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星河反抗军 > 第三章 粮食战略

第三章 粮食战略

    一小时后,诺亚号的舰长室内。

    雷涛一脸见了鬼地看着交谈甚欢的杜辉和沈建国:“好家伙,害我白紧张了那么久,合着你俩原来就是老熟人?”

    杜辉笑了笑:“老熟人算不上,虽然我俩相识多年,但也仅仅是泛泛之交。沈建国曾经是拯救者的后勤组长,与我们反抗军的医疗组偶有往来。”

    沈建国叹息道:“杜舰长,之前我俩立场不同,你也别怪我刚才太刻薄。在西格玛毁灭我们拯救者的总部后,天际空间站的所有人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中。大家只能绝望地看着一天天减少的物资行尸走肉般地活着。要是没有你刚才那一番话,就连我都会怀疑我们还有没有未来。”

    杜辉点了点头:“我可以理解你,远离地球又孤立无助的情况下,人心不稳是必然情况,老沈,接下来就交给我吧。”

    沈建国略微有些心疼地看了一眼手里的物资清单:“天际空间站的家底都在这儿了,杜舰长,我也就私底下问一句,你刚才会谈时说的那些,都是认真的吗?”

    杜辉拍了拍沈建国的肩膀:“会谈的目的是安抚人心,但我的每一句话都发自内心,我杜辉一定竭尽所能,带领我们人类在此生存下去!”

    饥荒的事情暂时倒是不那么值得担心了,分管后勤的卡和米诺斯基看着天际空间站仓库里堆积如山的压缩食品,欣慰地发现自己的发际线似乎又长回来了一些。

    前来巡查的杜辉扫视了一圈,开口问道:“现在的粮食储备怎么样?”

    卡和米诺斯基浏览着物资清单回答道:“以天际空间站的储备量,诺亚号大约能有半年的喘息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必须加紧生产粮食。”

    事不宜迟,杜辉短时间内召集了四五十位诺亚号核心成员,在会议室召开了关于粮食生产的会议。

    杜辉本以为半年时间缓冲解决粮食危机应该不难,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错了,错得太离谱了。这才刚开始呢,会议室里的争执声就差把杜辉的耳朵给吵聋了。

    “杜舰长,诺亚号上的空间不小,但用于生产粮食还是有些不足,想要填补目前的消耗,我们只能用传统的无土栽培技术,通过层层叠加来减少占地损耗。”说话的是一位农业负责人,在地球上他也是反抗军的农学部长。

    话还没说完,一旁的卡和米诺斯基就插嘴道:“虽然我也希望尽快有粮食进账,但这需要成套的设施,先生!诺亚号本身的工业能力很低,我们后勤部的设备想在诺亚号上生产极其困难,培养皿和空调还有强效光源,这就已经够我们喝一壶的了。”

    杜辉揉了揉太阳穴拉起了偏架:“后勤部就加个班吧,没有设备也只能强行调度生产了,我们总不能等着饿死。而且这设备生产出来,以后始终可以用的。”

    “设备什么的暂且不说,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平衡的生物圈。”兼任副舰长的生物学负责人雷涛在一旁颇为头疼地说道,“且不说完美的生态,哪怕是基础的碳平衡都很难,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农作物无法获得充足的二氧化碳,除非我们建立生物圈或者自行生产二氧化碳。”

    建立生物圈这事就大条了,杜辉想都不会想,诺亚号可没有这个时间和资源去尝试。

    生物圈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这在小学课本就有介绍,但它其实是个很复杂的系统。人类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试验试图建立人为的生物圈,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其中最著名的是由美联邦于1991年斥资近2亿美元建造的生物圈2号(1号是地球),试验最终因为碳平衡失败而告终,人工生物圈也就此被批判为藐视自然的伪科学。

    杜辉一脸无奈,难道为了大家不饿死,诺亚号只能用宝贵的能源来储存生产二氧化碳不成?

    “这方面天际空间站倒是可以帮一点忙。”沈建国及时地说道,“宇宙中任何物质都很宝贵,天际空间站也不会奢侈到排出多余气体。尽管我们没有能源生产粮食,但这么多年储备下来的二氧化碳,我们都还封存着,现在正好派上用处。”

    这可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杜辉眼前一亮,他看了看沈建国的物资清单,天际空间站的二氧化碳储备罐堆积如山,完全足够诺亚号用上三年的。

    雷涛还自顾自在那啰嗦着生物圈的重要性:“我们不能一直这样对吧,没有生物圈,不平衡碳循环总归是个隐患,我们不可能始终有那么多二氧化碳,也不可能持续用宝贵的能源维持这一切。”

    “放弃吧,先熬过眼下再说。”电机工程组负责人亚伦格林毫不留情地打断了雷涛的碎碎念,“试行太空无土栽培困难重重,就这些已经够我们喝一壶的了。”

    雷涛也知道短时间内想弄个完善的生物圈出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他念叨了两声也就不再说起这事,而是回过头对杜辉说道:“提起无土栽培这事儿,我这里倒是有一项研究……”

    杜辉疑惑地开始翻看雷涛递过来的报告:“生物工程新成果转基因超级水稻?你是什么时候搞出的这玩意?”

    事实上,袁平教授在2021年创下杂交水稻亩产记录1600公斤后就很少有人研究转基因水稻了——转基因作物饱受诟病,还没有杂交产量高,谁去弄这东西。

    雷涛耸了耸肩:“这种转基因水稻是我早年攻读博士的课题,它并不完美,只是以亩产来说,确实远不如杂交水稻之父袁教授的智慧结晶,我当年也就因此将它搁置了。但和杂交水稻不同,它胜在适用于无土栽培,我们一层生存区叠上十层无土栽培都不是问题,以层数弥补质量优势可以省很多成本。”

    杂交水稻不适用于无土栽培技术,或者说对这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雷涛的转基因水稻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虽然它的亩产只有杂交水稻的40%,但是这已经是当下最合适的选择了。

    “批了!”杜辉大笔一挥,粮食是必须生产的,再多的消耗都只能批准,他可不能刚在天际空间站夸下海口就被问题的第一步难倒。

    卡和米诺斯基苦着一张脸接下了物资生产任务:“杜舰长,我也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但现在我们不光设备不足,连无机盐,培养液之类的消耗品都几乎没有……”

    诺亚号是逃亡出来的,哪有什么闲工夫去带那些东西。天际空间站能源匮乏不事生产,自然也不可能有这方面的储备。

    杜辉叹了口气,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虽然这并不是他熟知的领域,但听起来就不好解决。

    正在众人都为此发愁不已的时候,一个提议被抬了出来,说话的是化学博士利比安,他比杜辉昏迷久多了,才刚苏醒没多久:“我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反应试剂,应该可以有效从诺亚号的废水废物处理系统中提取无机盐。”

    杜辉惊喜地看了利比安一眼:“有这好东西你现在才拿出来?”

    利比安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那一头乱糟糟的金发,这位反抗军化工专家并不习惯被众人注视:“以前我都只是负责军工化学物质的生产,这只是个副产品。这次昏迷醒来后我突然感觉思如泉涌,只是稍稍改进一番就调配出了这种反应试剂。舰长你醒的比我早,有过类似的感觉吗?”

    思如泉涌?杜辉有些疑惑地看了看自己的手,不知道为啥,他只有一种淡淡的危机感,却并没有利比安说的那种感觉。

    不论如何,能解决太空无土栽培的难点就已经是万幸了,剩下的都只是时间和工程量的问题。

    看着大批大批的物资需求清单,卡和米诺斯基一脸无奈地发现刚长回来的发际线仿佛又缩了回去。

    同样愁眉苦脸的还有亚伦格林,电机工程组的工作量也不小,为了完成生产,诺亚号的两个备用核电机组都准备启用,看来加班加点是免不了的了。

    杜辉看到他俩唉声叹气的样子,笑着拍了拍两人的肩膀:“绅士们,打起精神来,很多时候,我们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已经是一件幸运的事了。给,这是我批给后勤组和电机工程组的扩招条例,我们以后能不能吃上饭就靠你们了。”

    听到这话,两人的面色才稍有好转。

    会议室里关于粮食生产的各项条条框框还在商议中,但剩下的细枝末节已经不需要杜辉这个舰长参与了。在卡和米诺斯基等人的争执声中,杜辉缓步离开了会议室,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身为舰长他需要想方设法完成产粮事务的调度——不仅仅是技术层面,还有人心层面。

    而且就在刚才,杜辉收到了一条值得重视的消息。

    **********

    赵子权是一名企业高管,当然这只是加入反抗军之前。在西格玛的机械大军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赵子权为了生存被迫加入反抗军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

    共抗命运?赵子权从来没有想过什么高大上的理想,他只想好好活下去,连同他哥哥的那一份一起活下去。

    “哥,你是一位真正的反抗军勇士,你死前请求我为了人类的延续尽一份力,可现在反抗军总部都没了……”

    赵子权的好友,中级机械师王超靠坐在他对面,这货自从上了飞船之后就没有睡过整觉,两个大大的黑眼圈让他显得格外憔悴:“老赵,别想你那倒霉哥哥了,咱俩能活着就不错了,这宇宙里能多活一天就赚到了……”

    大概是这些天压力过大,赵子权瞬间就火了:“你小子,有你这么说的吗?我哥他……”

    王超也就是嘴贱罢了,这几日两人也就是靠着相互吵架拌嘴把内心对未来的恐慌给遮掩了起来。其实现在诺亚号上像杜辉这样头脑清醒的人类高层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还是和赵子权与王超一样,凭借稍稍超过普通人的能力勉强加入反抗军,然后随波逐流又幸运地搭上了诺亚号逃离地球的。

    就在两人又开始例常拌嘴时,一旁的舰仓显示屏突然亮了起来,舰长杜辉的身影出现在了屏幕中:“各位,我是杜辉,诺亚号的现任舰长,在此我要向大家公布诺亚号对地球雷达的信号日志。”

    这事儿稍稍吸引了两人的注意,诺亚号起飞以来,这是管理层第一次公开提起地球的消息。

    “很遗憾,我们的雷达并没有接受到任何求救信号,诺亚号也并没有观测到其余逃生飞船,西格玛的机械大军已经摧毁了我们人类所有的防御措施,地球上应该已经不会有其余幸存者了,所以让我们默哀三分钟……”

    屏幕中开始播放核弹轰炸反抗军总部的视频,隔壁的舱室隐约传来了哭声,诺亚号几乎所有人都有家人死在了最后一战中,就连舰长杜辉也不例外。王超的双拳握得紧紧的,他想起了在核爆中失去下落的未婚妻,尽管他早就没有了幻想,但这样伤口撒盐的大白话让他还是难以接受。

    其实杜辉也不想这样揭人伤疤,但他太了解诺亚号现在的大局了,不刺激大家一下,很难让大部分人顺利投入工作。

    三分钟后,杜辉接着说道:“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放弃监测,就在刚才,我们捕获了地球方面的一个特别的信号,据推测可能来自于西格玛的内部通讯。”

    杜辉一边说着,一边向大家展示出了一串代码:“人类,已清除,月球方向,残渣,无需处理,自动灭亡。”

    短暂的沉默后,诺亚号的各处响起了细碎的议论声。

    杜辉大声说道:“我们是人类,是地球独一无二的智慧生命,我们还活着!凭什么一个人工智能能大言不惭地说我们是残渣?”

    “9660人,这是我们最后的人数,包括了诺亚号和天际空间站的所有人,包括了你我。我们还活着,我们不是自己活着,而是连同自己亲朋好友那一份一起活着。所以,哪怕只是为了证明给那个该死的人工智能西格玛看,我们也要生存下去,延续我们的人类文明!”

    “同胞们,是时候重拾斗志了,我宣布,诺亚号政府将会为人类存续而战。从今往后,不论黑人白人黄种人,不论反抗军拯救者亦或是其他逃难而来的人,每一个人,都理应尽到自己的力量!我们必须相互依存,我们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在这冰冷的宇宙中活下去!我们是人类最后的遗民,但我们,无所畏惧!”

    杜舰长确实是个很善于演讲的人,赵子权听得又是悲愤又是血脉喷张,一旁的王超更是一拳打在了墙上,把拳头都给打破了。

    杜辉接着又稍稍讲解了一下接下来的产粮规划,为所有人打了一支强心针:“西格玛以为我们会自行灭亡在月球?做它的春秋大梦!只要大家尽力工作,我们能在断粮之前产出新的食物,诸位,让我们为了生存而战!共抗命运,至死不渝!”

    “加油!”

    “fighting!”

    “欧拉!”

    各种口号响彻了诺亚号各个角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