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唐瘿 > 第136章 神龙三年

第136章 神龙三年

    到了神龙三年(公元707年)正月之后,长安城终于不再浮躁,各大皇族子嗣在自己的府邸安定了下来,有资格有实力的仍然占据着数座府邸,没权没势的仍是没有府邸。

    就像是魏广宗的某次醉话所言:有些东西,生下来时没有,这一辈子基本上也就没有了。

    守真没有想到魏广宗会看的如此透彻。

    “广宗,何时成家?如今,我们定居在长安城,不会再四处奔波,你总要考虑清楚。”

    魏广宗憨憨一笑,没有说话。

    守真以为他会像往常一样反驳,没想到会很反常的憨笑。

    “一定有情况。”

    守真含笑问道:“怎么,可有了心仪娘子?”

    平时,魏广宗在守真面前无所顾忌,有什么说什么,从来没有藏着掖着,此时却有些扭捏。

    “你若不说,还想拖到多久?娘子那边可曾与你说起过成婚一事?”

    魏广宗连忙摇头道:“不曾。”

    守真只能继续操心问道:“不曾?不是不想与你成婚吧?”

    “不能!”魏广宗马上否认道。

    “那她是什么意思?”

    “我……我也不知道。”魏广宗被问得有些茫然。

    平时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魏广宗第一次考虑。

    “跟我说说,你有什么打算?”守真启发道。

    “她……她是女冠,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女冠?哪个道观?”

    魏广宗回道:“就是……就是玉真观的季兰真人。”

    “她?”

    守真有些惊讶。

    季兰真人是清风和明月的姨母,又是守真的同道师妹,虽不是同门,但说起来都不是外人。

    守真遇到这种事情,变得八卦起来,很是好奇魏广宗和季兰真人是如何相熟起来的。

    “就是她。”

    “你们怎么联络起来的?”守真笑嘻嘻道。

    魏广宗恢复了往日的自然,说道:“就是迁都的这段时期,我安排河西道的兄弟们来长安,像是一些暗桩力量也需要回长安。季兰真人是咱们的暗线,我为她四处打探女冠道观的时候,相熟了起来。”

    “她知晓你的心意吗?”守真问道。

    “她……我也不知道她知不知道。”

    “你同她说过吗?”

    魏广宗嘿嘿一笑:“没有。”

    “怎么不说?”

    “不敢。”

    “这有何不敢?不说,她怎么知晓?”

    “万一被拒绝呢?”

    “万一没有被拒绝呢?”

    “被拒绝了,就再也没有机会。”

    “至少有一半的机会是不被拒绝嘛。”

    “我……还是再等等吧。”

    守真笑道:“等到什么时候?等她定居在长安之后,熟悉了这里,就没有机会麻烦你了,你还有什么机会去找她?”

    “我……”

    “考虑好了,还是早点确定下来吧。对你对她都是好事。”

    “万一……”

    守真补充道:“万一被拒绝,你也可以早点死心嘛,省得天天这么煎熬。”

    “也是,我去试试。”

    守真叮嘱道:“不要直来直去的表白,看看她喜欢什么,你送给她,然后再慢慢表白。”

    “她喜欢兰花。”

    “那就送些兰花气味的香料和香水。”守真想了想,操心道。

    “我还以为送给她一盆兰花呢。”魏广宗傻笑了一下。

    “礼物要有新意嘛,你端着一盆花去,万一被拒绝,人家抄起花盆砸你,倒是应手。”守真笑呵呵道。

    魏广宗也跟着笑了起来。

    笑声吸引来小道童清风和明月,直问有什么好笑之事。

    魏广宗脸色一红,匆忙闪人。

    留了下清风和明月两个小道童在风中凌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如果魏广宗能够成为清风和明月的姨夫,当然算是好事,但如果未果,就会比较尴尬。这事八字还没有一撇,守真也不能打包票,只好先帮魏广宗隐瞒一下。

    正月一过,人们涌现在脸上的喜气逐渐平淡下来,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又一年的轮回,又一年的辛劳开始了。

    武延秀养好了腿伤,来到了长安城。

    这是他第一次来长安城,虽是早就知晓西京长安,但从小生活在神都洛阳的他一直没有机会来长安,稍稍长大之后便去了突厥,一待便是六年,直到现在才有机会进入长安城。

    与繁华的洛阳的不同,长安城更加厚重一些。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或许是一种错觉吧,武延秀能够在长安城里感受到皇权的存在,矗立在朱雀大街尽头的皇宫,竟散发着皇族的威严。

    洛阳和长安,一个是东都,一个是西京,都是朝廷的京都。

    如此的相似,就连城内的里坊和街道都雷同。

    例如说,洛阳的天街和长安的朱雀大街。

    只是令武延秀迷惑的是,虽然换了京都,来到了长安城,皇帝李显却仍然没有乾纲独断的魄力,倚靠京兆望族的力量去打破朝廷固守的政局。

    换句话说,皇帝李显一意孤行的迁都,其政治目的没有成功,一切仿佛如在洛阳时一般,可以说在政治斗争层面,迁都毫无意义。

    刚刚来到长安的武延秀,听说了一件事,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

    安乐公主李裹儿倚仗着皇帝李显的宠爱,骄横放纵,卖官鬻爵,贪赃枉法,权势压过朝廷内外的人,甚至自己起草制书敕令,将内容覆盖后让皇帝在下面签名。

    令人无语的是,皇帝李显竟笑着为她签字画押,连敕文的内容都不看。

    最近发展到了安乐公主自己请求皇帝李显将她立为皇太女。

    皇帝李显虽然没有答应安乐公主,却也没有责怪她。

    守真为初来长安的武延秀接风洗尘时,在酒宴上聊起此事,说道:“太子李重俊是圣上的接班人,自然算作圣上的人。而安乐公主不按常理出牌的背后,肯定是武三思在搞鬼。”

    薛崇简补充道:“韦皇后对太子也不是很满足,终归不是她亲生,不像安乐公主那样,是自己的亲生女儿,疼爱总是有偏颇。”

    卫国公薛崇胤若有所思道:“如果韦皇后和圣上二人对继承人的意见没有统一起来,后面很容易出事。”

    “难道还能废了太子李重俊?那可就只剩下李重茂了。”三郎武崇敏的眼睛转了又转。

    守真马上想起了神僧惠范,看着武崇敏的模样,想道:“惠范的运气这么好吗?如果韦皇后真的不满意太子李重俊的话,李重茂很有可能成为太子。那么,惠范提前下注押宝押在了李重茂的身上,可谓是眼光独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