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不知所谓

    “大人,一路走好!”

    “大人,你永远在我们心中!”

    听到这些声音,沈冲顿时火冒三丈,一张脸都成了猪肝色。

    忍无可忍之下,沈冲冲出马车,对着人群便破口大骂。

    “一群刁民,你们哭个屁呀?”

    “本官是升官了,又不是要去死,你们这般咒我是何居心?”

    “一路走好,你们咋不说让本官赶快升天?”

    被沈冲一阵怒骂,所有百姓顿时一愣。

    有几名百姓急忙解释道:“大人,你误会了。”

    “我们都是没读过书的粗人,说话不经脑子。”

    “是啊大人,我们确实是舍不得你走,你走了我们该怎么办?”

    闻言,沈冲眼睛一瞪:“怎么办?”

    “你们没手没脚吗?”

    “在此哭哭啼啼的,家里的地不种了?”

    “店铺不开了?”

    “工厂的工不做了?”

    “放着好好的钱不去赚,跑这里哭哭啼啼的,嚎丧呢?”

    听着沈冲的咒骂,百姓们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对沈冲更加尊敬,也更加感动了。

    “呜呜呜,大人真是我们百姓们的父母官,都要离开了,还在为我们着想。”

    “对啊,有沈大人如此好官,是我们百姓之福,也是江宁之福啊!”

    …………………

    接二连三的彩虹屁,令沈冲也是一阵无语了。

    “大爷的,本官墙都不扶,就服你们!”

    “好了好了,都散了吧!”

    沈冲无奈的摆了摆手,准备钻回马车,继续赶路。

    “让开,让开,让我们进去!”

    就在此时,又有十几名百姓吵嚷了起来。

    沈冲身形微微一顿,扭头看去,不由眼睛一眯。

    只见那十几名百姓合力抬着一把朱红色,硕大的伞走了过来。

    伞上挂满了一条条的绸布,绸布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

    “这是……………”

    沈冲眼睛看着那硕大的华伞。

    “大人,这是我们江宁百姓送给你的万民伞,还请大人收下。”

    其中一名老头对着沈冲恭敬的说道。

    万民伞是古代乡绅百姓为赞扬地方官员的廉政为民而赠送的一种伞。

    此种伞上装饰着许多小绸条,上面写有赠送人的名字。

    尤其是在清代,当地官员离任时,当地的绅商们会送给他们万民伞,以表示对他们的留恋和敬意。

    万民伞象征着这位官员像伞一样保护着当地百姓的意义。

    送出的伞越多,代表这位官员的声望越高。

    如果一个官员在被撤职或降职时,当地人仍然送伞甚至拦住他的轿子,这说明这位官员无疑是一个廉洁公正、深受人民喜爱的好官,并且当地人对他充满感情和义气。

    而此时却是在大明,竟然出现了万民伞,提前了两百多年,着实令沈冲有些不明所以。

    “还请大人一定要收下!”

    持伞老人跪倒在地,祈求道。

    身后的百姓见状,纷纷跪了下来,个个祈求沈冲收下万民伞。

    沈冲无奈了,他总不能再拒绝吧!

    “好吧,本官收了!”

    闻言,百姓们顿时大喜,七手八脚的将硕大的万民伞绑在了马车上,几乎将整个车棚给遮住了。

    看着花里胡哨的万民伞,沈冲摇了摇头。

    “这下倒是不怕下雨了。”

    在百姓们的恭送下,沈冲坐车离开了江宁县。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洪武十四年。

    刚刚过了初二,朱元璋便开始处理公务。

    朱元璋看着一本本奏折,尤其是看到各地报上来的税收状况时,不由摇了摇头。

    洪武十三年的税收总共才两百万两银子,这还全赖江南,北方的税收更是惨不忍睹。

    “如此下去,咱的国库何时才能充盈?”

    如今的大名哪儿哪儿都要用钱,尤其是边疆的军费以及赛王的开支更是用去了税收的一半以上。

    还有各地不断传来的灾情,几乎掏空了国库。

    在朱元璋的表率下,后宫全部节衣缩食,朱元璋更是除了皇袍所有的衣服都打满了补丁。

    接着朱元璋又拿起其他折子。

    这份奏折是有关江宁县的,是江宁知县钱三一上报的。

    洪武十三年,江宁县总共上交小麦十万石,稻米二十万石,银五十万两。

    看到这份奏折,朱元璋瞳孔陡缩。

    一个小小的江宁就牵连。上交的税收就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这江宁还真是富裕呀!

    “传二虎来见咱。”

    朱元璋放下手中奏折,对旁边的陈洪说道。

    “是,皇爷!”

    陈洪退下后,朱元璋再次看了看钱三一的奏折,此次看的比较仔细。

    钱三一奏折中明确的叙说了,这些都是沈冲打好的底子,他只不过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顺势而为。

    “这个钱三一不贪功,也算是不错了。”

    朱元璋不由叹道:“如果江宁继续保持下去,也该重用一下他了。”

    很快二虎便来到了养心殿。

    “臣参见皇爷!”

    二虎进门,对着朱元璋行礼道。

    朱元璋放下手中奏折,点了点头:“嗯,起来说话。”

    “谢皇爷!”

    二虎起身,恭敬的站在下方。

    朱元璋缓缓道:“二虎,几个月前,咱让你派人前往江宁,记录江宁当地的情况以及沈冲到杭州的所作所为,可有办到?”

    二虎回道:“回皇爷,按照你的意思,锦衣卫已经全部记录下来了。”

    闻言,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那就从沈冲离开江宁时开始说吧!”

    二虎回忆了一下当时的情景,开始讲述。

    “当日臣亲自带人前往江宁,亲眼目睹了沈冲离开。”

    “当时的人太多了,几乎江宁八成的百姓前去为沈冲送行。”

    闻言,朱元璋惊讶的看了看二虎。

    “真没想到这个沈冲如此得民心。”

    “他看到那么多的百姓为他送行,一定很高兴吧?”

    此时此刻,朱元璋脑海里仿佛出现了当时的情景。

    哪知二虎却摇了摇头,说道:“回皇爷,沈冲并未感谢百姓们的相送,反而还在不停地咒骂,说百姓们吵的他脑仁疼。”

    “同时还让百姓们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别挡着他的道。”

    听到二虎如此说,朱元璋嘴角不由抽搐起来。

    这个小王八蛋,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简直不知所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