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诸葛凉的悲催人生 > 第二十四章 鹿门聚会

第二十四章 鹿门聚会

    随着马车向前行去,“哒哒”的马蹄声,轮子的咕噜声,马车向着庞德公的鹿门而去。

    天色见晚而夕阳红透山边,马车也是来到了鹿门山,山上有座鹿门寺,据当地县志记载,东汉光武帝与近臣习部在此梦见神庙,遂建寺纪念,后来山以寺名,得名鹿门山。

    远处看去,鹿门山是一座秀美的山,天兰丽质,风情万种。特别是现在的这个时候,如果我是一个大诗人,直接就坐上一首诗表达胸中的豪情,可惜不是啊。

    鹿门山哺育了大诗人孟浩然,也将众多的文人雅士之思想境界提升到了极至。

    来到山下,三人下车,韩五则是将马车感到山脚的农家放在,同时帮着看着马车。葛亮和水镜则是向着山上而去,很快就来到了半山的一家院子,里边已经有好几个人了,除了庞德公认识外,其他都不认识。

    但是他们都认识水镜先生,看到水镜进入院子后,都是站起来见礼。水镜拱手回礼,葛亮也是在后面拱手。

    水镜:“这是我新收学生,诸葛亮,字孔明。”

    一堆人又对着葛亮行礼,葛亮一一拱手回礼。不过葛亮明显看到了这些人不由微微愣了一愣,这样葛亮产生一些疑惑。

    一个颇有英气的男子说:“某崔钧,见过孔明。”

    这不是刘跑跑拜见孔明时,第一次遇到的那货吗?也是个古代的高级知识分子。

    葛亮赶紧回礼,“见过州平兄。”

    又一个长相粗犷,明眉大眼的人说:“某孟建,见过孔明。”

    葛亮:“见过公威兄。”

    另一个长相带有威严气息的人说:“某石韬,见过孔明。”

    葛亮:“亮见过广元兄。”

    ······

    其中见到了宋忠、刘廙、尹默、李仁、向朗、韩嵩等人,这些是今天已经到的,至于明天还有没有人到,现在还不知道。

    随着见礼完毕了,大家都坐在庭院的石台上,或是直接坐在地上,开始说天下大势,或者是说古今历史治乱之道。

    葛亮则是听这些人说,自己是不发言的,除非是水镜叫我说,所谓的看热闹吃瓜才是正道。

    比如孟公威说,黄巾之祸才是大汉倾倒的起因。

    崔州平说,州牧制度才是霍乱的根源,让地方的势力做大,彻底丧失对地方的控制。

    韩嵩说,党锢之祸才是霍乱的根源。

    ······

    几人挣得是面红耳赤的,要不是顾忌这身份,可能已经拔剑相向了。

    水镜问:“孔明,你的想法呢?”

    葛亮笑了笑,“他们说的都对,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所以他们争论的所有原因都是大汉倾颓的因素。”

    没有一会儿,庞德公招呼大家到屋子里坐下吃饭,大饼稀粥鸡鸭鱼。吃好了之后,准确地说是,直接辩论起来,辨了半天半天也是没有个结果。于是找庞德公,水镜、宋忠三人评判对错。

    结果三人都是差不多的说法,谁说的原因主要全面,说得简单明了,就是胜利的一方。

    晚上由于没有那么多的房间,于是两个人住一间,葛亮和崔州平住一间。

    来到房间,相互的见礼。崔州平问道:“孔明刚才并未发言,可是有不同的看法?”

    葛亮心里想的是,既然我都没有发表意见,说明我想说的都已经被说过了,这么简单都看不出来的吗?

    葛亮:“亮很是赞声诸位兄长的看法差不多,并没有不同的意见。”

    崔州平笑着说:“莫非孔明还欲藏拙乎?”

    葛亮:“亮实乃无什妙言,都已经被诸兄说尽矣,亮要是在出来说,岂不是让人笑话吗?”

    崔州平:“所言甚是,既然孔明不欲明言,不说便是,何故搪塞与我呢?”

    葛亮气你喵的,冷静~

    葛亮自己都不知道有什么见解,为什么这崔州平非要说葛亮有呢,便问道:“州平兄何以知晓我有不同的见解呢?”

    “因为水镜先生尔~!”

    葛亮拱手问:“望兄解惑。”

    “水镜收徒一般只有两种,一是如徐庶徐元直般的志诚之人,二是大智慧的人。孔明,你觉得自己是志诚之人吗?”

    葛亮不想说话,脸都有些绿了,这话说得,葛亮不是志诚的人吗?历史的诸葛大大可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不好?

    想到这里顿时就打住了,老子不是要摆脱原来的生活吗?像什么兴复汉室的担子为什么要葛亮来背呢,谁爱管谁管啊,反正葛亮不管。

    这样说来,好像葛亮还真算不上是志诚之人,但哪不对呢?

    葛亮问道:“我哪儿看着像有智慧的样子,明明就是傻里傻缺的样子?”

    崔州平笑着说:“所以才有大智若愚的说法。”

    怎么说都是你有理,葛亮说:“其实我的看法都被说出了,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只有角度不同罢了。”

    “哦,那钧洗耳恭听。”

    “历史是环绕着一个圆圈盘旋:一、旧王朝灭亡;二、军阀混战;三、混战的最后胜利者建立新王朝;四、经过一段安定或繁荣;五、又回到第一;如此这般,像走马灯一样,循环不已。”

    崔州平默默地想了一会儿,说:“大善。”

    葛亮那啥有出来了,说:“还行。”

    崔州平则是对着葛亮拱手行礼,“今日听孔明之言,如醍醐灌顶矣,请允钧拜师之意。”

    葛亮看到长揖的崔州平知道自己过头了,不是要打破枷锁,发誓不出名的吗?

    连忙扶起崔钧,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相互为师嘛。”

    本来是想着大笑的,不好影响别人休息,葛亮和崔钧只是微笑,葛亮说:“对了,不要和任何人说亮的言论。”

    “敢问?”

    “如果有一天刘表来了一张征辟的文书,你去是不去?不去不给面子,现在是刘荆州治理襄阳,不去也是没有事的,但是某一天曹操来了一封征辟书,不去可能要死人的。反过来,亮本来就不是什么有名的人,就算是征辟,对于当权者来说,亮乃无关痛痒的人。”

    葛亮边说边看着崔钧,意思不言而喻。

    崔州平:“钧谨记。”

    葛亮:“好了,我们睡觉,明天应该还有不少的人汇来,也不知道是些什么人?”

    崔州平:“确实,本来就只有几人好友的,不知为何,很多的人都来参加了。”

    葛亮:“说明庞德公的名字好用呗,毕竟这次是他发出的邀请。”

    崔州平:“此言说的很是中肯。”

    葛亮:“看来明天又是热闹的一天,说不定又有什么诗赋啥的。”

    崔州平:“孔明对诗赋不擅长吗?”

    “对啊,这是我短板。”

    “这好像也是钧的短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