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132章 世家子弟

第132章 世家子弟

    从武攸暨口中知晓了皇帝李显迁都一事,守真连夜写信布置诸位兄弟们的任务,安排各条路线上的暗桩和内应的安危。

    武天姬不想离开洛阳,她认为皇帝李显仍会重回洛阳,影响她决定的因素是前段时间看到了薛崇简陪着武氏一起逛街,恩爱无比,让她独自生闷气,不想在短时间里再看到薛崇简。

    意气行事,没有听从守真的安排,武天姬从小在洛阳城长大,内心不舍故城,说起来也有这方面的情绪。

    李过同样不太赞成守真的提议,谁也不知道皇帝李显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万一过些日子又从长安迁回洛阳了呢?

    朝廷可以随意变化,在武周时期曾多次两地来回办公,花费都是国库公款,而李过等人却要动用裴伷先每年提供的经费,这可是平反血案的专款,一旦再迁都回洛阳的话,属于浪费经费。

    心疼归心疼,有想法归有想法,李过仍是听从了守真的安排,将手里的暗桩和内应一一打理仔细,重新确定了上下线联络人。

    洛阳城内变得乱糟糟起来,仿佛每一个人在宫里都有人,听说了皇帝要迁都之事,开始忙碌着收拾家当。

    如今,城内最紧俏和紧缺的居然是马车和马匹,有些人实在联系不到马车,竟借来了牛车。

    皇帝李显迁都的想法很简直也很直接,他和韦皇后商议过,洛阳城内各方势力各有归属范围。

    他身为皇帝却无法调动太平公主的政治势力,身为兄长却也不好刚刚赏赐了镇国便要夺取她的政治资源。

    相王李旦的阵营势力一直在缩减,但减少的都是边边角角,阵营主力守得却很牢固,轻易冲不垮。

    武三思最是圆滑,身边聚齐着一批投机分子,人品虽不怎样,但心机却很深,确实有才华,即便是才华都用到了歪处。

    朝廷里三个宰相投靠了武三思,这是皇帝李显想不明白的地方。

    想要权力?

    想要升官?

    想要发财?

    都应该找自己这个皇帝才是!

    为何要舍近求远,去找武三思呢?

    皇帝李显还想不明白朝堂上的那些官员,为何之前都在为李唐复辟做出贡献和牺牲,而现在却处处针对自己的政见?

    他不明白是因为天生皇胄,心中只有李唐政权,而那些官员却是一心为江山社稷大唐子民着想,并非只为皇帝一个人考虑。

    这让皇帝以为那些官员变了心,本是忠良之臣却开始邀功自傲,成为皇帝的眼中钉。

    集皇权和神权与一身的皇帝怎么会主动的换位思考呢?

    特别是刚刚发生的一起案件的判罚让皇帝哭笑不得。

    镇国太平公主与长安郊外的佛寺为争夺一座利用水力加工米面的碾硙而打官司,雍州司户李元纮判决佛寺胜诉。

    驸马武攸暨亲自赶往长安,却未能如愿,依旧败诉。

    镇国太平公主大怒,不会想到驸马武攸暨没有出工出力,而是以为雍州司户李元纮连驸马武攸暨的面子都不给,不给驸马的面子,就是不给自己面子。

    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

    镇国太平公主马上派遣了自己心腹窦从一出马,窦从一是雍州刺史,正是雍州司户李元纮的顶头上司。

    窦从一是窦德玄的儿子,原名窦怀贞,为避韦皇后之父韦玄贞的名讳,才改名为窦从一。

    窦德玄是高宗李治时期的左相。窦德玄的祖父曾是隋朝的驸马。

    窦从一可谓是贵族子弟,世代高官。不过,他的父亲在四十年前就已经去世,他没有得到家族的政治资源。

    为此,他投靠了太平公主。

    不过,太平公主却派他去韦皇后身边做内应卧底,甚至迎娶韦皇后乳母,内应做得太真实,太平公主都有些不敢用他。

    此次让窦从一出马,就是检验一番他的忠心。

    雍州刺史窦从一接到信息,急忙下令,让雍州司户李元纮改判太平公主胜诉。

    雍州司户李元纮被逼无奈,在判决书的最后面用大字写道:“南山可以移动,这个判决不能更改!”

    这就是“南山铁案”的由来。

    雍州刺史窦从一终究无法改变决定判决。

    此事传到皇帝李显和韦皇后的面前,韦皇后既怪窦从一多事,又怪李元纮不讲情面,终究都是皇族之人,谁在下面之人面前丢了颜面,整个皇族都无光。

    李元纮并非刻意跟镇国太平公主、跟自己的顶头上司雍州刺史窦从一作对,他仅仅是维护法律的公正。

    这跟他的出身有关。

    李元纮是李道广的儿子。

    李道广的祖父是李粲,本姓丙氏。

    后因立功,被高祖李渊赐姓为李,封为英国公,迁为左监门大将军。

    李道广的父亲是李宽,曾任太常寺卿,被封为陇西郡公。

    李道广本身在武周时期曾为汴州刺史,后来为殿中监、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累封金城县侯。

    可以说,李元纮身是世家子弟,有着深厚的家族底蕴才让他无惧各方压力,秉公执法,将侵占多年的碾硙判还给佛寺。

    此事闹得满城风雨,再想施压改判已经不可能,镇国太平公主只能生咽下这口气。

    为了出这口闷气,她在长安城内扫荡,在他人手里抢下了数套府邸,即便不去住,也要占下最好的位置。

    看着他人敢怒不敢言的样子,强势的太平公主大发神威,城内的权贵圈子里再次传出她的嚣张霸道,她才心满意足。

    与其他公主大肆购置府邸不同,太平公主就是为了立威,让所有人知晓她仍是当朝第一公主。

    而其他的公主却没有她这么好运,从东都洛阳赶回西京长安之后,发现长安城里宅子根本无法与自己在洛阳的府邸豪华宽广。

    这对于诸位公主而言,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就像是辱没了自己的公主身份。

    于是,一轮更大的卖官鬻爵开始,七位可以开府建衙的公主大肆搜刮钱财,然后重新修建公主府。

    一时间,长安城内的每条街上都流动着名贵的木材和建筑材料,许多的马车和工人忙碌于府邸花园之中,灯火彻夜长明,根本不会停工。

    正在这个时候,皇帝李显的亲信,当年以墨敕封为秘书监的郑普思却被皇帝李显流放到儋州。

    当初,秘书监郑普思把自己的女儿送入后宫,赢得了皇帝李显的信任。

    没有想到,郑普思回到长安城没有几天,便以妖术聚集党羽阴谋作乱。

    皇帝李显根本不信。

    后来,听韦皇后说起,郑普思的妻子第五氏曾言郑普思炼制出了一枚长生丹药,服下之后脸色红润,并有神仙附体的神迹,异常的兴奋。

    皇帝李显大怒,郑普思炼制出长生丹药居然没有进贡给皇帝,而是选择自己服用!

    枉费皇帝李显对郑普思的一片信任,当初顶住朝臣的压力墨敕了他秘书监一职,没想到他竟如此回报皇帝。

    皇帝当即流放了郑普思,但没等他出京,长生丹药的药效发作,郑普思竟爆体而亡。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