转述了一遍当日发生的情景。

    武攸暨哂笑,却没有发表评论,听到“肩上一樱白”时,这才细品了起来。

    “这几日,小道正想去拜访天师,因担心打扰天师清修,迟迟不敢送上拜帖……”

    “你不是担心打扰清修,是不想出入长宁公主府,被他人误以为你四处结交皇族吧?”史崇玄一针见血道。

    “天师……天师懂我。”本是“天师说笑了”的敷衍之词,到了嘴边改成了“天师懂我”。

    “你这是忘记了自己的身份。长安昊天观乃是御赐的皇家道观,其身份尊重,是其他道观无法媲美。像是你的师尊道隐天师,与天皇大帝、圣神皇帝、圣上、相王等,走动频繁,这是皇家道观的先天优势。如果疏远了皇室,又岂能称之为皇家道观?”史崇玄告诫道。

    武攸暨捋须道:“本王记得,圣神皇帝将道隐天师从长安召至京都,亲降手敕,赞美他道行高操。”

    “也正因为此,家师云游天下,不想沾惹因果。”守真替师尊解释了两句。

    “他若不想沾惹因果,为何允许你客居太平公主府?他可是与相王是莫逆之交。”史崇玄笑道。

    “若是客居相王府,可能昊天观就不再是皇家道观。客居太平公主府,不会引起任何人的猜忌。”守真解释道。

    史崇玄笑曰:“哪里是任何人,怕是担心圣上猜忌吧?”

    “天师……天师懂我。”

    “何须如此,我与史天师相交多年,早已看透时局。你不必有什么避讳。本王沉浮多年,史天师乃是道门领袖,又岂会贪图强权富贵?”武攸暨说道。

    守真的心里很惶恐,若是史崇玄说出此话,倒也符合天师的身份,但是武攸暨带着一顶银冠说出此话的样子,总是让守真有些怀疑。

    他分辨不清武攸暨请自己来垂钓的真正目的,但他也知道,如果不与武攸暨说上几句“真话”,从此将会失去武攸暨的垂青和“友谊”。

    “殿下说得是,小道自接手昊天观以来,内心充满了矛盾。既想光大昊天观,又不想参与到某一方的政治斗争之中,每日如履薄冰,不敢走错一步,只觉得太平公主身为公主,不会陷入皇权争斗漩涡中,乃是明哲保身的最佳选择。”

    “怎么样,天师?我猜的没错吧?”武攸暨难得露出一丝得意之色。

    “殿下身处局外,洞若观火,明察秋毫,早已料到你的为难之处。若你是淡泊名利之人,则不会从长安奔波至东都,若你是追逐名利之人,则不会安居太平公主府。”史崇玄的前半句话在称赞武攸暨,后半句为守真解说困局。

    “为之奈何?”守真索性示弱,故意问道。

    “令师与相王交好,这是圣上早已知晓之事,此乃潜邸旧事。而今,你避居公主府,没有打扰相王之意,就已经向圣上表明了你的心意。那么,亮出昊天观天师的实力才不能被其他道门小觑,接来下游走于各大皇室之中才是一个道士应该有的样子,一味的隐而不动,让他人摸不清你的心思,反而会让他人起了疑心。”史崇玄指点道。

    武攸暨捻须点头。

    正在这时,武平和武安一起从远处走来,手里端着托盘,皆为农舍送来的吃食。

    托盘摆放好,上面摆放着数个碗碟:三盘水煮白菜,三个白煮鸡蛋,三碗白米饭,一壶白开水,最中央最硬的一道菜是白豆腐鲫鱼汤。(注①)

    “五白待客,老道是见识了殿下的清心寡欲。”史崇玄一头银发,配上拨动着的白色拂尘,一静一动,相互呼应。

    “清心寡欲算不上,只是觉得世间最简单的食物才是最鲜美的食物。每天吃着最鲜美的食物,清心或许有,寡欲算不上。”武攸暨说道。

    三个人遵循着《论语·乡党》中所提及的“食不言寝不语”,细嚼慢咽中体会着鲜美之意。

    史崇玄和守真属于道门,道门中遵循着四不吃,不吃狗、牛、乌鱼、大雁。

    狗代表着忠,终生随主,为主效劳,其为忠也;牛代表着义,老子出关骑青牛;乌鱼代表着孝;大雁代表着洁,品性之洁。

    与佛门吃素戒酒不同,道门不禁吃肉,不禁吃酒,但讲究少食。

    用过餐之后,三个人开始了湖边垂钓,武安早已将鱼饵备好,所有渔具一应俱全。

    鱼钩入水,三个人各自寻了一个舒适的姿势守在湖边,守真才知晓真正的论道刚刚开始。

    首先发声的是史崇玄。

    “道门虽为国教,但世人追捧方士,大谈长生之术。你可知道士与方士的不同?”

    守真沉吟良久道:“道家追本溯源,应该是从史官中分离出来。记载、阅读历代的成败、存亡、祸福等经验教训,总结出清静无为、善守本性、坚持卑下柔弱的原则,这是道家的本义。”

    “方士并非道家传承,而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阴阳家传承。阴阳家多为从负责天文历法的官吏中分离出来的传承。前期,他们尊崇上天,推算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总结四时节令。后期,参杂了阴阳卜卦、鬼神仙道之类的术数,舍弃人事转信鬼神。至今时,又结合了道家的符箓渡人法事,被世人误认为是道门子弟。”

    --------------------------------------

    注①《酉阳杂俎》记载,由于李姓是国姓,在唐朝是禁食鲤鱼的,抓到鲤鱼以后,必须放掉,如果胆敢贩卖鲤鱼,重打60大板。

    但是,唐诗中有王维的“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白居易的“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可见,唐朝人不仅吃鲤鱼,还吃得欢。

    两种说法各异。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