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 上虎头山

    杨同心性灵敏,忙插话道:“四川射洪老家的官老爷,我爹爹正是四川射洪的人,那肯定是我爹爹了!”

    霍平点了点头,说道:“正是你爹爹杨最大人,当时我害怕他是官府中人,要捉了我报官,谁知他的夫人--也就是你娘,见我夫人躺在草里,还生了个孩子,大为怜惜,不仅给我们吃的,还挪出一辆车给我们将养,一直带我们到了四川。在朝官的车中,我们也顺利躲过了追查,”

    杨同骄傲的道:“我娘最好了,最会关心人!”

    霍平说道:“是啊,到四川后,你爹杨大人见我夫妻二人都好了,就问我情况,我也没有隐瞒,一股脑儿全告诉了他,只说他可以抓我,但请放过我妻儿。”

    “不料他不仅没有抓我报官,还问我愿不愿意改过自新,免得连累了我妻子儿子;要知道自从孩子出生后,我就不想让他跟着我江湖舔血了,我说当然愿意啊,为了避免被追查,他亲自写信给他一个同窗好友官员,介绍我妻子去给他女儿做了奶妈。”

    “为了报答他,我改名为霍平,给他做了管家,一做就快七八年过去了!同儿都这么大了。”

    薛义问道:“那你回去见过嫂子侄儿吗?”

    霍平叹道:“我情况和你相似,我是在逃的江洋大盗,平时只能低调隐忍,除了偶有托人捎些财物,自然不敢去见他们,京城里锦衣卫、东厂猖獗,万一暴露,连累妻儿不说,还连累恩公杨大人,岂不悔之晚也!”

    陶长珠听完薛义,又听霍平,眼见苏叶、杨同一家莫不是苦难中人,心想,我只道我心中百般艰难,不料世间众人,谁没有一段伤心往事?谁又不是艰难过活,求得生存而已。暗自叹息不已。

    当晚薛霍二人大醉方休,众人安歇了。

    次日起来,薛义又重新置席烫酒谈欢。

    到了下午,陶长珠怕苏元喜挂念苏叶,又生闷气,便同薛霍二人告辞。

    苏叶依依不舍,杨同和薛猴儿也舍不得,几个孩子未免反复约定过几日要去药香谷看她,杨同心细,知道苏叶一个人在谷中孤独,取下项上的一块玉如意放在她手里,说道:“苏叶妹妹,如果你想找人说话就对这块如意儿说吧,就像见了我一样,你也可以让陶姑姑捎信给我们,我们就过来看你!”

    薛猴儿抓耳挠腮,想了半天,去屋里拿了个小木鼓来,说道:“苏叶妹妹,你想我的话,就敲这个木鼓罢!”

    苏叶噗嗤一笑,说道:“猴儿哥哥,你这个木鼓敲来有什么用呢?我又不当和尚,还敲个木鱼。”

    双手合十,说道:“两位小施主好!”三童一起大笑起来。苏叶这才被陶长珠拉着走了,薛义派人送出不提。

    薛猴儿大杨同两岁,又熟悉谷中各处,几日间,两人抓鸟捉鱼,舞刀弄棒,自然快活无限。

    薛义每日与霍平饮酒,切磋武艺,倒也忘了逼他去药香谷识字。薛猴儿更是放松了缰绳,想出各种机灵刁钻的点子来玩,丝毫不知疲倦。

    又过了两日,薛义带了霍平出山谷来,前去虎头山拜见寨主焦柏。那焦柏约五十来岁,身形矮胖,使一柄铁锤,重达五十斤。与其子焦彬带人镇守总寨。

    听说霍平是薛义的义兄,自然不免刻意亲近。几人去朱三柳墓前祭奠了一番——朱三柳死后,焦柏带人将其尸首带回,安葬于虎头山半山一处平地。

    回到聚义厅,焦柏令人杀牛宰羊,美酒相待霍平。

    酒至半酣,焦柏忽然端了酒碗,走到厅中间,对薛霍二人说道:“焦某落草于此,已经十余年了,我本是河南府的一名铁匠,因犯事被官府通缉才来占了这虎头山。”

    “山寨前几年,人丁不兴,财力不济,过得甚是艰难,幸亏后来朱三弟来投靠方才有所起色!”

    “后来又蒙朱三弟在酒店结识了薛二弟引荐于我,更是让山寨如虎添翼,好生兴旺,我一铁匠起家,只求糊口度日,全然没想到有今天,好几次想把寨主之位让给薛二弟,无奈他不肯接受。今日霍平大哥来此,自是德高望重,众望所归。还请霍大哥不嫌山寨业小,坐了这头把交椅!”

    续说道:“焦某虽然才疏学浅,功夫粗鄙,自会全力辅佐霍大哥,兴我山寨。”说着,伸手来扶霍平。

    霍平哪里肯受?百般推却,说道:“霍某大难不死,已是奇迹,如今受过重伤,功力大损,只求一个地方平静的了此余生,怎敢当此大任?”

    焦柏反复邀请,霍平生死只是不从。

    焦柏之子焦彬,当时约有十七八岁,忽然说道:“爹爹愿意让贤,不过还是等些时日吧,兄弟们对霍伯伯不熟悉,仓促就位,难免会有兄弟不服气,等慢慢的,大家都了解了霍伯伯的过往和为人,再请他坐了头把交椅,更利于山寨的稳定!”

    薛义了解霍平的想法,忙附和道:“世侄虽然年少,但深思熟虑而卓有远见,为了山寨大局着想。我兄弟三人同心就是了,焦兄不必太过客气!”

    焦柏见霍平推让,终是不肯,只得罢了。

    原来霍平久历变故,又几度受伤,身子竟大不如前,失去了当年那股豪情,所以内心只想平平稳稳度此余生。连三当家都不愿意做的,又怎可能坐那大寨主之位呢。

    何况那焦柏豪爽直率,其儿子焦彬更是英气勃勃,见识不凡,好一个少年英雄,将来更是不愁接班人。

    三人后来也不再提让位之事,在山上饮酒作乐,三日方散。二人告辞了大寨主,回到谷中。薛义见霍平常咳嗽不止,偶尔又畏寒畏热,知是重伤以后,用药不慎所致,面色苍老,少了许多当年的英雄模样,不禁暗自心酸。

    在谷中择干燥清净处,令人另盖几间草房,让霍平与杨同居住。

    霍平至此自居谷中养病,一天,与薛义商量后,把杨同和薛猴儿叫到身边,说道理“同儿,当年你父亲文思敏捷,曾中了进士,后来做了大官,我们现在在这儿接触的都是些草莽之士,空浪费了你一颗聪明的脑袋,从明日起,你和薛猴儿每隔二天便去一次药香谷,向苏叶的爹爹学习识字作文吧!我和薛叔叔自会带信给陶姑姑让她给你们说情!”

    杨同自苏叶走后,一直颇为想念,一听之下,正合已意。当下满口应允。心想,这样我们三个好朋友就能经常见面一起玩了。

    只有薛猴儿抓耳挠腮,心想,完了完了,一想起又得去苏先生处写字背书,脑袋就疼得不得了,还是每两天一回,这不是要了我猴儿大人的狗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