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渡船

    傅奉说:“孔明可真是有急事乎?”

    葛亮:“无妨,这几日怕是已经错过了,倒也是没有事了,至于朋友处只需相见时解释清楚缘由便可。”

    接着和傅奉交流了一番,知道了他是傅肜的兄弟,傅肜或许有人不太熟悉啊。

    傅肜,义阳(今湖北枣阳)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刘备攻伐吴国时,傅肜为别督。后刘备被陆逊击败,傅肜率部断后,奋战至死。死前怒斥道:“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

    傅肜之子,傅俭,生于216年,死于263年(48岁),义阳人,蜀国关中都督。景耀六年,司马昭兴兵伐蜀,锺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佥临危授命,与蒋舒守。舒出关降魏胡烈军,烈乘机袭城,佥力战格斗而亡。

    不一会时间,傅奉的妻子将饭食端了上来。虽然是个文人,但饿急了也是管不了很多,直接开吃。葛亮作为穿越者也是不会傻到胡吃海塞,吃上一些之后,缓上一缓之后再吃,不然容易撑死啊,而且这样的事屡见不鲜。

    吃好了之后感觉精神头也是好了不少,同时也和傅奉交流中发现,傅奉的文学水平要比现在的我,就是葛亮要好啊,要不是自己有现代的一些观点的支撑,怕是只能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啊。

    虽然不知道这人为什么没能在三国中出名,但其才学和见解是非常不错的。

    当夜在其家中休息了一晚,次日辞别后则是上马来到汉水边,找到打鱼的船家,渔家是汉水上讨生活的渔民。

    过汉江本来是要银钱的,但是在葛亮的一番金钱是粪土的言论之后答应了免费送其过江:

    辞别傅奉之后,边走边打听可有渡汉江的渔船,然后来到了一家徐姓的渔农处。葛亮牵着马来到像是吊脚楼设计的屋子前,大声地问道:“徐船家可在乎?”

    屋子的门打开了,走出一个妇人,说:“妾身男人外出了,若是要找只需向北江而寻便可找到。”

    葛亮拱手施礼,说:“多谢夫人相告。”

    葛亮直接上马骑着马沿着汉水的北面而去,不到一刻钟时间便看到了汉江中有一船正在打鱼。便高声喊道:“徐船家,某要过汉江,可载某一程?”

    不一会儿徐船家就把船靠到了岸边,徐船家说:“喂,读书人,载马过汉水需要三百铜钱。”

    葛亮顿时想到了自己身上一分钱没有,在傅奉家时也没有借钱,毕竟已经吃了一顿,做人还是要脸的,所以身上现在还是没有钱,但这汉水还是要过去的。

    葛亮就说道:“徐船家,敢问一个问题?”

    徐船家也不知道眼前的书生要说什么,便说道:“你问。”

    “金钱能买到房屋,但买不到温馨的家吗?”

    “不能。”

    “金钱能买到药物,但买不到永不生病吗?”

    “不能。”

    “金钱能买到粮食,但能够买到永不饿肚子吗?”

    “不能。”

    “金钱能够让你在某渡船,但能够买到结交亮的机会吗?”

    “不能。”“诶,不对啊。”

    葛亮连忙说道:“徐船家,刚才可是你自己说的愿意载某一程,不可反悔,大丈夫一诺千金。”

    徐船家顿时意识到了自己说错话,本来是要反悔的,但又想当大丈夫,只能答应了,便说道:“先生便是这般学习的仁义知道?”

    葛亮说:“船家,非亮之过也,奈何身无长物。”

    徐船家将船靠近岸边,说:“行,今日某载汝一程。”

    葛亮谢道:“感激不尽。”接着葛亮牵着马上了船,然后缓缓向着对面而去。“船家,亮曾赋一歌可传与你,以作答谢。”

    徐船家问道:“哦,请先生示下。”

    葛亮就把历史上诸葛亮作的民歌吟诵而出: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卧龙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船来到对岸之后,葛亮牵着马下了船,对船家拱手施礼表示感谢,徐船家则是架着船离开了。葛亮骑上马,对了,葛亮给这匹马去了一个名字叫卧龙驹,意思就是诸葛亮起的马。由于这次在林子里的经历,并没有让葛亮害怕骑马,可以说是骑马的技术一日千里。

    葛亮骑上卧龙驹沿着汉水向着北面而走,中途多次打马狂奔,日落之前来到了邓县。下马之后牵着卧龙驹进入邓县,来到水镜的家门口,直接看到了韩三正准备关门。

    葛亮喊道:“等等,韩三,亮来也。”

    葛亮牵了马快速近前,韩三看见了葛亮,说:“孔明先生,家主还在为你着急呢?”

    葛亮简单的拱拱手,说:“老师已经回来了吗?”

    “昨天傍晚到家的,然后就问先生有没有到呢?”韩三说道。

    “那好,这是我借的马,好好招待他,亮先去见老师。”葛亮将卧龙驹的缰绳给了韩三,同时说道。

    在院子里问了几人,知道了水镜在书房。接着来到了书房门口,有一个女婢端着茶从书房里走出来,葛亮问:“这位姐姐,老师在里边吗?”

    女婢行了一礼后回道:“先生乃家主学生,切勿如此称呼。”

    “哦,家主现在里边呢。”

    拱手,“多谢。”

    葛亮走进了书房,见到水镜坐在案几边看书。葛亮走到水镜桌案前恭敬稽首相拜,说:“请老师解惑?”

    水镜放下竹简,起身后扶起葛亮,说:“来,这边说。”接着二人走进了另一房间,里边有小桌一张,两个人坐的垫子。

    “老师,请。”葛亮说。

    二人坐好了之后,水镜开口问道:“孔明,当日已经呈现了不可调和的态势,所以为师叫你先走避开直接的冲突,然后某自去询问承彦缘由,然后在解决这件事。”

    葛亮:“学生以体会老师心意,至于缘由,还请老师解惑?”

    “老夫时事后询问承彦缘由,从承彦处得知了他的一个女儿说自己和一个叫诸葛亮的人私定过终身,这本身就是一件有辱门楣的事。恰好孔明也是诸葛亮,就连描述也是甚为神似,你说这人能不生气吗?”

    葛亮问:“可是亮真是未见过黄家小娘啊?亮见到老师时是个什么样子,有这么可能轻薄,不对,应该是与之私定终身呢?”

    水镜:“这就是为师叫你先走的原因啦,黄承彦这人性格比较固执,又不可能直接说出事情的始末给这么多的人听,你这里不明觉厉,傻傻不知情。吵下去的结果是你吃亏,无论输赢。”

    “这,亮明白,道德问题已经不是争吵能够解决的,只有证明的证据才是关键。”

    水镜:“此言甚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