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星河反抗军 > 第二十六章 未来企划(中)

第二十六章 未来企划(中)

    会议室里,众人听了张军的话都纷纷开始了议论。

    对普通人来说,一年半也许还很遥远,但文明的领导者们不同,他们需要有足够长远的规划才行。既然彗星不是久留之地,诺亚号的下一个落脚点就值得思考了。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先站出来说话的居然是军方的负责人雷鸣:“各位,我虽然不是科学家,但在选择下一个落脚点的时候,我们还是多考虑一下西格玛比较好。如果它备战完成后准备对我们动手,火星或者金星这样的行星没有天然的掩体,很容易直接被核火箭轰击。”

    “这次的登陆行动已经让我们失去了王凯中士,如果在面对西格玛的时候我们再不小心谨慎些,可能真的会迎来全人类的灭绝!”

    会议室里的议论稍微顿了顿,众人面色都有些难看,西格玛不会说谎,短时间也许它确实不会对人类动手,但以后谁知道呢。

    杜辉也感到有些头秃,本来很多人觉得,此行最合适的目的地应该是火星。但现在一想,火星和地球之间连个缓冲都没有,一旦遇袭,留给人类的反应时间太少了。

    这时候张军接过了话茬:“我这里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建议,既可以满足雷鸣中尉的要求,又可以让诺亚号暂且留在太阳系内圈,不过风险略微有点大。”

    这话一落,连杜辉在内所有人都愣了一下。好家伙,张军可真是个宝藏男孩,他上次这么说,还是提出顺风车计划的时候。

    说到这里,张军将一张数据表在会议室主显示屏上打开:“我们也并非必须找一颗行星落脚,请大家看看这个。”

    “谷神星,太阳系最小的矮行星,也是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里最大的天体,它的质量约占小行星带总质量的三分之一。谷神星直径超过900公里,是贝-伯彗星的七倍多,其表面平均温度在零下60℃-70℃左右,重力约为地球的20分之一。”

    张军一口气说完了这些参数:“它位于小行星带中,那么多小行星可谓是天然的掩体。而且,谷神星的体积更大,生存资源也绝对足够丰富。”

    张军解释完,台下便有一位科学家举手:“我有个疑问,谷神星不会受到小行星的轰击吗?”

    张军想了想道:“按照天文台的预计,未来10年之内不会有大的小行星威胁到谷神星,再远就说不定了,但我们人类到时候也会有自保手段的,就我个人感觉,西格玛比小行星危险多了。”

    火木小行星带也不全是由那么多密密麻麻小行星组成,大部分小行星之间的距离甚至还都在地月距离之上。不过小行星带分布极广,确实能起到掩体的作用。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诺亚号要在谷神星登陆,需要在小行星带航行一周左右,这段时间可能会比较危险,虽然概率很低,但万一有危险出现,军方的配合必须及时。”

    不论如何,张军的方案也已经是最合适的办法了。火星以内都不安全,出了小行星带就只有木星的卫星们勉强可以供人居住。它们的表面温度太低了,以木卫三为例子,木卫三的表面平均温度在零下160℃左右,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人类的机械很难完成工作。

    太阳系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越往外,温度就越低,以人类目前的底蕴,出了木星轨道再向外飞纯粹就是找死。

    火木小行星带中可以落脚的地方当然不止谷神星一个,智神星和灶神星也可以作为诺亚号的下一站,但只有谷神星正好公转到与贝-伯彗星轨道接近的位置。

    诺亚号的下一个落脚点就这么定下了,接下来是电机工程组亚伦格林的汇报:“各位,未来的事情暂且不说,我认为诺亚号的当务之急是大量生产高效能的太阳能电板。”

    “如张军教授所说,我们的时间并不充足,现在的太阳能电板工艺已经接近极限了,但电板从产出到回本也要将近半年。考虑到贝-伯彗星表面没有大气层,太阳能电池接收阳光的效率会比地球上高一些,但这只是理论,还没有考虑损坏和折旧。”

    “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开始太阳能电板的生产。诺亚号必须尽早开始收集太阳能,才能应对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机。”

    亚伦格林的提议很快就被通过了,太阳能电板的生产关乎人类的命脉,这是怎么也不能含糊的。

    亚伦格林说完,雷涛接过了发言权:“各位,我要在这里宣布一下觉醒者研究所最新的发现,请看这张图片。”雷涛将一张图片在主显示屏上打开并且放大。

    “这是李默在彗星表面土壤中提取到的一种物质,贝-伯彗星表面的土壤中没有大量的碳元素,这种复杂的有机物质是以氮元素为核心加上少量碳元素构成的。这种含有少量碳的氮元素化合物,极有可能是生命早期形成的过渡期产物之一。”

    “可是,这种化合物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有人问道。

    雷涛解释道:“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听说过文明滤器理论?这是对费米悖论的一种解答。”

    费米悖论大家都耳熟能详,它的核心内容很简单。如果真的存在外星人,为什么我们没有遇到它们?

    西格玛只是拯救者在解析了一段极为遥远的电磁波后,按图索骥制造出来的,它背后的东西压根没有露面过。西格玛口中的虫族也并没有出现在人类眼前,严格来说,人类还没有见过任何外星人。

    但如果宇宙中如果真的存在其他外星人,只要他们能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按人类现在指数增长的人口来看,他们应该早就把银河系填满了才对。对寿命150亿年的银河系来说,这100万年根本不算长。

    “按从前的科学家们推论,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肯定存在着一张张看不见的网,阻止着一个个文明向星空迈进。有些网也许很薄,大部分文明都可以通过,我们管它叫小过滤器。而有些网也许很厚,只有极少数的文明才可能突破,我们称呼它为大过滤器。我们把这个理论称为文明滤器理论。”

    雷涛侃侃而谈:“这个过滤器可能是生命的形成,可能是智慧的诞生,可能是科技的出现,也可能仅仅是适宜的湿度。”

    “我们人类是否已经通过所有过滤器?这个答案我并不知晓,不过大概率是没有的,前方必然还有新的文明滤器等着我们。身为一名生物学家,我曾经认为,有机高分子物质的形成,是文明滤器中的其中一个大过滤器。”

    说到这里,雷涛神色一凝:“但现在看来,如果在彗星这么恶劣的条件下,碳元素这么少的情况下,这里都能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我之前的猜想就被完全推翻了。”

    “这样的猜想被推翻的越多,就越表明,更多的过滤器将会出现在我们的前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