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四大家族

    听着二虎的汇报,朱元璋嘴角抽搐。

    这个沈冲简直比自己这个皇帝还受欢迎。

    而且还咒骂百姓,典型的得了骗子还卖乖,简直不知所谓。

    朱元璋定了定神,对二虎说道:“说说江宁的情况吧!”

    二虎回道:“江宁的情况一如既往,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有了沈冲打好的底子,钱三一几乎就是顺着沈冲的办法管理。”

    “如今的江宁百姓们都有地种,有工做,收入基本稳定,几乎每家都有余粮,每家每月都有固定的收入。”

    “江宁百姓可以算是整个大明最幸福的了。”

    朱元璋听的一愣一愣的。

    江宁的繁荣他是亲眼见过的,没想到二虎竟然也给出了如此高的评价。

    如果大明所有的府县都能如江宁这般治理,何愁咱大明不兴?

    想到这里,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

    “沈冲呢?”

    “他到了杭州如何了?”

    二虎回道:“沈冲到了杭州的第一件事便是招商引资,并且给商人很高的待遇。”

    “后来又去拜访了陶成道。”

    闻言,朱元璋顿时一怔。

    “拜访陶成道?”

    “这个沈冲他想作甚?”

    看到朱元璋一脸的杀气,二虎陡然一惊。

    陶成道,原名陶广义,后被朱元璋赐名“成道”。

    陶成道原是浙江婺城陶家书院山长,喜好钻研炼丹技巧。

    一次炼丹事故后,转为试制火器。

    元末,吴王朱元璋攻下婺州,陶成道率一干弟子献火神器技艺。

    后来在历次战事中屡建奇功,受到朱元璋封赏“万户”,从此陶成道被人称为“万户”。

    大明的火器基本上都是陶成道研制出来的,成为明军最大的杀器。

    朱元璋眼神深邃,这个沈冲要钱有钱,如今还去见了陶成道,难道他想造反不成?

    虽然咱对陶成道也是不错了,但是如今的他已经告老还乡,难免再心生异志。

    “沈冲与陶成道都说了些什么?”

    朱元璋一双眼睛紧紧盯着二虎。

    “这个…………”

    二虎回道:“当时陶成道带他的弟子去山中试验火器了,因此他们二人并未碰面。”

    “哦!”

    “没见着?”

    直到此时朱元璋才放下心来,不过这陶成道还真是个不稳定因素,令人担忧。

    “皇爷,要不要臣派人…………”

    二虎说着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朱元璋摇了摇头:“陶成道是咱的开国功臣,但也已经告老还乡,如果被咱杀了,未免留下咱弑杀开国功臣的罪名。”

    “你派人时刻监视着他们,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上报给咱。”

    “臣遵旨!”

    二虎说完退出了养心殿。

    朱元璋看着二虎离开的背影,眼神冷冽。

    “你们最好给咱安分点儿,否则咱不介意杀了你们!”

    沈冲在朱元璋心里虽然是个很有能力,也是很有才能的人,但是就算是再有能力,一但威胁到他的皇权,他也不会容忍。

    浙江,杭州。

    沈冲坐在府邸沙发上,侍女端上来果汁。

    张福走进来禀告道:“少爷,通判大人求见!”

    闻言,沈冲点了点头:“让他进来吧!”

    时间不大,留着白须,身穿补丁官服的杭州通判罗骥便迈步走了进来。

    罗骥,今年三十八岁,师从大儒宋濂,洪武三年进士,被任命为都察院御史。

    由于上书弹劾韩国公李善长与胡惟庸专权,被胡惟庸与李善长联手踢出了朝堂,到了杭州成为了知府。

    如今沈冲空降为杭州知府,罗骥便再降一级,成为了杭州府通判。

    罗骥进门,对着沈冲拱手施礼:“下官见过知府大人!”

    虽然沈冲代替了他的职位,但却并未有任何怨言。

    在他出任知府的几年,杭州无论是政令还是经济都被地方乡绅所掌控。

    他堂堂一府之尊的政令就连知府衙门都出不去。

    无论是主簿,亦或是捕头捕快都是乡绅族人。

    罗骥在杭州过的可谓是水深火热,苦不堪言。

    如今好了,有沈冲这个冤大头来顶替自己,自己的苦日子总算是到头了。

    罗骥笑吟吟的看着沈冲,怎么看这个小家伙都是一副可爱的模样。

    沈冲也笑着起身:“罗大人客气了,快请坐。”

    “来人,给罗大人上果汁。”

    二人坐定,侍女也端上来果汁。

    “罗大人,正好本官也有些事需要向你了解一下。”

    沈冲对罗骥问道。

    对于罗骥,沈冲也早已有过了解。

    敢在胡惟庸最鼎盛时期弹劾他,这份魄力当真令人钦佩。

    罗骥笑道:“沈大人想知道什么尽管问,下官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见状,沈冲也不再犹豫,直接问出了杭州府当前的状况。

    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当真是吓一跳。

    大明建国之初,杭州可是全国最为繁华、富庶的地区,没有之一。

    但是后来朱元璋颁布禁海政策之后,经济便一落千丈。

    原因是禁海之后渔民不能出海打鱼,海外各国以及诸岛的商人也不能上岸做生意。

    以至于原本应该出口的货物全部销往内地。

    但是内地的消费能力却非常低下,以至于货物积压,几乎所有作坊全部倒闭。

    这也只是官面上的,杭州许多富商依旧铤而走险,明面上不能出海,但是他们却开始了走私生意。

    相对于出海与走私,富商们还是倾向于后者的。

    走私不光能让他们避免交税,甚至还能赚独份钱。

    因此才造成了有钱的越有钱,穷人更穷困。

    后来海匪与倭寇更是频频上岸抢劫财物,以至于沿海百姓纷纷迁往内地。

    杭州虽然经济不错,但是土地却相对贫瘠,粮食收成更是少的可怜。

    如今的杭州由四大家族掌控,分别是张家、李家、王家以及赵家。

    杭州人数最多的有十八家。

    其中张姓三家,李姓四家,王姓五家,赵姓六家。

    这也就是俗称的“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的由来。

    四大家族人数众多,他们的产业遍布杭州各县,产业囊括了衣食住行。

    杭州百姓不论是吃饭、穿衣、修的房子以及骡马牛都要看他们的脸色。

    他们让老百姓有饭吃就有饭吃,不让吃饭老百姓就只能活活饿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