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星河反抗军 > 第一章 最后的飞船

第一章 最后的飞船

    “头,好晕……”杜辉捂着脑袋坐了起来。

    空气中弥漫着碘伏的气味,低重力的环境下,杜辉起床的动作幅度有些不好控制。随着他的起身,电极被扯开的监护仪“滴滴滴”地响了起来。

    “舰长醒了!”一位面带疲惫的护士欣喜地跑了过来,哦不对,用跳来形容也许更为恰当,飞船内的重力仅有地球的十分之一,普通人光是想正常行走都很难。

    杜辉叹了口气,他没有忘记自己现在的处境。反抗军在最终决战中毫无悬念地败给了人工智能,最后关头,杜辉和他的小队带领人类最后的幸存者们启动了这艘飞船,勉强在核爆到来前仓促逃离了地球。

    的确够仓促的,飞船内什么都缺,除了核反应原料管够以外,连人都没多少。

    7898人,这已经是杜辉能带出的全部人口了,他是反抗军最后的领袖,但就连这个位置他也只是赶鸭子上架。

    在接任舰长职位之前,34岁的杜辉只是反抗军医疗团队的一个普通二级队长而已。反抗军在最后一战中牺牲了太多的替补领袖,能继任的人里,杜辉已经是履历和声望最高的一位了。

    想到这里,杜辉不由苦笑了一声,7898人啊,曾经遍布全球的人类,现在却只能依靠这么一艘长约3公里,半径还不足1公里的试作型飞船在太空中苟延残喘。

    是的,试作型,这艘名为诺亚号的飞船是反抗军最后的智慧结晶,却也仅仅是个初次升空的试作型罢了。飞船中央的离心轮能通过缓慢的旋转提供部分的重力,这微弱的重力只够避免普通人漂浮在空中。即使如此,离心轮的能耗依旧是诺亚号上最高的。

    护士尽心尽力地为杜辉测上了血压,她眉宇之间的疲乏之色让人不由地有些心疼。

    杜辉看着血压计不断跳动着的数字问道:“谢谢,我昏迷多久了?飞船现在到什么位置了?”

    “测血压时不要说话,舰长先生。”护士比划了一个“嘘”的动作,“您已经昏迷了两天,在此期间,雷副舰长已经来看了您三次。现在诺亚号正处在地球距月球轨道约三分之一处。”

    杜辉揉了揉太阳穴,逃出来了就好,以人工智能的生产能力和信息把控能力,地球上已经不可能有人类的立足之地了。他谢过了护士,换好衣服走出了治疗室。

    治疗室外的金属长廊上没什么人,诺亚号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外三层开放区的活动面积也有将近50平方公里,就人口密度来说每平方公里连200人都不到,还远不如当初华夏的二线城市。

    杜辉径直向舰长室方向走去,他昏迷的消息应该还没散播出去,他必须及早露面。飞船上的人心本就不稳,这时候舰长越早归位,稳定人心的作用也就越大。

    杜辉刚走到舰长室外,就听见里面传来争论的声音。

    “这两天已经有8人突发昏迷了,这很可能是人工智能西格玛在我们脱离地球前进行的生物攻击!诸位,诺亚号的资源严重不足,我认为应该及早壮士断腕,把昏迷者给……”

    另外一个声音传来:“雷涛,你太武断了,杜舰长这么多年待你不薄,这就是你的报答?”

    “李默,你也别怪我冷血,现在的情况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昏迷患者没有任何一个有苏醒迹象,诺亚号上在医学或生物学勉强能算专家的只有杜舰长和你我,如果等发现病原体就太迟了。万一疾病传播开来,人类会就此灭绝的!换做是我昏迷不醒,我也希望你们能干脆利落放弃我!”

    杜辉没让他们继续吵下去,他推开舰长室走了进去,舰长室内有七八个反抗军核心成员正围着诺亚号的核心计算机调阅航行日志。

    杜辉迎着一双双或是惊愕或是欣喜的眼神说道:“我刚醒没多久,现在正式回归,雷副舰长你先汇报一下情况。”他倒也没怪雷涛之前提出要放弃他的事,他俩加入反抗军后相识共事多年,他深知雷涛的为人。

    一旁的李默欲言又止地看了杜辉一眼,也没有多做声。这就是反抗军的规矩,只要领袖没有做出人神共愤的事,那就是绝对的掌权者。哪怕杜辉才刚上任没多久,还昏迷了两天,他也是反抗军现任唯一的领袖,诺亚号上的大事只能由他决策。若非如此,没有一言堂强大的行动力,反抗军也不可能在人工智能的进攻下坚守那么久。

    雷涛看到杜辉来也是松了一口气,他瞄了一眼手里的文件道:“舰长,2天前诺亚号成功爬出引力井,三号引擎和二层缓冲外舱在核弹余波的冲击下轻度损坏,飞船中央超算提示,飞船能耗较预计升高了0.7%,可能是隔热层受损之故。”

    杜辉皱了皱眉,诺亚号已经不可能再回地球补充物资了,宇宙里一点能源都是宝贵的,0.7%的额外能耗,已经是值得重视的大问题了。他开口问道:“修理人员呢?后勤组应该有两百多人上船了。”

    “起飞后修理人员和机组人员一直在调试诺亚号性能,毕竟这也是第一次试飞,”雷涛放下手里的文件,“第一阶段调试半小时前刚结束,他们也两天两夜没合眼了……”

    杜辉暗叹一口气,反抗军总基地确实没太多修理人员,幸存者们还是以科学家为主,这一批高素质人才在太空中反倒是没了用武之地。看眼下的情况也只能让他们先休息一阵子了,毕竟诺亚号的首次试飞还遇上了人工智能西格玛发射到反抗军总部的核弹。

    就算飞船没有被直接命中,光是核弹的余波就够诺亚号喝一壶的了。这两天飞船中的修理组人员要加多少班,杜辉用脚趾头都能想象到。

    杜辉也没细深入思考这事,他又接着问道:“这两天连我在内有8人突发昏迷?”

    雷涛点点头:“这是诺亚号离开大气层后发生的事,诺亚号上医疗条件有限,所有病患只能安置在临时医疗中心。”

    “除了我之外还有谁昏迷了?”

    雷涛看了一眼李默,他只是生物学负责人,所有病患的治疗还是由医疗组完成的,而后者才是诺亚号上唯二的医学博士。李默开口道:“高级工程师杰弗森,天文学家张军,化学博士利比安,物理学教授石田一郎,黑客爱丽丝,飞行员少尉桑奇和数学家陈晨。”

    杜辉瞳孔微微一缩,连同他自己在内,中招倒下的都是诺亚号中各个分组的重要人物,这可确实不是小事。

    李默耸了耸肩接着说道:“我们最初怀疑是西格玛在决战时使用过特殊的生化武器,但既然舰长你能恢复,这个可能性就基本推翻了。以西格玛的信息储备产出的生化武器,不应该是能被自愈的残次品。”

    杜辉点点头,他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但眼下还有其他重要的事。杜辉昏迷的两天内,诺亚号的航行日志里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关于物质缺乏的部分。

    诺亚号由小型核裂变装置供电,中心仓库储存了大约能使用10年的铀235,能源暂时是不缺的,但是物质的缺乏就很致命了。飞船的质量越大,升空需要的消耗就越多,这就注定诺亚号不可能储备太多物质。

    “尽管有循环系统,物质的基础损耗还是不少的。”说话的是负责物资调度的后勤组长卡和米诺斯基,这位魁梧的苏维埃人愁得头发都快掉光了。

    “我们的物质还够用多久?”

    卡和米诺斯基回答道:“诺亚号储备的物资,仅够全飞船的人使用半个月,半个月后,食物首先耗尽,诺亚号会陷入饥荒。再之后是水,虽然飞船有水循环系统,但我们的水资源储备实在太少了。”

    杜辉皱了皱眉:“半个月吗,这也确实太少了点,我们现在不可能回地球补充物质,在宇宙中西格玛也许拿我们没办法,一进入大气层,它就能轻松分析出我们的航行轨迹。一旦我们试图降落,等待我们的只有精确制导的电磁炮。”

    是啊,已经回不去了,舰长室内的诸位反抗军骨干望着显示屏中那蔚蓝而美丽的地球陷入了沮丧。人终究只是一种拥有了浅薄知识的动物罢了,离开了地球,我们什么都不是。

    半晌,杜辉轻咳了一声:“好了,现在不是感伤的时候,关于物质缺乏的方面,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卡和米诺斯基用悲观的语气说道:“诺亚号上的空间根本不足以养活那么多人口,也许能源产出勉强够,物质产出就差太多了。”

    “我有一个提议,”这次开口的是电机工程组负责人亚伦格林,这位英伦绅士一边思索一边说道,“诺亚号上的基础设备应该足够让我们抵达月球轨道……”

    卡和米诺斯基反驳道:“登月固然可行,但月球上并没有任何生存物资,半个月时间完全不够我们生产一颗粮食的。”

    亚伦格林摇摇头:“这我当然知道,但是别忘了,环月轨道上还有天际空间站!”

    这话一出,众人哗然。

    天际空间站并不属于反抗军或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而是另一个名为拯救者的组织建立的。反抗军是人类最后的抵抗组织,但不是唯一的组织,拯救者登场的时间远比反抗军更早。拯救者萌芽于政局混乱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核战的阴云已经迫在眉睫,拯救者的决策者为了阻挡人类的自我毁灭创造了人工智能西格玛。结果人类确实从核战阴云下幸存了下来,然后,被西格玛毁灭了……

    亚伦格林说道:“天际空间站是拯救者组织按照末日规格建立的,以爱丽丝之前黑入他们前沿计算机取得的数据看,里面至少有3年的生存物资,当然,这是按照他们空间站的常驻人口来算的,他们应该驻扎了一千多人。”

    杜辉没有思索太久,他深深呼出了一口气:“好,我们出发去月球轨道!在对接之前,我们先和他们打个招呼。”

    虽然天际空间站不属于反抗军,但他们别无选择。

    “我命令,诺亚号进入偏心轨道,目标月球轨道!”

    “舰长命令,诺亚号进入偏心轨道,目标月球轨道!加速引擎点火,倒计时三,二,一,启动!”

    蓝色的粒子引擎喷射出明亮的火花,诺亚号的轨道微微变动,银白的飞船向着月球缓缓加速而去。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某无人观测站,一台巨大的天文望远镜稍稍偏了偏,望向了诺亚号的方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