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太一仙道 > 第506章 明于荣辱

第506章 明于荣辱

    时至傍晚,他们四人来到山下的农家乐喝了些葛花茶、黄金茶,炒了些马齿苋、蕨菜、白玉豆、红菇,山口路一付全部的账款,他还另买了几包野生葛粉,在农家乐休息了半个多小时,山口路一提出星夜奔程,前往婺源,他的理由竟然是:白天捉不到人,晚上捉不到鬼。

    三个道士听后都暗暗发笑,燕玄飞小声对燕玄龙说:“怪不得叫他们鬼子,鬼精鬼精,精通鬼道。”

    山口路一耳朵贼灵,他接上话茬说:“鬼者,归也。人死之后,其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血归于水,脉归于冰,声归于雷,动作归于风,眼泪归于日月,骨归于林,筋归于山,齿归于石,油膏归于露,毛发归于草,呼吸之气化为亡灵而归于幽冥之间。神阳鬼阴,阳公阴私。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因此,世上本无鬼,是人的心里有鬼。”

    燕玄飞说:“诡文回波,诡者通鬼。言行相诡,不详之兆。”

    山口路一反驳道:“《孙子兵法》曰:兵者,诡道也。曹操注为:兵为常形,以诡诈为道。”

    四人重新坐上大霸王,燕玄龙问山口路一:“你提到了《孙子兵法》,你们日本人认为这本书的精髓是什么?”

    山口路一说:“不战而屈人之兵,用现在的话说是威慑四海,号令天下。”

    “不对。”燕玄龙说:“黄山谷所言: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老子所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又如孔明所言:大丈夫当志存高远,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孙子兵法》的精髓是武,即止戈,制止战争,核心是忍术。”

    山口路一笑道:“我知道我知道,中国人最擅长忍术,从来不愤怒,这一点让全世界都没办法。”

    他显然是在讽刺国人性格软弱,不敢反抗,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

    燕玄龙说:“这个忍字,不等同于打左脸再主动伸过右脸,唾面自干,那不是我们道家所说的忍。你去看中国历史,道家人物从来都是朝沐紫气红日露,夜浴寒烟月当头,追求的是逍遥自在、清净自然的大境界。但当国家危难民族危亡之际,他一定会出来有所作为,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一旦天下太平,他们又会功成身退,不知所终。人生在世,理当明于荣辱,行当荣之事,拒当辱之行。无大度者不能让,无平节心者不能忍。

    具体忍什么呢?古人说得好,忍痛难,忍痒更难;忍哭难,忍笑更笑;忍愁难,忍欢更难;忍贫难,忍富更难;忍威难,忍柔更难;忍怒难,忍媚更难。

    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两大缺点,那就是恐惧和贪婪。道家修炼就是忍这个。当强敌来犯的时候,忍住恐惧,哪怕是小米加步枪,哪怕是流血牺牲,也要坚决抵抗侵略者。当名利诱惑的时候,哪怕是两袖清风,家徒四壁,也要保持一身正气。所谓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都是依靠一个忍字。把心中的欲望降伏住,即降伏我心。不战而屈人之兵,首先就是降伏作战统帅自己的妄心、贪婪心、恐惧心、污浊心、执着心,只有去掉了私心杂念,才能有效地指挥部下,众志诚成,万众一心,战胜一切貌似强大的侵略者,从而创造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从根本上制止战争,保障和平。”

    “为什么出家人要修忍辱?”山口路一反问。

    “清净心是由戒定中来的,故修定必先修忍,但忍辱不等于自甘受辱。我命在我不由天,更不在敌人手中。修行人时时刻刻要与道合真,当出现违逆天道的事情,道人就要出面替天行道,铲除暴戾,维护天理。”燕玄龙说。

    山口路一似乎仍有些不服气,他说:“如何理解美国在全球的地位?”

    燕玄龙说:“什么是长生之本?那就是善。什么是善?忍贪为善。如果一唯地以武力威摄、政治倾诈和经济掠夺他国人民来保障其国民奢侈无度生活的国家和民族,根本进入不了可持续发展的序列,必然坠入短命之途,只不过是个扮演强盗的人类历史上的匆匆过客而已。”

    但山口路一并不相信善,他只相信实力,所以他把头昂得很高,把嘴唇闭得很紧。

    不到80公里的路程,很快就到了婺源县。

    婺源县素有“书乡”、“茶乡”之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字是古星名,即女宿。旧时用作对妇人的颂词,如婺焕中天。婺源的古民居与皖南民居风格相似,屋前有水,水上有桥,桥边古樟,奇异多姿。“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粉墙黛瓦,参差错落。

    四人下车,缓步村中,村内街巷溪水贯通,青石板道纵横交错。

    步行半小时后,忽见傩神庙内灯烛辉煌,金鼓齐喧,鞭炮声中,先是钟馗在神奔进庙内,站立西侧,面向门外,双手作香火诀,随着锣鼓声不停地挥动。随后,开山神持铁链奔进庙内,站立东侧,将铁链一端甩向钟馗,上下不停挥动。最后,钟馗的助手,又名搜神,奔进庙里,跨过铁链,“虎跳”三次,合掌站定。钟馗与开山将铁链拿起,绕过头顶,表示将鬼疫捉住。众人齐喊“拜饭诗”,冲出庙门,举着火把,打着锣鼓,在震天动地的火铳、鞭炮声中到各家“搜公傩”。

    原来,这是就是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艺术“活化石”的婺源傩舞。每年农历九月十一至十七日,村民都要禳神出神,跳傩舞。

    “什么是傩?”山口路一好奇地问。

    燕玄虎说:“傩在古代是一种驱除邪崇的仪式,是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之一。”

    “能具体说说吗?”山口路一歪过脑袋来问燕玄龙。

    “巫傩是中国远古先民的宗教仪式,它源生于新石器时期初叶,巫师头戴面具,身着玄衣朱裳,黄金四目,执戈持盾,率一百来名小隶脚踏罡步,口作傩傩之声以驱鬼逐疫,场面宏大森严。远古鸿蒙,世袭传承,傩事活动几乎遍布我国各大区域,众多民族。”燕玄龙未及细说,被燕玄飞一拉袍袖,跟随众人“驱傩”,又称“追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