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青红渡 > 第四十七章 二艳

第四十七章 二艳

    建中靖国元年九月,徽宗早朝。

    赵佶在龙椅坐定,见群臣山呼万岁毕,黄门梁师成对朝臣喊道:“天子临朝,有事奏阅,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谭稹急忙出班,躬身行礼。

    “启奏陛下,臣有本上奏!”

    徽宗正在胡思乱想着美人曹丽珍,见谭稹奏本,问道:“卿家,你有何事,速速奏来!”

    “陛下,自陛下登基以来,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我朝不仅人口增长很快,国库充盈,不少大郡车马辅侜,亦非他日可比。臣以为,应将一些繁盛州郡升格为府,以彰大宋天朝气象!”

    徽宗闻听眼前一亮,立即来了精神,问蔡京道:“蔡爱卿以为如何!”

    “这,这,陛下乃上邦气象,可喜可贺!”

    蔡京神情有些慌乱,他没想到,早朝上,谭稹会出这么个馊主意。

    众臣见蔡京附会,也不敢说什么,一起附和道:“可喜可贺,陛下乃大国气象乍现!”

    韩忠彦奏道:“陛下,除崇宁、大观间曹州已升格为兴仁府、潞州已升格为隆德府、定州已升格为中山府、瀛洲已升格为河间府、润州升级为镇江府之外;齐州升格为济南府、晋州升格为平阳府、颍州升格为顺昌府、兖州升格为袭庆府、荤州升格为东平府、襄州升格为钧州府、陈州升格为怀宁府、邢州升格为信德府、赵州升格为庆源府!”

    徽宗兴奋,当庭准奏。

    退朝之后,谭稹跟着徽宗赵佶刚刚拐过红墙,见刚刚从六品符宝郎升到三品翰林学士承旨的王黼正在那候着。

    “启奏陛下,臣有要事要单独求见!”

    “王承旨到内东门小殿候驾吧!”

    徽宗说完,命谭稹先到小殿洒扫伺候。

    赵佶进了小东门小殿,摆摆手,其他人都出去了。

    徽宗说道:“王爱卿,这里只有朕和你,尽可直言!”

    王黼偷看了徽宗一眼,跪下奏道:“陛下,有件令人不耻的事,臣不敢奏,又不敢不奏!”

    “朕说了,只管奏来,害怕朕泄密不成!”

    “臣很担心因此开罪蔡太师,可此事关乎人伦,臣只好冒死奏报!”

    “朕要把你这狗奴才踢出去,一百字能解决的文章,你非要给朕写上五百字,啰啰嗦嗦,你要讲什么,你要不讲,朕要走啦——”徽宗有了怒色。

    “启奏陛下,前知枢密院事蔡卞五月初七回江宁为其父上坟,走到真州,不幸暴病身亡,蔡太师知道后,命府上所有人众不准声张,不但没向陛下奏报,连蔡卞家里也没有一句宽慰的话,惹得蔡夫人到蔡太师府上大哭大闹。太师本该知错就改,谁知竞派家丁押着蔡夫人回原籍。臣以为,就算不和,蔡太师也该看蔡卞是前执政、蔡夫人是王安石之女的面皮上吧?太师对自己哥哥尚如此绝情,臣真怕他日后与陛下隔膜,会对陛下不利?”

    徽宗听完,看着王黼,问道:“有这等事,朕怎么没得到消息呢!”

    赵佶也对蔡卞的死深感惋惜,说道:“蔡太师这么做的确违反人伦,不过,爱卿也不要过于对太师指责,毕竟太师对朝廷的贡献是有的。兄弟不和的事很常见,不能因此就怀疑太师对朕不忠!”

    徽宗背着手在殿里转了一圈,说道:“这样吧,此事先别惊动太师,你去传朕口谕,为蔡卞加镇东军节度使,授开府仪同三司,丧葬之事,朝廷拨付两千缗!”

    尽管赵佶不愿在王黼面前说蔡京不好,但从他处理蔡卞之事的态度上,王黼可以断定,赵佶对蔡京是不满的。

    王黼见火候已到,也就转换话题。

    “陛下,臣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奏!”

    “王黼,你还有完没完!”

    “陛下,这次是喜事!”

    “喜事?”

    赵佶把眼光收回,看着王黼:“那就奏吧,还要卖关子,看朕踢死你!”

    “臣下不敢,臣有件宝物,恳请献给陛下!”

    徽宗笑了,“宝物?日日昌烧出了‘玫瑰红釉’?还是浮梁烧出了‘青花’?”

    “红釉和青花的确都是好东西,只是没感情,哪里敢和陛下这宝物相媲美!”王黼一边说,迅速从身上摸出一个瓶子,双手递给徽宗。

    “启奏陛下,此乃天竺阿育王高官摩亨左达罗带来的神气之物,名叫飞天神水,这神水专制男欢女爱,只要宠幸前淋上一滴,精神百倍,不但不伤元气,还能调和阴阳,令人长寿!”

    徽宗左右看看,态度缓和下来,伸手接过锦囊,用手来看,男女酮体刻画的妙趣逼真,此刻的赵佶立即感到血脉喷张。

    “起来,起来,王爱卿是怎么得到此物的?”

    “臣命开封府衙例行查验各家青楼,宋都御街有两座青楼还算出名,都在镇安坊内!”

    “哦,镇安坊,爱卿试言之!”

    王黼眉开眼笑,说道:“陛下,在镇安坊西街,一家是以赵元奴为行首的鸿利阁,东街的那家叫醉杏楼,行首唤作李师师,这两家的妈妈气焰都很嚣张,全然不把开封府放在眼里!”

    “在皇城根下有这等事,却也奇怪了?”

    “醉杏楼那个更嚣张,说,说,大内总管童公公是她的后台!臣不知他们有何根基,所以过来禀报!”

    “这却可笑,朕是童贯从小带大的,朕难道不知他的底细,童贯从小是个阉人,怎么会与醉杏楼有染,先别去动她,等童贯回来,朕要审他!这圣水——”

    “圣水是从赵元奴手里得来的,臣捉拿赵妈妈,问她有何根基,这么嚣张?她支吾了半晌,才说,没有靠山,只是那催情药勾引嫖客,只要臣答应不封门,她愿意把花费千金从广州市舶司购来的圣水送给臣,臣见她自愿交出这圣水,就放她一码!”

    “任由她去吧,皮肉生意,又不图财害命;你要问问,什么达罗现在在广州?”

    “摩亨左达罗,他经常到广州!”

    正在此时,恰巧童贯求见。

    徽宗笑着说道:“王黼,你先回去,等候妙招!”

    “谢陛下,臣告退!”王黼赶紧走了。

    童贯带着彭方武等四个军汉,兴冲冲地来到东殿外,正等得不耐烦,见王黼走了,才进殿跪下,奏道:“我主万岁万万岁!”

    “童爱卿平身!”赵佶兴致极高。

    “陛下,河西四郡——!”

    童贯正想禀报宋夏西方战事,徽宗说道:“你先别说,朕先说!”

    “陛下先说!”童贯赶紧闭了嘴。

    “童爱卿,朕想问你,李师师你可熟悉!”

    “李师师,这—-,容臣下细想!”

    “呵呵,爱卿,你是看着朕长大的,不熟悉李师师倒也罢了,李悠悠你可知道?”

    “禀陛下,李悠悠这个婆娘老臣倒是知道一些!”

    “官员嫖妓,罪不可恕!大宋国策虽然不杀文人,你是武将,朕可以杀你,如实讲来,看朕如何处置!”

    徽宗故意摆出一副得理不让人的脸孔,把童贯虎的赶紧跪下来。

    “启奏陛下,这个李悠悠是潞州人,早年和臣相识,臣本打算娶她为妻,但臣为了报效朝廷,忍痛入宫。李悠悠再嫁,臣也不再理会!”

    “你忘了人家,人家可没忘记你呢,这个李悠悠现在就在镇安访醉杏楼,你难道说你不是她在京城的靠山吗?”

    “这个——”童贯暗暗把李悠悠骂了一通,后悔当初没把她宰了。

    嘴上却说:“陛下,这个疯婆子既敢说臣下是她的靠山,臣愿当面对质!”

    “对质倒不必,你难道不想去看看她!这样吧,今晚随朕一起去,朕要看看这个什么样的李悠悠把我们的童大人迷住了!”

    童贯立即明白,眼前这个徽宗皇帝的心意了,明面说看李悠悠,其实是看大美人李师师,赶忙说道:“遵旨,臣下这就去安排!”

    童贯一紧张把西北战事也不敢奏了。

    徽宗突然问道:“河西四郡是喜事还是——,不痛快的事就不要说了!”

    童贯心说,算了,我找好听的说吧,“敦煌、酒泉、武威、张掖这四郡,下官正在筹划之中,这次灵州大捷,有四个统领及将士们功不可没!!”

    徽宗冷笑一声,“赏吧!”。

    童贯见徽宗心思全在酔杏楼,赶忙说道:“陛下,李悠悠只是个老鸨儿,她有个干姑娘名叫李师师,才是真正可人儿。”

    宋徽宗听见李师师,态度豁然开朗,“李师师,这名字朕听说过,请卿细言之!”

    “李师师的父亲名叫王寅,是汴京永庆坊染局的工师,其妻刚生下双胞胎女儿就去世了。大女儿一切正常,二女儿生来不会啼哭,王寅就把两个孩子抱到相国寺舍身入佛,没想到慧光大师刚开口,二女儿就大哭起来,此后一切恢复正常。王寅见二女儿有佛性为她起名‘师师’,大女儿起名仲师。李师师四岁时,王寅得病去世,大女儿不知去向,李悠悠恰巧在汴京就把李师师收养起来,谁也没料到,数年后,这李师师长成了绝色美女,歌舞弹琴,无一不精,压过赵元奴,被称为‘京城二艳’!”

    “早这样说不就完啦!”徽宗赵佶呵呵大笑,“走吧!”

    “是,陛下!”

    “听说江南又运回一批花石纲,朕要先去艮岳看看!”

    “遵旨!”

    二人走出殿门,童贯挥手,彭方武、苏鲁丁、司马钦、陆解玉赶忙过来给徽宗叩头。

    “去吧,办好差事!”徽宗敷衍一声,什么也没问。

    四人走出长廊,没见徽宗有任何封赏,心中不快。

    徽宗正要出宫,黄门过来禀报,说太师蔡京求见,徽宗沉思了片刻道:“让他过来!”

    蔡京得到传信,疾跑到徽宗面前,正要跪下行礼,徽宗看了一眼,说道:“免了,又有何事,让蔡太师这样急促!”

    蔡京缓了缓气,说道:“哲宗陛下升仙之后,老臣专为陛下到汝南留意陶瓷烧造之事,前日,汝州知府宋瓘向老臣禀报,青田格虽然被江湖匪患破坏的不堪入目,依然寻得绝妙‘汝窑’,用玛瑙屑入釉,烧制出的青釉瓷美妙绝伦,人称‘雨过天青’,烧制后,此物自然开裂,或大或小,如鱼鳞,如蟹爪,如冰片,大器开小片,小器开大片,竞得其妙!”

    徽宗怒道:“这等尤物,简王爷为何不给朕通报,难道那个南丐这么厉害!太师,朕夜梦天书,就有雨过天青一卷,刚才说汝窑烧制出来的釉色是天青色,这就是神梦显现,要知道,‘雨过天青’乃五代周世宗柴荣梦寐以求的颜色,柴荣曾赞叹天青瓷,‘雨过天青云**,者般颜色作将来’,且命其为‘柴窑’,失传已久,传旨简王爷,找不到天书:雨过天青,他,就别回来了!”

    “遵旨,陛下高屋建瓴,令臣敬仰之至!”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