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旺妇 > 第六十五章 人穷狗亦欺?

第六十五章 人穷狗亦欺?

    ★★★

    听说沙济真和杉儿新年结婚,和珅这边有些发愁,这个冬天他家里很拮据难捱。杉儿是如月的师姐,他和弟弟曾得沙济阿教习武功,和沙济真又熟悉这么多年,自己怎么都得送点礼过去。

    这天他和弟弟下学,刚一脚迈进院里,王嬷嬷就喘着气儿拦着他,哀道:“大少爷。天儿好冷了,你继母物里的褥子都破得不成形,早该换了,还有屋里一直没生火炉,她的咳病又加重。”

    去年春天分过家,可继母没有生计来源,原来把家里的好褥子和好家当,拿去典当换了钱。

    唉。天上正下着小雪。和珅站在廊下,冷得吐口热气,把书包给和琳:“你先进书房去温习。”接着无力地吩咐刘全:“你把和琳屋里的炉子拿给继母,把炭放些在她屋外面。晚上,弟弟来我屋里和我一起睡就是。”

    刘全双手操在旧棉袄里,看着院子的地上被雪水打湿,嘴里嘟嚷道:“若不是你们在学校每月领得二两饷银,我看大家都只有饿死的份。家里除了顾嘴,哪里顾得上别的?”

    “我去提就是。”王嬷嬷生怕刘全不给,顫着步子,快迅去和琳屋里拿了炉子,又去西厢的厨房装了些煤炭。自和珅允了管继母那边的几张口食后,老厨房就用得少了,做饭生火都在西厢这边。

    和珅的眉头拧成麻花,外面冷冷的,竟不愿进屋里,只呆呆地望着外面雪雨在寒风中飘飞。

    别说继母那里等钱花,自己和弟弟这边都紧得很。那五十两奖学金,添置了冬日用品,便无剩余。

    王嬷嬷年纪渐大,身体日渐不支,入冬时,和珅让刘全又请了个仆妇来照顾继母。

    原来刘全去外公嘉谟那里要过些银两,但外公现在已经远离北京。文保表叔那里,家里也穷得紧。

    家里一共六嘴张,自己和弟弟的月饷,勉强够最低生活和日常开支,而继母天天吃药象个无底坑。

    继母屋里隐隐传来咳嗽和呻吟声,这声音听得和珅心里不断地往下沉。

    这些天,刘全能借的地方都借了。

    借钱的滋味极不好受,简直是人穷狗都欺。

    昨天下午,和珅亲自去父亲的故旧那里借钱,却被他家的恶狗给撵出来,那故旧不喝止恶狗,反奚落道:“你来借钱,又不是贼,这狗怎么会追咬你?”把他气得脸色发白地回来。

    刘全见他发呆,知他心里难受,讪讪道:“要不你明天放学后,去找舅舅明保处借点钱试试。”

    说起舅舅,和珅悲怆地道:“久无往来,怕是不成。”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原来有些显赫时,和明保家还有往来,母亲病故后,便再无往来。

    凡事总要试了才知,刘全不死心地道:“姑舅亲辈辈亲,打折骨头连着筋。你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明天你下学回家后,我们带着夫人留下的玉石榴去找他看看,这玉石榴是你舅舅当年送给夫人的陪嫁。”

    明保是红旗族人,在皇宫内务府负责毛皮买办,每年能明里赚得不少银子。

    百无聊奈之下,或许只有试试这条路子。

    次日和珅下学后,便与刘全去了郊外的明保家,到他家时天色已黑,舅舅家已关了大门,敲开门,和珅礼道:“善保前来拜访舅舅。”

    老仆看了他们一眼,冷冷道:“先待我给老爷禀报。”

    昨天下雨,好在今天突然放晴,晚上有着朦朦月色。舅舅家大门上两盏大红灯笼的光映着门前石麒麟上,凶狠地看着和珅,他打个激楞,突觉舅舅家高大的朱红门如同地狱般令人生畏。

    刘全怕他自尊心太强退缩,忙道:“明天一定是个好天气。和琳此时一定在看着窗外的月亮等着我们。”

    想到和琳,和珅挺了挺背脊,这门里再恐怖,自己也得去试一次。

    老仆出来,语气略和道:“老爷有请。”

    穿过幽深的院落,来到客厅,明保站起身看着他们。和珅和刘全跪下向他行礼。

    明保扶起他们,怔怔道:“善保,你都这么大了。起来让舅舅看看。”

    舅舅还记得自己的小名。刘全那“娘舅亲辈辈亲”的话真的有几分道理。和珅心头一热,想起额娘去逝以后,便没再得到过亲情,涕泪其流,动情地唤道:“舅舅。”

    明保“哎”了一声,细细看一番他,感叹道:“记忆好象还停在昨天,你娘未出嫁时,我们一起吟诗作画的场景。想不到,她去逝十多年了。”

    和珅拿出玉石榴,涔泪道:“家母弥留之时,说这玉石榴是舅舅最喜爱之物,她出嫁时,被外公作为吉祥物之一给母亲戴上,现在母亲不在了,我给您把它带回来了。”

    明保接过玉石榴,在手上把看了一番,脸上闪过惊喜,接着又陷入暗淡。遂询问了他兄弟俩的近况,和珅把这几年上学的情况一一诉来,却不愿提及借钱的事。

    “你们在咸安宫官校上学?好学校,你们只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你们这次来不是只来看舅舅的吧?定有什么事情?”明保是聪明人,感觉到他们来的目的,自己不愿主动说明。

    和珅嗫嗫嚅嚅了半晌,依然开不了口提借钱。

    明保便把刘全招到屋外询问了一番。刘全把这几年家里的艰难和眼前的困境说了。明保点点头,与刘全又回到屋里。

    看着他们从屋外进来,和珅心中一喜:舅舅知道我们现在需要钱的了,不知他会……

    不料,明保重新落座,忧恻道:“你们现在举步维艰,按理我不能不管你们的死活。可我现在上外表风光,也朝不保夕的艰难得很。”

    和珅刚被他激活的滚烫的心,以及久违的亲情,立即陷入冰天雪地。喃喃道:“我只是来看看你,没想给你带麻烦。”

    明保脸上掠过一丝难堪,摆手道:“一家人不说二家话。你们大老远来了,这天黑黑的,我总要尽些心力。”

    和珅茫然地看着他。刘全却暗暗心喜,心想:你当舅舅的,再怎么都要拔根毛下来吧。

    明保默思片刻,道:“今夜你们先住下。明天早上,我让厨房里做一百个白面馒头,给你们拿回去,够你们吃十天半月。反正冬天正放得。”

    和珅浑身颤栗,说不出话来。这就是“亲娘舅辈辈亲,打折骨头连着筋”,给一百个放不坏的白面馒头。自己仿佛是来讨食的穷叫花。

    和珅吸口冷气,心中一阵刺痛和寒冷。

    屋子里陷入尴尬的沉默。

    良久,和珅向他作揖道:“让舅舅费心了。我会记着在艰难之时,你对我们的厚爱。明天我们还要上学,今晚我们得回去。不搅扰舅舅了。”说罢他大步走了出去。

    出了门,一颗清泪淌出。忘不了,永远忘记不了,舅舅这一百个放不坏的白馒头的情意。千怪万怪怪自己,不该贸然来借银子,自寻耻辱。

    不一会,刘全跟了出来。他嚅嚅道:“明保老爷给了两包东西,非要我拿着。一包是冷馒头和咸菜,一包是旧衣服,给你们作换洗。”

    “走吧。你且把这些东西收好,我和珅今天竟然以乞丐的身份得到十多年未见面的舅舅的布施。”和珅心冷冷道。舅舅连把玉石榴真的拿回去的事都做得出来,那可是娘留下来的遗物。他还有什么做不出来?什么亲情,狗屁不如。

    带着落寞的心情,踏着白色的月光,和珅和刘全回到自己家里。

    这一夜他彻底未眠,反反复复郁闷着今晚的事。

    这一夜,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感触。

    初入官校时,他鄙夷那帮以福康安为首的贵族子弟,可是渐渐他从福康安被皇上视为亲子,身上闪耀的皇亲光芒中,发现无论自己多么刻苦,未来在机遇与基础上都与之相距甚远,他们无需努力,未来的机会只待时日,而自己纵使才高八斗,却难以捕捉到一点机遇,更莫提在皇上那里瞻前马后。

    想到这些问题,他心里愈加一筹莫展,抑郁难欢。

    于是起身披上外衣,来到书房,坐在书桌前,拿起一卷唐诗,轻轻吟诵。听说皇上好吟诗词,又好诵《四书》与《五经》。但朝庭里大多是满人官员,多数习得一身射骑之技,对诗文经史经晓通透的却不多。

    放下书卷,站在窗前,窗外的月光映着庭院的大榆树,自己屋里传来弟弟的梦呓。继母那边,有了火炉,不再听到她频繁的咳嗽声。

    这几天,为家里的事愁着,他都没去见如月。

    望着窗外的月光,他耳边浮现如月的话音:“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你没准备好之前,不要去妄想机会。”

    如月尚在角冠之年,便能经营家计,还懂得做生意,化解各种危机。自己堂堂男子汉,万不能被穷困难倒,有负她的关爱与寄望。抚摸着右肩上的记号处,心道:“月儿说得何其之对。”

    好好读书,先努力作好一切准备。未来,随着听闻见识的增多,必定能获得机遇。他不信自己会穷一辈子。有如月的支持和关怀,他就一定能挺过去。

    想到此,便安下心上床躺下,又将左手按着右肩的朱砂记号处,勉励自己:“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