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天策之永徽迷局 > 第六十二章 风不止

第六十二章 风不止

    昭陵。

    阎立本每年都会来昭陵,外人都以为他是来拜祭太宗,其实他是来见故友,陵令陈迩。

    初见陈迩还是在太极宫,当年那人不过一个洒扫的小太监,他也不过是一名宫廷小画师。一晃过去了几十年,他们都已须发皆白。

    陵令的居所很是安静,知道陈迩喜静,连伺候他的小黄门进到院子里也会放轻脚步。

    此时,陵令的小院里迎来了一个位客人。

    阎立本和陈迩端坐在条案的两边,案上是当季的水果和糕点。

    阎立本捻起一块,尝了一口,“这也不比御厨房的差。”

    “嗯,这里有三个御厨房出来的厨子,口味还是当年的样子。”

    “你倒是会享受。”

    “也是当今圣上的恩典,陪先帝这么多年,这点脸面还是有的。”

    “呵呵,听说圣上每年都会派人来看你,不忘旧人啊。”

    陈迩瞧着他,“你这次来,看来颇有些怨气啊,怎么了,牵扯到你儿子就坐不住了?”

    阎立本放下茶盏,瞪了对方一眼。

    “这是平安回来了么?又是一件大功,眼看着又能往上动一动了。话说,你这个赋闲在家的首辅怎么不给儿子铺铺路,搞的还要在陈普这个裙带关系户手下做事。”

    “我的情况,你还不知道?不过是给人占着位子而已。前朝老臣,既不是圣上的人,也不是圣后的人,闲人。金吾卫那个大将军不是什么好鸟,在陈普下面刚好,不用理那些乌糟糟的烦心事。”

    陈迩喝了口茶,“难得你个画痴看的通透,不过耿青这次回来,怕不是有人要打他的主意。”

    “无妨,我现在还能唬唬人,那起子人不敢乱来。不过这次还是要谢谢你收手,小子才能平安归来。”

    陈迩无奈一笑,看着窗外的桂树,低声喃喃,“哪里是我收手,是有人出手。”

    “药王不是你的人?”

    “怎么可能,此人已经百余岁,和他一起玩的自然也是那一代的。咱们在他眼里就是捏泥巴小儿。”

    阎立本一怔,老脸一红,“孙思邈那么大年纪?看起来比你我都年轻。”

    陈迩噗嗤一笑,他这个好友,一心痴迷作画和建筑,到老都有一些少年气。“药王,至少有一百三十多岁了。我可指使不动他做事,这次他能出言指点太医院土蕃人中毒的事,自然是有人请他出手。”

    “反正咱们也不过是要搅局,那就放手让别人继续吧。”

    自从陈迩到了昭陵,阎立本就觉得这个老友佛系了很多,以前可不会这么好说话。

    “你让耿青带上那个顾姓少年,那少年是什么来头?”

    “故人之子,多历练一下而已。”

    “得你关照也不容易,既然你还关心着外面的事,为何不出去?”

    “出去?”陈迩低声复述了一下,寂寥地一笑,“当年我答应先帝会一直侍奉他。”

    先帝都去了这么年,倒也不必困在昭陵,不过阎立本没说,好友自然有要待在这里的原因。他来这一遭,不过是想讨一句安心,既然好友已经放手,那么他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不然他夹在儿子和好友之间还是有些为难。

    阎立本安心的离开了。

    陈迩还是坐着,没送好友,他们几十年交情,实在不需要什么客套。

    当年他还是刚进宫不久的小迩,遇见了憨直的小画师阎立本。小画师在太极宫里帮过他许多,算是他为数不多的信任的人。

    小画师知道一些他的事情,是他慢慢透露给他听的,不过核心的却是不能让他知道的,以为小画师对李家一直忠心耿耿。也因为这点衷心,他对武氏一直看不惯,故而一听是对付武氏,他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嘎尔钦陵使团的消息,张文权他们的路线就是他提供的。作为首席宰辅,他想知道什么,轻而易举。

    大食太远,不容易控制,那接头人就杀了吧。武氏想联合西域,呵呵,也要看看其他人同意不同意。

    嘎尔钦陵,本来就没想杀,只不想让他在土蕃的势力继续增长,既然他想和武氏联手,那必然也要给点教训。

    收手是不可能的,顺水推舟而已。

    站起身,舒展了一下筋骨,走到窗边,陈迩看着院中的桂树。

    “来人。”

    一个褐衣人,翻身从屋角的阴影里落在窗前。

    “废了那个土蕃接头人。”

    “是。”褐衣人翻身隐去了行踪。

    既然乱了,那就让水更混一点吧。

    。。。。。

    兴国禅寺。

    顾辞带着几个不良人在寺前的茶摊上喝着梨水。耿青布置了任务后,他就去长安县衙蹓跶了一圈,打听了一下喇嘛的事。外邦人进长安必须有通关文件,还要衙门备案。师爷翻了一下卷宗,就找到了相关的记录。

    一行二十三人,由陇右道进关,一路进京,现在被四方馆安置在皇家寺院大兴国寺。

    因为兴国寺是皇家寺庙,先帝也多次在寺中礼佛,所以他们也不好明察,只能暗访。

    顾辞让两人去守着寺庙后门,自己带了两人去寺里,还有两人就在前门的这个茶摊上看着动静。好在喇嘛的服饰很特殊,在人群中一眼就能发现。

    塞了钱给知客僧,套到了喇嘛们的住处,不过据他说,那些番僧深居简出,连斋饭也是领去房中,并不曾和其他僧众一般在食堂用餐。除了来的那日,后面便没怎么打过交道。

    喇嘛们住的地方在后院,并不是普通香客留宿的院子,外人没办法走近观察。顾辞带人在寺中蹓跶了一圈,又回到了茶摊。

    耿青只是要防着喇嘛和驿馆的人接触,那便只要跟好外出的喇嘛便可。顾辞安排两人一班,在寺庙前后盯着,有情况就去驿馆找他。

    同时

    让不良人去找两个熟悉这片地头的兄弟在在周边打听下情况。喇嘛服饰奇特,走到哪里都很显眼。周边的商户或者住户肯定有周边的商户或者住户肯定有留意到这些番僧,汇总好这些信息,就能拼出他们的行踪。

    安排好这些,顾辞就骑马回城,再晚城门就关了。

    这次机谷之行充满了谜题,最奇怪的是小灰灰的突然出现。师兄也在巴蜀么?为什么没给他只言片语,只有一副地图?是为了让他找到鴏鸟?那这些和师兄有关吗?

    哎,满脑子的疑问,但他现在不能去找师父,也不知道师父是在长安还是回了终南山。

    此时的他不知道,他的师父既不在长安,也不在终南山,他在东都洛阳。留意到这些番僧,汇总好这些信息,就能拼出他们的行踪。

    安排好这些,顾辞就骑马回城,再晚城门就关了。

    这次机谷之行充满了谜题,最奇怪的是小灰灰的突然出现。师兄也在巴蜀么?为什么没给他只言片语,只有一副地图?是为了让他找到鴏鸟?那这些和师兄有关吗?

    哎,满脑子的疑问,但他现在不能去找师父,也不知道师父是在长安还是回了终南山。

    此时的他不知道,他的师父既不在长安,也不在终南山,他在东都洛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