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所得

    好吧,害羞的巧儿开始加大了挣扎的力度,说:“哥哥,你要羞死巧儿吗?”

    葛亮也只好不情不愿地放开了巧儿,让她逃进了自己的屋子。

    水镜摇了摇头,说:“进来坐下说。”

    葛亮尴尬地咳嗽了两声后进入屋子后,和老师水镜对而下坐。

    葛亮提前说道:“老师,刚才就是,就是······”

    水镜接话说道:“就只是关心。”

    葛亮讪笑了一下。

    水镜说道:“孔明,其实巧儿这丫头也是不错的。但要看你以后的志向了,如果是隐居自身,这时随你的意。”

    葛亮听到这里立刻正经坐好,这是要传授真本事的节奏。

    水镜又接着说道:“虽然在你性子比较随和,也不在乎这些世俗上的约束,但这件事还是要说的。”

    葛亮:“请听老师教诲。”

    直接传授生存经验,葛亮恨不得现场有个录像机啥的,全程拍摄下来,到时候回去来回放着看。

    水镜说:“简单来说,若你的志向是管仲乐毅这般的人物,则丫头不适合,否者她会拖后脚的。”

    水镜见葛亮想说怎么,但没有出口打断,接着说:“现在的时事不同以往,如东汉初年大司空宋弘之糟糠之妻不下堂,但是他是重臣但不能成为管仲这般的人物。当然我不是说人不适合,而是性格不适合,这个方面就说道这了。另一方面是是你。”

    “我?”

    “没错,就是你自己的原因。你要是与这丫头成事了,你这生就这样了,难道你就不想到这世道施展自己的报复吗?”

    葛亮:“我现在还没有想过,主要是没有明主,所谓臣则主,主并没有。”

    水镜问:“那孔明若是则主,会选择什么样的呢?”

    葛亮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首先要有德行;其次还要有容忍之量;还有的话,身边的机变之谋士得多些,我可不擅长急智;最后就是我只做事而不担责任。”

    水镜问:“那有这样的人吗?”

    葛亮:“没有。”

    水镜问:“对了,我回到刚才的问题,你的意见是怎么的呢?”

    葛亮突然听老师就转到了前面一个问题,便说道:“巧儿的性格上确实有缺点。要是巧儿有师母的一半,便是很好了。”

    水镜这时哈哈大笑起来,也是有些自得说:“我的妻子韩氏便是其中的翘楚,只是我志不在此,不然,就算是我在职不再任也是能够保证自己的位置的。我什么都不需要做,只是我妻子韩氏在各夫人间的能力。”

    葛亮想了想师母韩氏的处事风格,再有现在的乱世,老师就算是什么也不做,也能够保证自己这一脉至少在重孙子这一带没有问题。

    简单来说,好妻子可以把一家的男人带好,儿子成才,孙子成才,重孙子也是成才的。像是这样女人才能更好的的帮助像是管仲的人才,就像是强强联手的效果大于简单的一加一。

    葛亮对老师说:“要是培养马巧,能不能有所成绩呢?”

    水镜说:“要是真的看中了,也是可以的。但只是你的心意吗?”

    葛亮直接迟疑,这件事不能不迟疑。脑海里想到历史上诸葛亮还像是娶了黄承彦家的女人黄阿丑为妻,难道我这个冒牌的诸葛亮要打破历史,重新走一条路。

    对于这个问题才是现在的葛亮,诸葛凉需要面对的问题。走历史还是做自己,还像是做自己来的轻松,但这是自己想要的吗?

    穿越一回,要是什么都没有做,岂不是有遗憾吗?

    生我所欲也,义为所欲也。平凡是现状,争衡天下是梦想,以前只能在游戏里PK,现在是真实的。

    结论是,现在的自己没有具备历史上诸葛亮那般的才能,看在学习才是重中之重。如果自己逃不过历史的宿命,那就做好诸葛亮。要是运气好,有别的倒霉蛋穿越者帮助刘备完成三分天下的构想,或者是更牛的大神直接把全国给统一了,葛亮就不用那么麻烦了。

    打铁还须自身硬,自己的本领变强了之后,就算是做县令咱也是心里不虚。

    以上都是葛亮脑海中一瞬间的反应,然后说道:“这个还是看缘法,当然,我也会抽时间出来教马巧,将自己学会的教授给别人,在理解上会更加的深刻。”

    水镜考虑了一下,说:“这个也不是不可以,这样,下次会邓县的时候,我让我夫人把马巧的契书给你了,到时候你是自己讨了当夫人,还是说当小妾随你的愿。”

    对于巧儿来说,葛亮也是不避讳,直接说道:“多谢老师。”

    至于原因是现在和黄承彦的关系很紧张,要是自己日后没有别的人做老婆,不对,必能这样说,感觉像是渣男。换一个说法,原来诸葛亮的夫人黄阿丑自己看着几乎没有可能了,与其娶别的不认识的人,还是有些感情基础的人比较好。

    对,就是这样说的。

    水镜接着说:“这个问题先缓一缓。我们说一说这次去庞德公鹿门的收获?”

    葛亮想了想,说:“要说最深刻的就是被黄承彦黄先生痛骂的感觉,这是亮以前从来没有想到的。当时我都被直接骂傻了。至于其他的,除了认识了些人外,好像并没有实质的收获。”

    水镜先生捋了捋自己半白的胡须,说:“能够认识人,这已经算是一种收获了。还有就是这件事,对现在的你是有一定影响的。虽然现场都是喜欢随言的人,难免见了尴尬。这也算是有得又有失吧,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葛亮说:“看来这件事只有等到日后解决了。也不知道这黄小娘黄月英何以至此,每每想起都是百思不解。”

    水镜说:“我从黄承彦处听来了几句其小女说是你做的诗,可是想听那?”

    葛亮见老师水镜来了兴致,便拱手施礼,问:“是何作品?”

    水镜也是缓缓说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葛亮瞬间便能实锤这个黄月英就是穿越者之一,这不是老子出山时说的话吗?不对,应该是历史上的诸葛亮说道话,现在的自己还没有水平写出这样的诗来。

    葛亮体会了诗中的意境,然后说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是从人生大处着笔,对于人生的道理,又有几个人能够将其参得透彻,看得明白呢。‘我自知’,不仅对人生梦觉的‘自知’,而是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洞悉于心、了如指掌,是对人生哲理的觉醒。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春日正长,春睡正美,描述了诸葛亮高卧隆中,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这首诗,仅从字面上看,前两句与后两句似乎没有什么内在的必然联系,但仔细玩味,一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大智大贤者的形象便活现出来了。”

    水镜听到葛亮说完之后,那是哈哈大笑,葛亮也是哈哈大笑。

    老师水镜是在笑黄月英这小丫头自己写的诗说是诸葛亮写的,而葛亮笑的是自己,笑自己,自己是有多倒霉啊,还有就是自己哪有什么能力,偏偏老子就成了诸葛亮了,葛亮就只是一个小小的诸葛凉而已。

    关键的是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历史上的诸葛亮就出山辅佐刘备了,按照现在自己的年纪来算的话,实际年龄二十五岁,虚岁二十六岁。

    按照虚数算,还有一年时间来学习,若是按照实际年龄来算,有两年时间,取个平均数一年半。

    历史上诸葛亮在隆中耕读长达八年多的时间,看来自己的任务很是艰巨。

    诶,还像自己陷入了死循环了。

    先要想办法躲着刘备走,其次是充实自己应对危机。至于其他的跟着老师的安排就好了。

    躲着刘备是自己不想承担责任,而且还不是自己的,况且自己也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充实自己是为了装样子,如果自己被某种的原因逼着当了诸葛亮,也不能给自己的老祖先丢人不是?

    院子外面,马老汉们一家回来了,或许是在山上看见了马车过来了,然后下山回家了。老马汉一家是司马徽家的奴隶,又还给了契书,变成了家臣的样子。搬来这儿居住的目的就是照顾水镜,但是老师水镜是喜欢自在一点的人,就给老马汉安排了农活儿。

    老马汉家本来在得到契书后便不再是奴隶了,马巧儿则是作为送出的丫鬟,到司马府上做事,一是报答,简称报答恩情;二是能够为自己的子女好一点生活。大户里要比一般的穷苦人家吃的要好,况且司马府的主母韩氏管理府里的事物,也不会随意的处罚下人。

    总而言之,就是马巧是司马府上签了契书的丫鬟。

    听到了外面的声音,葛亮和老师水镜走出了房间,出来后看见了马纪、马信等人。

    老马汉见到水镜就跪下来行礼,后面的大小兄弟也是跟着行礼。葛亮则是向旁边跳了一小步,还是避一避,万一要是折寿怎么办?

    水镜说:“都先起来。”

    然后众人进屋,然后就抒发一下感情。

    葛亮当时还没有察觉察觉出来,现在明白了师母韩氏的厉害之处了。

    马巧儿是府上的丫鬟,她主要目的就是照顾水镜先生,由于水镜的原因,所以只是在山下煮好了送到山上去。

    只是马巧能力很不错,也帮自己家人做些事,比如做饭;马巧儿要是不为家里做也是可以的,毕竟马巧儿是司马府的丫头。

    然后是韩氏又把老师水镜隐居的山下的一些土地租给了老马汉,这样能够让这一家子人住在一起,同时还还了老马汉的契书。至于小儿子马信能够跟着水镜读书那则是更大的殊荣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